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过后的第三天,东源村的清理和修复工作已接近尾声。
破损的设施被修葺一新,凌乱的滩涂恢复了往日的整洁,海面也收敛了狂暴,变得温顺而辽阔。
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风雨洗礼后的清新,但生活的节奏已然回归正轨。
清晨,林凡仔细检查了“海丰号”的状况,确认其在台风中毫发无损,各项设备运行正常。
他又去加工厂看了一眼,新的电机已经安装到位,工人们正在做最后的调试。一切井然有序。
“家里就交给你们了。”
林凡对前来送行的阿明和小玲叮嘱道,“阿明,海上作业暂时以近海巡视和养殖区维护为主,不要跑太远。小玲,内部管理和数据记录你多费心,特别是新投放的贝苗生长情况,每天都要记录。”
“放心吧林哥,保证没问题!”
阿明拍着胸脯,经过台风夜的历练,他显得更加沉稳。
“林哥,路上小心,和蓝海李总的谈判顺利。”
小玲细心地将一份整理好的合作要点文件夹递给林凡。
林凡点点头,接过文件夹,又跟老村长打了声招呼,便开着他那辆半旧的皮卡,驶离了东源村,朝着市区的方向而去。
这是他第二次为了生意专门前往市区。
与第一次参加渔业培训时那种略带探索和学习的懵懂不同,这一次,他目标明确,心态也更加沉稳。
皮卡车厢里,还放着几盒精心包装的“东源金纹”珍珠样本和一批晾晒好的高品质龙须菜,既是样品,也是心意。
车子行驶在沿海公路上,一侧是青翠的山峦,一侧是蔚蓝无垠的大海。
林凡的心情也如同这天气,雨后初霁,明朗而开阔。
视野中,虚拟屏幕的气运等级显示为【白银】,算是出门遇贵人的好兆头。
【今日气运等级:白银】
【气运值:40.5】
气运值在稳步提升,虽然缓慢,但积少成多。
他相信,随着这次合作的推进和产业的扩大,增长的速度会逐渐加快。
抵达市区,高楼大厦逐渐增多,车水马龙的喧嚣与渔村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
林凡按照导航,来到了位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蓝海渔业科技公司。
与镇上赵老板那种传统水产档口不同,蓝海公司的办公地点是一栋整洁明亮的现代化办公楼,透着科技感和专业气息。
在前台通报后,很快,林凡就被引到了总经理办公室。
“林老弟!欢迎欢迎!听说你们那边台风刚过,没什么损失吧?”
李明博士,蓝海公司的负责人,一位四十岁左右、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精明干练的中年人,热情地迎了上来,与林凡用力握了握手。
“托李总的福,准备得充分,损失不大,已经基本恢复生产了。”
林凡笑着回应,将带来的样品盒放在会客区的茶几上。
“那就好,那就好!快请坐!”
李总招呼林凡坐下,亲自给他泡了杯茶,“你们东源村这次应对台风的表现,我可是听说了,预警及时,措施得力,连不明船只都敢硬刚,了不起啊!”他的消息显然很灵通。
林凡谦逊地笑了笑:“都是为了保住饭碗,不得不谨慎。比起李总你们搞的高科技,我们这些土办法不值一提。”
“诶,话不能这么说。”李总摆摆手,眼神真诚,“实践出真知嘛。你们搞的那个‘金藻-珠贝’生态混养,还有对古老金藻素的发现和应用,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创新,非常有价值!”
寒暄过后,两人很快切入正题。
林凡将小玲整理的合作要点文件夹打开,同时也展示了他带来的珍珠和龙须菜样品。
“李总,这是我们最近一批产出的金纹珍珠,品质比之前的更加稳定。这些是用了新配方培育的海藻,无论是营养成分还是口感,都提升了不少。”
林凡介绍道。
李总拿起一颗珍珠,对着灯光仔细观看,又检查了海藻的成色,连连点头:“好东西!确实是好东西!林老弟,不瞒你说,我们公司一直想往高附加值、健康食品方向转型,你提供的这些原材料,正好符合我们的战略需求。”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关于海藻深加工厂的合作,我的想法是,我们蓝海以资金、部分先进设备和销售渠道入股,你们东源村以上地、部分资金、核心技术和管理入股。我们可以先成立一个合资公司,专门运营这个项目。”
林凡认真听着,没有立刻表态。他之前已经思考过很多,此刻心中早有腹稿。
“李总的提议很有诚意。”
林凡缓缓开口,“不过,关于核心技术,我的想法是,可以作为我们东源村方面的独有资产注入合资公司,保证产品的独特性和竞争力,但核心的知识产权和后续研发,最好还是由我们独立团队掌控。
当然,我们会全力支持合资公司的技术需求和新产品开发。”
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