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终章至,暗棋落定!看混沌如何谋算天机,看冰心如何暗许前路。此去非是潜行,而是明火执仗,直捣黄龙!字字机锋,格局初开。
接连数日,厉九川与苏挽月如同行走在风暴边缘。天机阁那纸金书血令,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彻底炸开了北地乃至更遥远地界原本就暗流汹涌的江湖。
最初的几日,几乎每隔一两个时辰,便会有不长眼的“猎犬”嗅着赏格的味道扑上来。有自恃修为高深、想独吞悬赏的散修老怪;有配合默契、精于合击之术的佣兵团队;甚至还有些北地本土的小型宗门,试图举全派之力搏一个晋升之阶。他们的结局毫无二致,无论来者是谁,修为几何,手段如何诡谲,在厉九川面前,都如同冰雪遇上烈阳,无声无息地消融、湮灭。他甚至连脚步都未曾为这些人停留过一瞬,仿佛只是拂去了衣角沾染的尘埃。
苏挽月从一开始的凝神戒备,到后来也渐渐放松下来。她看着厉九川以这种近乎“道”的方式化解(或者说抹除)一切阻碍,心中最初的凛然,逐渐化作一种更深沉的平静。她开始有余暇观察更多细节。她发现,厉九川并非漫无目的地行走,他的路线看似在风雪中随意曲折,但若以神念细细感应,便能察觉他似乎在遵循着某种极隐秘的“脉络”前行——那是地脉煞气流转的节点,是天地能量交汇的薄弱之处,甚至是……一些残留的、古老命格消散后留下的无形轨迹。他仿佛能与这片天地最本源、最混乱的底层规则共鸣,行走其间,如鱼得水。
更令她心惊的是,厉九川偶尔会停下脚步,并非因为遭遇敌人,而是伫立在某片看似毫无异样的雪原或冰崖前,伸出指尖,凌空虚划。他的指尖并无灵光闪耀,但随着他看似随意的划动,虚空中便会浮现出极其淡薄、几乎无法用肉眼捕捉的细微纹路。那些纹路扭曲、破碎,充满了不祥与怨恨的气息,那是此前陨落在此地的修士,其命格彻底崩散后,残留于天地间的最后一丝“印记”或“回响”。
厉九川会“看”着这些纹路,混沌的眼眸中偶尔会闪过一丝极淡的、类似于“解析”或“阅读”的光芒。片刻后,那些纹路便会被他周身无形的混沌气息同化、吞噬,成为他力量的一部分微不足道的补充,而他也似乎从中获取了某些零碎的信息碎片。
“你在……吸收这些命格残响?” 这一日,在厉九川再次完成一次这样的“进食”后,苏挽月终于忍不住开口询问。这手段,已超出了寻常魔道吞噬生灵魂魄的范畴,更为诡异和……高位。
厉九川没有回头,依旧看着那些残响消散的方向,声音平淡无波:“命格乃天地规则与生灵意志交织的产物,即便载体消亡,其印记亦不会瞬间彻底泯灭,尤其死于非命者,残响更烈。读取它们,可知晓来敌的跟脚、意图,甚至……他们背后之人的零星信息。”
他顿了顿,似乎在整合刚刚获取的碎片:“比如,方才那几道残响,分别属于黑煞门、七情谷和……天机阁的外围暗子。天机阁的人,并未亲自下场,却在通过赏格,驱策这些牛鬼蛇神来消耗、试探。”
苏挽月心中一凛。厉九川的手段,不仅是对敌的利器,更成了获取情报的秘径。这天下在他面前,似乎少有秘密能彻底隐藏。她立刻抓住了关键:“他们在试探什么?你的实力底线?还是你如今的状态?”
“皆有。” 厉九川终于转过身,混沌的目光落在苏挽月身上,那目光似乎能穿透皮相,直视她新生的、与月华共鸣的命格本源,“但他们更想确认的,是‘轮回泉’精粹是否还在,以及……它带来的影响。”
他向前走去,苏挽月跟上。两人行出一段距离,厉九川才继续以那种平直的语调说道:“天机阁对命格的研究远超寻常宗门。他们定然知晓轮回泉的部分特性,也必能推演出,我夺取泉精,是为了替你续命。如今你生机复苏,命格蜕变,他们便知泉精已用。而我现在展现的力量……与他们认知中的‘灾厄’、‘弑神’命格皆有不同,这差异,便是他们无法推算的变数。”
“所以,他们投石问路,想看清这变数的根源?” 苏挽月若有所思。
“是,也不全是。” 厉九川脚步不停,前方出现一座被冰雪覆盖的荒废古庙残垣,“他们更想确认的,是这变数,是否可控,是否可……复制或夺取。”
说话间,两人已步入古庙残破的主殿。殿顶早已坍塌大半,风雪灌入,殿中供奉的神像也残破不堪,蒙着厚厚的冰尘,看不出原本模样。厉九川寻了处背风的角落站定,目光扫过残破的神像,混沌的眼眸中,似乎有极细微的波动一闪而逝,快得让人无法捕捉。
苏挽月敏锐地感觉到了他瞬间的异常,那并非杀意或警惕,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类似“共鸣”或“审视”的情绪?她顺着他的目光看向那尊神像,神像的面容模糊,但隐约能看出一种悲悯而又威严的气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