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纪五
公元237年
春季,正月壬辰日,山茌县上报说有黄龙出现。高堂隆认为:“魏朝得土德,所以祥瑞的黄龙出现,应当更改历法,变换服色,以此使政令显得神圣,让百姓耳目一新。”魏明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三月,魏国下诏更改年号,将这个月改为孟夏四月,服色崇尚黄色,祭祀用的牲畜用白色,遵循地正历法。将《太和历》改名为《景初历》。
五月己巳日,魏明帝返回洛阳。
己丑日,实行大赦。
六月戊申日,京都洛阳发生地震。
己亥日,魏国任命尚书令陈矫为司徒,左仆射卫臻为司空。
这时,有关部门上奏请求尊武皇帝为魏太祖,文皇帝为魏高祖,明帝为魏烈祖;三位先祖的祭庙,万世不毁。
孙盛评论说:谥号是用来表彰德行的,宗庙是用来保存容貌的。没有在在世时就预先制定祖宗庙号,寿命未终就预先自我尊显的。魏国的百官在这件事上有失正道啊。
秋季,七月丁卯日,东乡贞侯陈矫去世。
公孙渊多次对国内宾客说对魏朝的坏话,魏明帝想要讨伐他,便任命荆州刺史河东人毋丘俭为幽州刺史。毋丘俭上奏说:“陛下自从即位以来,还没有可记载的功绩。吴、蜀凭借天然险阻,不能一下子平定,姑且可以用这块地方无用的士兵攻克平定辽东。”光禄大夫卫臻说:“毋丘俭所陈述的都是战国时期的小谋略,不是帝王应当做的事。吴国连年出兵,侵犯骚扰边境,却还按兵不动休养士兵,没有最终出兵讨伐,实在是因为百姓疲劳的缘故。公孙渊生长在海外,世代相传三代,对外安抚少数民族,对内整治战备,而毋丘俭想用偏军长驱直入,早晨到达晚上就席卷辽东,可知这是虚妄的。”但魏明帝不听,派毋丘俭率领各路军队及鲜卑、乌桓的兵力驻扎在辽东南界,用玺书征召公孙渊。公孙渊此前已经发兵反叛,在辽隧迎击毋丘俭。恰逢大雨下了十多天,辽水大涨,毋丘俭作战不利,便率军退回右北平。公孙渊趁机自立为燕王,改年号为绍汉,设置百官,另派使者授予鲜卑单于印玺,封拜边境百姓,引诱鲜卑人侵扰北方。
这时,蜀汉的张皇后去世。
九月,冀州、兖州、徐州、豫州发生大水灾。
西平人郭夫人受到魏明帝的宠爱,毛皇后失宠。魏明帝游览后花园,举行私宴极为欢乐。郭夫人请求邀请皇后,魏明帝不允许,还禁止左右侍从泄露此事。毛皇后知道了这事,第二天,就对魏明帝说:“陛下昨天在北园游宴,快乐吗?”魏明帝认为是左右侍从泄露了消息,一怒之下就杀死了十多人。庚辰日,赐死了毛皇后,但还是加谥号为悼。癸丑日,把她安葬在愍陵。同时,提升她的弟弟毛曾为散骑常侍。
冬季,十月,魏明帝采用高堂隆的建议,在洛阳城南的委杰山营建圜丘,并下诏说:“从前汉朝初年,承接秦朝焚书坑儒之后,搜集残缺的典籍,来完备郊祀之礼,四百多年来,废弃了禘祭之礼。曹氏世系源自有虞氏,如今在圜丘祭祀皇天上帝,以始祖虞舜配享;在方丘祭祀皇地后土,以舜的妃子伊氏配享;在南郊祭祀皇天之神,以武帝配享;在北郊祭祀皇地之神,以武宣皇后配享。”
这时,庐江主簿吕习秘密派人向吴国请求派兵,想打开城门作为内应。吴主派卫将军全琮统领前将军朱桓等人前往,到达后,事情败露,吴军撤回。
诸葛恪到丹杨后,便向四部属城的长官发布公文,命令各自保卫自己的疆界,明确建立军队编制;那些归服朝廷的平民,全部让他们聚居屯田。然后调遣将领,部署兵力在幽深险要之地,只修缮防御工事,不与山越交锋,等到他们的庄稼将要成熟时,就出兵收割,让他们连种子都留不下。旧粮已尽,新粮不收,平民又聚居屯田,几乎没有收入。于是山民饥饿困窘,逐渐出来投降。诸葛恪又下令说:“山民弃恶从善,都应当安抚慰问,把他们迁到外县,不得猜疑,不得拘捕!”臼阳县长胡伉抓到投降的山民周遗,周遗过去是个恶人,因困迫暂时投降,胡伉把他捆绑送到郡府。诸葛恪认为胡伉违反了命令,便将他斩首示众。山民听说胡伉因拘捕投降者被杀,知道官府只是想让他们出来而已,于是老幼相扶而出,一年时间里投降的人数,都和原来计划的一样。诸葛恪自己统领一万人,其余的分给众将。吴主嘉奖他的功劳,任命他为威北将军,封都乡侯,调驻庐江皖口。
这一年,魏国把长安的钟虡、骆驼、铜人、承露盘迁到洛阳。承露盘途中折断,声音传到几十里之外。铜人太重,无法运到,只好留在霸城。于是大规模开采铜矿,铸造两个铜人,号称翁仲,并排坐在司马门外。又铸造黄龙、凤凰各一个,龙高四丈,凤高三丈多,放置在内殿前。并在芳林园西北角堆起土山,让公卿百官都去搬运泥土,在山上种植松、竹、杂树、香草,捕捉山禽野兽放到里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