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系列的初步成功和新社群的积极反响,像一缕强劲的新风,吹散了“初暖”内部的低迷之气。林澈和顾清玥带领着精简却更核心的团队,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新沙龙的选址和装修,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那种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信念感,让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
然而,沈墨岚的岚资本帝国,并未因一次战术上的受挫而停止运转。相反,“初暖”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引起了沈墨岚一种新的、更复杂的情绪,不仅仅是恼怒,还有一丝被冒犯的、居高临下的“兴趣”。她无法容忍一个她视为蝼蚁的存在,竟然在她的碾压下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这种脱离掌控的感觉,让她决定换一种玩法。从直接的、粗暴的碾压,转变为更精细、更彻底的“渗透”和“收编”。她要的不是摧毁,而是征服,要让“初暖”最终成为证明她岚资本模式无所不能的战利品。
第一个信号,来自一场看似寻常的行业交流会。
顾清玥代表“初暖”受邀参加一个关于“新消费品牌可持续发展”的论坛。当她坐在台下时,惊讶地发现,沈墨岚竟然作为压轴嘉宾出席了。更让她警觉的是,沈墨岚的演讲主题,不再是以往强调的“规模化”和“资本赋能”,而是破天荒地谈起了“匠心精神”、“个性化体验”和“与用户的情感连接”。
沈墨岚站在聚光灯下,姿态优雅,语气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未来的消费市场,必然是属于那些既拥有规模化效率,又能深刻理解并满足个体化情感需求的品牌。岚资本近期也在积极关注并布局一些具有独特品牌灵魂和深厚用户粘性的‘小而美’项目,我们相信,通过资本和系统化运营的注入,可以帮助这些珍贵的‘火种’实现更广阔的价值……”
台下掌声雷动。顾清玥却听得脊背发凉。沈墨岚的话语,像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网,每一个关键词都精准地瞄向了“初暖”正在坚守的核心。这绝不是巧合。
论坛结束后的小型酒会上,沈墨岚端着酒杯,径直走向了顾清玥。
“顾小姐,好久不见。”沈墨岚的笑容无可挑剔,眼神却带着锐利的审视,“听说‘初暖’最近调整了策略,反响不错?看来,二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顾清玥保持礼貌的微笑,心中警铃大作:“沈总过奖。我们只是回归初心,做好分内事。”
“初心可贵。”沈墨岚轻轻晃动着酒杯,语气意味深长,“不过,在这个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优秀的品牌,需要更大的舞台和更强大的助力。岚资本最近设立了一个‘匠心孵化基金’,专门扶持像‘初暖’这样有独特价值的品牌。不知道顾小姐和林先生,有没有兴趣深入聊聊?我们可以提供一切资源,同时,绝对尊重品牌的独立调性和创始团队的主导权。”
顾清玥心中冷笑。尊重主导权?这和她当初提出控股收购时的姿态判若两人。这不过是更高级的诱饵。
“感谢沈总厚爱。”顾清玥不卑不亢地回应,“‘初暖’目前刚刚稳定下来,需要时间夯实基础。暂时没有引入新资本的打算。”
沈墨岚似乎并不意外,笑了笑:“没关系,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希望我们未来有合作的可能。”她碰了碰顾清玥的杯子,转身离开,留下一个优雅而充满压迫感的背影。
顾清玥立刻将这次对话告诉了林澈。
“她这是换策略了,”林澈听完,眉头紧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想用‘合作’的名义,把我们吞并。”
“而且她的话术很高明,”顾清玥补充道,“强调‘尊重独立性’和‘匠心’,完全是针对我们的软肋。如果我们拒绝,反而显得我们不识抬举或者固步自封。”
更大的威胁,接踵而至。
几天后,行业媒体上悄然出现了一个新品牌的预热宣传,“暖意”。宣传文案极力渲染其“手作温度”、“天然食材”和“社区分享”的理念,定位与“初暖”的“本源”系列惊人地相似。更令人不安的是,“暖意”宣布其首席产品顾问,竟是那位曾在“初暖”工作多年、掌握了不少林澈早期产品思路和配方框架的离职老师傅!
“暖意”的背后,赫然站着岚资本。
“她复制了我们的路!”林澈看着报道,一拳砸在桌子上,愤怒中带着一丝被背叛的痛心,“用我们打磨出来的理念,用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来打我们!”
这比直接的打压更阴险。沈墨岚不再试图消灭“初暖”,而是要创造一个更听话、资源更充沛的“复制品”,在同一个赛道上,用资本的优势,活活耗死原创者。
紧接着,一些之前对“初暖”新社群模式表示过兴趣的潜在合作伙伴,态度开始变得暧昧不明。甚至有一家原本谈得不错的、位于文创园的理想新沙龙场地,业主方突然表示需要“再考虑考虑”。
一股无形的压力,如同暗流,开始在新的水面下涌动。沈墨岚正在利用其影响力,悄然收紧“初暖”可能获得的外部支持空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