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青衣江湾,融雪在柳树枝头凝成晶莹的水珠,滴落时与远处元宵灯会的锣鼓声交织,将新春的热闹与全球生态治理的温情揉作一团。清晨六点,陈守义站在全球生态研学协作联盟的新周期启动广场,望着陆续集结的跨域团队 —— 来自六大洲 45 个成员国的 850 名专家、技术员,还有特邀的东非马赛族长老奥马尔、帕劳传统领袖拉伊,正有序领取标有 “2030 海岛防护攻坚” 的任务手册,手册封面 “海浪与红树林” 的图案,象征着新周期 “科技护岛、人文共生、全球协同” 的核心理念。他手里攥着的 “新周期攻坚总方案”,详细规划了 “海岛防护落地”“热泉科考推进”“人文融合深化” 三大板块,每一项都藏着即将展开的鲜活故事。
“陈叔!帕劳红树林监测设备的紧急调试完成了!”
小满抱着平板电脑快步跑来,语气里带着急意,屏幕上的 “全球海岛防护平台” 正闪烁着红色预警:“拉伊族长刚传来消息,帕劳北岛的红树林近三天因风暴潮冲刷,倒伏率已达 25%,咱们的智能固根设备必须在下周台风来临前安装到位!”
陈守义接过平板,指尖划过实时传回的红树林影像 —— 浑浊的海水里,几株百年红树倾斜着,根系裸露在泥沙外,远处隐约能看到帕劳村民抢救树苗的身影。“立刻联系老张的设备团队,把固根设备的海运优先级提到最高,” 他抬头望向广场上的拉伊族长,“另外,把马赛族奥马尔长老带来的草原节水谚语整理成手册,下午的启动大会上,咱们要把传统智慧融入技术方案,让治理更有温度。”
两人走进联盟的新周期指挥中心时,里面早已是故事的起点 —— 老张带着技术团队在调试 “红树林智能固根系统”,屏幕上正模拟设备打入泥沙后根系加固的动态效果;赵叔的热泉科考团队在检查深潜设备,工程师小李正对着图纸与马赛族长老奥马尔比划,想把草原上 “逐水而居” 的智慧融入热泉生物采样方案;小林的人文协作团队在布置 “生态智慧展”,墙上挂满了帕劳的海洋图腾、马赛族的节水石刻;王奶奶推着装满 “荷花糯米糕” 的餐车,正给拉伊族长递上一块,用不太流利的英语说:“吃了暖和,像家一样。” 车身上 “Humanistic Ecological Community” 的英文标识,在晨光里格外温暖。
“守义、小满,马丁先生刚到,他想和拉伊族长一起查看红树林抢救方案,” 老张擦了擦额角的汗珠,递过来一份设备清单,“还有深海热泉科考队传来消息,大西洋热泉区的深潜器突发压力传感器故障,咱们的备用设备得尽快调过去,不然会错过热泉生物的繁殖观测期。”
“我带马丁先生和拉伊族长去红树林方案演示区,” 小满立刻接过任务,“陈叔您对接热泉科考队,顺便问问小李,奥马尔长老的‘雨水存于石缝’的点子,能不能用到深潜器的应急供电上。”
陈守义走到热泉科考调度区时,小李正对着通讯器焦急地说着:“…… 传感器误差已经超过 5%,再下潜 100 米就会触发安全锁……” 看到陈守义,他立刻递过平板:“陈叔,奥马尔长老说他们草原上遇到缺水时,会用石缝储存雨水,咱们的深潜器应急电池能不能加装‘压力触发储能模块’,就像石缝存水一样,在高压环境下自动激活备用电源?”
陈守义眼前一亮,指尖在平板上快速勾勒方案:“这个思路可行!立刻联系研发组,把备用电池的触发阈值调整为 100MPa,刚好对应热泉区的常规下潜深度。” 通讯器里传来科考队长的声音:“太好了!这样我们就能按时观测管蠕虫的产卵了!”
第一环节:帕劳海岛防护攻坚(含红树林抢救故事情节)
组 1:红树林智能固根与生态修复(小林 35 名中外海洋生态、AI 专家,帕劳村民团队)
小林带着团队与帕劳村民、拉伊族长一起,在帕劳北岛的红树林湿地开展 “智能固根 传统育苗” 的协同修复,故事从一场紧急的风暴潮预警展开:
1. 紧急驰援:设备海运与村民动员
设备紧急调度:老张团队的 200 套 “智能固根设备” 原本计划通过常规海运,需 15 天抵达帕劳,接到红树林倒伏预警后,联盟启动 “跨域应急物流通道”—— 协调中国南方航空的货运专机,将设备从广州空运至帕劳科罗尔机场,再用渔船转运至北岛,全程仅用 72 小时。当第一批设备卸在沙滩上时,拉伊族长带着 50 名帕劳村民早已等候在那里,村民们光着脚,手里拿着传统的椰子纤维绳,准备与技术员一起安装。
村民技能培训:小林团队在沙滩上搭建临时培训点,用帕劳语 英语双语教学,演示固根设备的操作:“大家看,这个金属锚要斜着打入红树根旁 30 厘米的泥沙里,按下这个绿色按钮,设备会自动释放生物胶,和你们用的椰子纤维绳一起保护根系。” 村民塔瓦学得最快,第一个完成设备安装,他擦了擦额头的汗说:“有了这个‘智能锚’,再加上我们的老办法,红树肯定能挺过台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