贾张氏在“何记”门口的闹剧,虽然被警方及时制止,但造成的恶劣影响却像墨汁滴入清水,迅速扩散开来。几张模糊不清、却刻意捕捉了贾张氏哭嚎和抗议牌子的照片,配上耸人听闻的标题,开始在一些小报和网络论坛上流传。“米其林黑店?”“知名酒楼陷食品安全风波”之类的字眼,刺眼地跳动着。尽管“何记”第一时间在官方渠道发布了严正声明和完整的食材检疫证明,但谣言总比真相跑得更快,一些不明真相的食客开始取消预订,电话里也多了几分质疑的声音。
“柱子,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娄晓娥看着预约系统里下滑的数据,忧心忡忡,“光是辟谣太被动了,贾张氏背后肯定还有人,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
何雨柱面色阴沉,他比娄晓娥更清楚四合院那些人的秉性。秦淮茹这一招,阴险而精准,打击的是餐饮业最脆弱的命门——信誉。如果不能迅速、彻底地粉碎这个阴谋,“何记”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口碑,可能真的会毁于一旦。
“报警只是治标。”何雨柱沉声道,“得把幕后黑手揪出来,让他们付出代价,才能永绝后患。”
他立刻联系了欧阳文山和那位相熟的商会理事,动用了所有能用的媒体和商界关系,一方面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邀请有公信力的美食评论家和专栏作家到店实地探访、撰写客观报道;另一方面,则开始私下调查贾张氏是如何来到香港、又与哪些人接触过。
调查很快有了线索。贾张氏来港的签证,是通过一家资质存疑的小型旅行社办理的,而这家旅行社,与一个活跃在港岛西区、专门处理“灰色”业务的财务公司有密切联系。更关键的是,有目击者称,在贾张氏闹事前一天,曾看到她与一个形迹可疑的矮瘦男人在茶餐厅密谈,而那个男人,经陈伯辨认,正是之前替秦淮茹跑腿、后来被何雨柱设计送进警局的“烂命华”的一个手下!
线索指向了“烂命华”残余的势力,而“烂命华”的背后,毫无疑问就是秦淮茹!
“果然是她!阴魂不散!”何雨柱眼中寒光凛冽。他意识到,这次不能再像对付许大茂那样仅仅让其入狱了事,必须让秦淮茹彻底疼到骨子里,让她再也不敢伸手。
一个计划在何雨柱心中迅速成型,这个计划大胆而冒险,需要借助外力,甚至要与他目前的竞争对手——让·雷诺,产生某种微妙的联系。
几天后,何雨柱通过欧阳文山的关系,约见了一位在港澳地区颇有影响力的潮州商会大佬——林伯。林伯年约六旬,面容清癯,眼神锐利,以行事正派、嫉恶如仇闻名。何雨柱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将贾张氏闹事的前因后果、以及怀疑背后是内地某些人因嫉妒而恶意构陷的情况,原原本本告知了林伯,并出示了收集到的一些证据线索。
“林伯,我们夫妇来港创业,一向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好不容易有点成绩,却遭此无妄之灾。这不仅是对我们‘何记’的打击,也是对所有在港踏实做生意的内地人的抹黑。”何雨柱言辞恳切,却不失气节,“我们不想以恶制恶,只求一个公道,让背后使绊子的人受到应有的惩戒,还我们一个清白。”
林伯静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他欣赏何雨柱不卑不亢的态度,更厌恶这种来自外地、破坏香港商业秩序的下作手段。良久,他缓缓开口:“何老板,你的为人处事,欧阳主编和我几位老友都有提及。这件事,我晓得了。香港是法治社会,容不得这种宵小之辈兴风作浪。你放心,我会让人去‘问问’,看看是谁这么不懂规矩。”
林伯的“问问”,自然不是普通的询问。几天后,那家为贾张氏办理签证的旅行社和与之关联的财务公司,先后因“税务问题”和“违规操作”被有关部门彻查,停业整顿。而“烂命华”那个在港的手下,则在一次街头冲突中“意外”被打成重伤,住进了医院,之后便销声匿迹。这些消息,通过特殊的渠道,悄然传回了四九城。
几乎在同一时间,何雨柱做了一件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他亲自写了一封措辞严谨、态度诚恳的信,通过欧阳文山转交给了让·雷诺。在信中,他并未提及任何私人恩怨,而是以一名厨师的身份,对让·雷诺的厨艺成就表示敬佩,并坦诚地谈到自己目前面临的困境——因不实谣言导致声誉受损。他提出一个请求:希望能在“Le Ciel”正式开业前,邀请让·雷诺先生以同行交流的名义,私下造访“何记”一次,品鉴几道菜品,并给予专业的意见。
何雨柱的意图很明确:第一,向让·雷诺展示诚意,化干戈为玉帛,至少避免在应对秦淮茹时腹背受敌;第二,借助让·雷诺在美食界的巨大声望,如果他肯来访并给出正面评价,将是对“何记”品质最有力的背书,足以粉碎一切谣言。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提议,近乎赌博。让·雷诺完全可以不屑一顾,甚至公开嘲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