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岚的“暖意”品牌,如同一声惊雷,带着岚资本庞大的资源,在市场上迅速铺开。精致装修的门店、铺天盖地的广告、极具诱惑力的定价,以及那句“岚资本加持的匠心品质”的宣传语,像一股强劲的寒流,冲击着刚刚站稳脚跟的“初暖”。
最初几天,“初暖”新沙龙的客流明显感受到了寒意。一些原本预约了品鉴会的顾客,临时取消了预约,转而投向“暖意”的怀抱。社交媒体上,关于两个品牌的比较也开始出现,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甚至认为“暖意”是“初暖”的升级版或副线,因为两者在宣传口径和部分产品外观上,确实有几分形似。
这种混淆,是最伤人的。
“林总,顾总,这是本周的销售数据……”运营经理小李将报表放在桌上,声音有些低沉,“同比上周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主要是新客增长几乎停滞,部分老客的消费频次也有降低。”
林澈看着报表上刺眼的数字,眉头紧锁。他刚刚结束一轮新品的调试,满心以为“本源”系列的深化能带来新的增长,却没想到迎面浇来一盆冷水。一种无力感夹杂着愤怒,在他胸中翻涌。他不怕竞争,但这种被模仿、被混淆、甚至被取代的感觉,像钝刀子割肉一样难受。
“网上有些评论,看着挺气人的。”负责新媒体运营的年轻女孩小雯忍不住抱怨,“有人说我们‘初暖’价格虚高,不如‘暖意’实惠;还有人说我们固步自封,被资本看中的‘暖意’才是未来趋势……我们辛辛苦苦做的东西,怎么就被说得一文不值了?”
顾清玥听着员工的汇报和抱怨,心情同样沉重,但她强迫自己保持冷静。她知道,此刻作为主心骨,她不能流露出丝毫慌乱。
“数据下滑是暂时的,市场需要时间分辨真伪。”顾清玥的声音平稳,试图安抚大家的情绪,“混淆和质疑,也正说明对方在刻意模仿我们。越是这样,我们越要沉住气,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小李,重点关注我们核心会员的复购率和满意度数据。小雯,留意舆情,但不要陷入无谓的争论,重点还是发布我们产品研发、原料溯源和沙龙活动的真实内容。”
然而,外部的寒流还未散去,内部的微小裂痕也开始显现。
一天下午,负责甜品制作的助理厨师小陈,在休息时显得有些心神不宁。顾清玥注意到他几次偷偷查看手机,脸色不太自然。下班后,顾清玥找了个机会,温和地问他:“小陈,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看你好像有点累。”
小陈支吾了一下,最终还是没忍住,低声道:“顾总……‘暖意’那边……有人联系我,开出了比现在高一半的薪水,职位也升一级……我,我家里最近正好需要用钱……”
顾清玥的心猛地一沉。挖角,果然来了。她看着小陈年轻而纠结的脸,理解他的难处,但同时也感到一阵心寒。小陈虽然不是核心师傅,但也接触了不少基础流程。
她深吸一口气,没有指责,而是平静地说:“小陈,我理解你的处境。薪资和职位是现实问题,岚资本确实能给到更高的价格。但是,我希望你做出选择前,能想一想,在这里,你不仅仅是一个员工,你是‘初暖’这个正在努力生存的品牌的一员,你参与的是有温度、有故事的创造。而在那边,你可能只是庞大流水线上的一个标准化环节。当然,最终的决定权在你手里,无论你做什么选择,我们都尊重。”
小陈低着头,没有说话。
这件事,顾清玥私下告诉了林澈。林澈沉默了很久,脸上写满了挫败感。
“连我们自己的人,都开始动摇了么?”他苦笑着,“我们给的,终究比不上资本的真金白银。”
“这不是你的错,林澈。”顾清玥握住他的手,“诱惑永远存在。重要的是,有多少人愿意为了信念留下来。我们要做的,是让留下的人觉得值得。”
更大的压力,来自一位关系不错的本地美食博主。她在个人账号上发布了一篇对比测评“暖意”和“初暖”同类产品的视频,本意或许是客观,但视频中一些不经意的评论,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暖意’的这款慕斯,口感非常顺滑,甜度控制得大众接受度很高,性价比不错。而‘初暖’的这款呢,味道层次更复杂一些,能吃到食材本身的风味,但价格也确实更高。怎么说呢,可能更适合对品质有极致要求的资深爱好者吧……”
视频发布后,下面出现了不少诸如“看来还是‘暖意’更实在”、“‘初暖’有点曲高和寡了”之类的评论。虽然博主没有贬低“初暖”,但“性价比”和“小众”的标签,在当下市场环境下,无形中将“初暖”推到了一个更被动的位置。
林澈看到这个视频后,情绪有些激动:“她根本不懂!顺滑是因为加了稳定剂,控制甜度是为了迎合大众!我们坚持用天然食材,风味层次本来就是复杂的,成本自然高!这怎么能简单用性价比来衡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