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四十六(公元157年-公元163年)
公元157年春天正月,皇帝就宣布大赦天下,给犯了罪的人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结果没过多久,居风县就出乱子了。当地县令贪得无厌,把老百姓逼得都活不下去了。县民朱达就带着一帮人,又联合周边的蛮夷部落,直接就造反了,还把县令给杀了,总共召集了四五千人的队伍。到了夏天四月,这帮造反的人开始进攻九真郡,九真太守儿式在抵抗中丢了性命。好在朝廷反应还算快,赶紧派九真都尉魏朗带兵去平叛,最后把叛乱镇压下去了。
这一年闰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庚辰日,出现了日食,这在当时被看作是不好的征兆。差不多同一时间,京城地区闹起了蝗灾,大片大片的庄稼被蝗虫啃得精光,老百姓日子更难过了。
这时,有人就跟皇帝说,现在老百姓穷的要死,是因为钱太轻太薄不值钱,建议重新铸造大钱。皇帝就让朝廷大官和太学里有学问的人一起讨论这事。太学生刘陶站出来反对,他说:“现在老百姓最大的问题不是钱不好用,而是没饭吃!这几年,田里的庄稼全被蝗虫吃光了,老百姓织的布也被官府和富人搜刮完了。现在就算把沙子变成金子,石头变成美玉,照样不起作用,老百姓要是没吃没喝,国家照样得乱!人可以长时间不用钱,但饭是一顿不吃都不行,所以说粮食才是最要紧的!那些说铸钱好的人根本不懂的这个道理,钱就算铸的再多,要是被贪官抢去,老百姓的兜里还是没有多余的。陛下想靠铸钱解决问题,就像把鱼养在开水锅里,把鸟放在火上,肯定行不通!现在最要紧的还是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别再让他们折腾来折腾去了。您看看现在的情况,地多却没人种,人多却没饭吃,那些贪官污吏又到处搜刮民脂民膏,把老百姓的钱袋子都快榨干了。真怕哪天把老百姓给逼急了,他们揭竿而起反抗我们的统治,到时候就算钱铸的再多,也就没什么用了!”皇帝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放弃了铸大钱的想法。
到了冬天十一月,司徒尹颂去世了。这边丧事刚办完,长沙郡的蛮人又造反了,他们一路打到了益阳县。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朝廷就重新安排人事,最后决定,把司空韩演提拔为司徒,又任命北海人孙朗当司空,希望能稳住混乱的局势。
公元158年夏天五月的最后一天,出现了日食。
那时候的人觉得日食是不好的征兆,太史令陈授就通过小太监徐璜向皇帝进言,说这次日食是大将军梁冀作恶导致的灾变。梁冀可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大佬,他在听说这话后,马上就暗示洛阳的官府把陈授抓起来严刑拷打,最后陈授死在了监狱里。从这事开始,汉桓帝心里就记恨上了梁冀,这也为后面诛杀梁冀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京城附近又闹起了蝗灾,庄稼被啃得不成样子。到了六月戊寅日这天,皇帝为了冲冲晦气,不仅宣布大赦天下,还把年号改成了“延熹”,接着又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求雨仪式,希望老天爷能下场雨缓解灾情。
七月的时候,太尉黄琼被撤职,太常胡广接替了他的职位。到了十月,皇帝跑到广成苑打猎去了,完了还去上林苑游玩了一番,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潇洒。
可到了十二月,麻烦事又来了。南匈奴各个部落联合起来造反了,他们还拉上了乌桓、鲜卑,最后联合起来攻打边疆的九个郡。皇帝收到消息后,就赶紧任命了京兆尹陈龟当度辽将军,让他带兵去平息叛乱。陈龟出发前给皇帝写了封信,大概意思是:“国家出问题就该选拔贤才,边疆不安定就该派能干的将领。我没啥本事,当这个将军心里没底。现在西部边疆土地贫瘠,老百姓被敌人折腾得家破人亡,日子苦得很。去年并州又是暴雨又是蝗灾的,把庄稼全毁坏了,税也收不上来。陛下您把老百姓当孩子一样对待,咋就不能帮帮他们呢?以前古公亶父、西伯姬昌靠仁德收服人心,可不是靠砸钱做到的。您继承了老祖宗的基业,可有些事还没处理好。现在有不少地方官都是宦官出身,他们只知道糊弄上面,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老百姓天天唉声叹气的,灾荒就来了,敌人也会趁机捣乱。国库的钱都进了坏人的口袋,一点用都没有,全是因为当官的不忠心、太坏了。之前凉州刺史祝良到任后,整治了一大批贪官,没多久就出了成绩,应该好好奖励他。陛下您得换掉那些坏官,重新挑选靠谱的将领,再免了并州、凉州今年的税,赦免监狱里的犯人,给大家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这样好官知道做好事有好处,坏官也就不敢乱来了,边疆自然就太平了。”皇帝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换了幽州、并州的刺史,底下的太守、都尉也换了不少,还免了并州、凉州一年的税,以此表示朝廷对当地百姓的赏赐。陈龟到任后,地方官都被吓得不轻,再也不敢乱花钱了,这样的话,一年能省下上亿的开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