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紫禁城飘起了今年第一场雪,鹅毛般的雪花慢悠悠落在太和殿的琉璃瓦上,给朱红宫墙裹上了一层薄纱,连廊柱上悬挂的宫灯都沾了雪粒,昏黄的光透过雪雾漫出来,暖得像一团团棉花。和乐府的暖阁里却满是热气,铜炉里燃着银丝炭,袅袅青烟裹着檀香,混着桌上糖炒栗子的甜香,漫过窗棂时,正与窗外的雪色相映成趣。
小燕子正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里捧着个白瓷碗,碗里是尔康刚剥好的栗子泥,还拌了些蜂蜜,甜得她嘴角一直挂着笑。她穿着件水红色的锦缎夹袄,领口袖口绣着细密的白梅纹,是尔康特意让人按大理的样式做的——知道她不喜欢宫里厚重的宫装,便找了江南最好的裁缝,把夹袄做得轻便又暖和。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尔康坐在她身边,手里拿着块帕子,轻轻擦去她嘴角的栗子泥,眼底满是宠溺。他刚从兵部回来,身上还带着些寒气,却第一时间就去厨房给她热了栗子,“今天雪大,兵部提前放了假,等会儿带你去御花园赏雪,顺便去看看紫薇和晴儿。”
小燕子眼睛一亮,连忙点头:“好啊好啊!我还想去看看段爷爷,昨天温太医说他的腿好多了,说不定今天能下地走路了呢。”她想起上个月段爷爷从大理来京城,刚到就受了风寒,腿脚不便,尔康特意让人把府里的软榻送到段爷爷住的偏院,还请温太医每天过来诊治,如今总算见好了。
两人收拾好,刚走出府门,就见萧剑和晴儿骑马过来,晴儿穿着件淡粉色的斗篷,手里还提着个食盒,笑着说:“小燕子,尔康,我们正要去你们府里,没想到这么巧。”萧剑也笑着点头:“这食盒里是晴儿做的糯米糕,刚出锅的,还热着,你们尝尝。”
小燕子接过食盒,打开就闻到了糯米的清香,咬了一口,软糯香甜,忍不住赞道:“晴儿,你手艺真好!比御膳房的师傅做的还好吃。”晴儿脸颊微红,笑着说:“你喜欢就好,我还做了些,等会儿给段爷爷和紫薇也送去。”
四人骑着马往皇宫去,雪落在马背上,像给马儿披了层白纱。小燕子骑在马上,冷风拂过脸颊,却一点都不觉得冷——尔康特意给她找了件狐狸毛的斗篷,裹得严严实实的,连手都揣在他递来的暖手炉里。她看着路边的雪景,忍不住感叹:“京城的雪真好看,比大理的雪还美。”
“等明年春天,我带你回大理看看。”尔康在她身边说,“那时候洱海边的杜鹃该开了,漫山遍野都是红的,特别好看。”小燕子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期待——她早就想带尔康去看看大理的洱海,看看她以前住的竹屋,看看段爷爷家的院子。
到了皇宫,四人先去了段爷爷住的偏院。刚进门,就见段爷爷正拄着拐杖在院子里散步,温太医和紫薇站在一旁,时不时扶他一下。段爷爷看到小燕子,笑着说:“小燕子来了,快进来,外面冷。”
小燕子连忙跑过去,扶住段爷爷的胳膊:“段爷爷,您的腿真的好了?”段爷爷点头,笑着说:“多亏了温太医的药,还有你们常来看我,我这腿才能好这么快。”他看着尔康和小燕子,又看看萧剑和晴儿,心里满是欣慰,“你们现在都过得好,爷爷就放心了。”
紫薇笑着说:“段爷爷,我们正要去御花园赏雪,您要不要一起去?暖亭里已经备好了火锅,还温了米酒。”段爷爷连忙点头:“好啊好啊,正好我也想看看宫里的雪景。”
一行人来到御花园的暖亭,亭子里果然摆好了一个铜制的火锅,里面炖着醇厚的羊肉汤,旁边摆满了各种食材——有京城特产的羊肉卷,有江南送来的鲜鱼丸,还有大理的菌菇干,都是大家喜欢吃的。老佛爷和皇帝也已经到了,正坐在亭子里说话,看到他们进来,老佛爷笑着说:“你们可算来了,再不来,这火锅就要凉了。”
皇帝也笑着点头:“快坐,今日雪大,正好大家聚在一起热闹热闹。”他给小燕子夹了片羊肉,语气带着几分关切,“小燕子,你身子弱,多吃点羊肉,暖身子。”小燕子连忙道谢,心里暖暖的——自从认回皇阿玛,他就一直这么疼她,比在大理时还亲。
暖亭里的气氛渐渐热闹起来,老佛爷给晴儿夹了个鱼丸,笑着说:“晴儿,你嫁过来这么久,一直陪着哀家,辛苦你了。”晴儿连忙摇头:“老佛爷,能陪在您身边,是我的福气。”萧剑也笑着说:“以后我会多陪晴儿来看您,不让您孤单。”
紫薇和温太医坐在一旁,温太医正给紫薇剥橘子,还细心地把橘子瓣上的白丝摘干净,紫薇看着他,眼底满是温柔。她想起刚嫁过来的时候,温太医知道她喜欢读诗,特意在府里建了个书房,摆满了各种诗集,还亲手抄了一本《诗经》送给她,扉页上还写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让她感动了好久。
永琪也来了,他刚从蒙古回来,带来了蒙古的特产奶酪和马奶酒。他走到小燕子身边,笑着说:“小燕子,这是蒙古的奶酪,你尝尝,跟大理的乳扇不一样,别有一番风味。”小燕子接过奶酪,咬了一口,笑着点头:“好吃!永琪哥哥,蒙古好玩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