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四十七(公元164-公元166年)
公元164年。
春季,二月丙戌日,邟乡忠侯黄琼去世。黄琼下葬时,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名士有六七千人。
当初,黄琼在家教书的时候,徐稚常去跟他请教为人处世的大道理。后来,黄琼做了大官,徐稚就再也不跟他来往了。黄琼去世后,徐稚就跑去吊唁,还摆上祭品哭了一场,吊唁完后就走了,在场的人谁都不认识他。办丧事的人就说:“之前来过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书生,哭得特别伤心,可我没问他的名字。”大家一听就知道是徐稚。于是就派了能说会道的茅容骑马去追,半道上还真就给追上了。茅容就请他喝酒吃肉,还问起国家大事,可是徐稚却是一声不吭;一聊种地的事儿,他就打开了话匣子。有人觉得徐稚这是“该说不说,错失人才”,但郭泰说:“不对啊!徐孺子这人特清廉,宁可挨饿受冻也不占人便宜,但他却肯接受茅容的招待,这说明他觉得茅容是个贤人。他不聊国事,那是他的智慧咱们能懂,但他这份‘装傻’的境界,咱们可学不来。”
再讲郭泰,这人学问大、口才好。刚到洛阳的时候没人认识他,可是符融一见到他就惊为天人,立马就把他推荐给了河南尹李膺。李膺见了郭泰就直感慨:“我见的人很多,但没一个像郭林宗这样的!聪明通透、学问深厚,全天下都找不出几个能比得上他的。”俩人就成了朋友,郭泰一下子就火遍了京城。后来他回乡了,送他的车马有好几千辆,李膺专门跟他同船渡河,远远看着就跟神仙似的。
郭泰特别会看人,喜欢提拔后进,经常到处游历考察。比如:
茅容四十多岁在地里干活,下雨时别人都随便蹲着,就他坐得规规矩矩。郭泰就觉得这人不一般,于是就借宿他家。第二天茅容杀鸡,郭泰以为是招待自己,结果他把一半鸡肉给了母亲,自己却跟客人吃青菜。郭泰夸他说:“你比我还贤德!我招待客人都舍不得多吃肉,你却先想着母亲,咱们必须交个朋友!”还劝他去读书,茅容后来成了大好人。
孟敏在太原挑着瓦罐走路,就算罐子摔碎了,可他还是头也不回的往前走。郭泰就问他这是为啥,他说:“碎都碎了,看它有啥用?”郭泰觉得他做事果断,就劝他去游学,后来孟敏也出了名。
申屠蟠家里穷,平时靠做漆工来糊口;庾乘年轻时在县衙当门童。郭泰发现他们有才华,后来俩人都成了名士。还有好多出身底层的人,都是靠郭泰鼓励才出人头地的。
陈国人魏昭跟郭泰说:“教书本知识的老师好找,但教做人的导师太难遇了,我想留在您身边,哪怕给您扫地都行。”郭泰看他这么诚恳,就收下了他。有次郭泰病了,就让魏昭煮粥。魏昭煮好端上去后,却被郭泰劈头盖脸的一顿骂:“给长辈煮粥怎么这么不用心,你看这粥能喝吗?”于是啪地一声就把碗摔了。魏昭只好重新煮了一碗,可郭泰又挑刺儿骂他。就这么来回煮了三次,魏昭始终客客气气的没变脸。郭泰这才说:“我一开始只看你表面,现在才知道你心里是真有涵养!”从此就把他当好朋友,对他特别好。
陈留人左原以前是郡学学生,因为犯事儿被开除了。有次,郭泰在路上碰到他,就摆了酒菜劝他说:“你看啊,以前颜涿聚是大强盗,段干木是大商人,最后不都成了忠臣贤士?连蘧瑗、颜回这样的大贤人都犯过错,更何况咱们普通人呢?有些事你别老记恨,多反省自己就行。”左原听了就走了。有人觉得郭泰不该理这种“问题青年”,郭泰却说:“对坏人太赶尽杀绝,反而容易逼出乱子。”后来左原真憋着坏,带了人想报复同学,结果那天郭泰正好在学校,左原觉得对不起郭泰的教导,脸上臊得就直接放弃了。这事儿传开后,大家都佩服郭泰有远见。
有人问范滂:“郭林宗到底是个啥样的人?”范滂说:“他在家不违背孝道,处世又不脱离现实;皇帝请他当官他不干,诸侯想跟他称兄道弟也不行,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郭泰曾经被推荐当“有道”之士,可他死活不去。同郡的宋冲特别佩服他,说从汉朝开国以来就没见过这么牛的人,就劝他出来做官。郭泰说:“我看天象看人事,现在这朝廷都烂透了,已经没救了,我只想舒舒服服的过一辈子。”他虽然嘴上这么说,可他还是在京城跑来跑去,不停地给年轻人讲道理。徐稚看到他的做派,就写信骂他:“大树都要倒了,一根绳子哪能拉住?你咋还瞎折腾不好好歇着?”郭泰这才醒悟:“你说得对,我得听你的!”
济阴人黄允挺有才华,郭泰见了他说:“你这本事能成大事,过了四十岁肯定名声大噪,但到时候可得管住自己,不然容易晚节不保。”后来司徒袁隗想给侄女找个对象,见了黄允就直夸他:“我要是能有你这样的女婿,这辈子也就知足了!”黄允一听,回家就把老婆休了。可他老婆要求开个家族告别大会,然后她就当着亲戚的面撸起袖子,一口气数了黄允十五件见不得人的丑事,说完扭头就走。黄允这下彻底成了笑话,名声也烂透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