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风,带着初夏特有的微凉与暖意,轻轻地拂过校园。教学楼前的香樟树叶子沙沙作响,夕阳的余晖透过枝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跳跃的光点。苏念背着略显沉重的书包,一步步走下台阶。风调皮地撩起她额前细软的碎发,带来远处篮球场上隐约的喧闹和青草的气息。她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混合着泥土和淡淡的花香,让刚刚结束一天课程的大脑清醒了不少。
她低头看了眼手机屏幕,时间显示离食堂正式开饭还有整整二十分钟。然而,她的脚步却不自觉地加快,并非担心去晚了那碗面会售罄,而是心底有一股按捺不住的、轻快的雀跃,像一只扑棱着翅膀的小鸟,推着她向前走。这雀跃的来源,清晰而明确——那个坐在三楼办公室,此刻或许正埋首于文献中的身影。
想到陆时砚,苏念的嘴角便微微上扬。下午最后那节专题研讨课,他穿着那件惯常的浅蓝色衬衫,袖口一丝不苟地扣着,站在讲台上,逻辑清晰地剖析着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独特的穿透力,能轻易抓住每个人的注意力。苏念坐在台下,目光追随着他,偶尔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但更多的时候,是沉浸在他构建的思想世界里。只是,在课程接近尾声,他连续讲解了一个难点后,苏念敏锐地注意到,他停顿了一下,喉结轻轻滚动,端起桌上的保温杯喝了一口水,那杯子里似乎早已见了底。这个细微的动作,像一颗投入湖心的小石子,在她心里漾开了圈圈涟漪。
于是,她没有径直走向二食堂,而是脚步一拐,绕到了教学楼旁边的教育超市。傍晚时分的超市里学生不少,熙熙攘攘。她穿过一排排货架,径直走向饮料区。冰柜里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冷饮散发着诱人的凉气。但她的手指只是在冰柜门把手上停留了一瞬,便移开了。她记得,陆时砚的胃似乎不太好,有次课间听到他婉拒了学生递过来的冰咖啡。她的目光在货架上逡巡,最终落在一排包装精致的瓶装蜂蜜柚子茶上。她伸手取下一瓶,瓶身是温热的,显然是放在热饮柜里保温的。就是它了。结账时,收银员熟练地扫码,苏念将温热的瓶子小心地放进帆布包的侧袋,指尖传来的暖意,仿佛顺着血液,一直流进了心里,让她整个胸腔都充满了某种柔软的期待。
走到二食堂门口,果然,卖面条的窗口前已经排起了不长不短的队伍。食堂里弥漫着各种食物混合的香气,嘈杂的人声、餐盘碰撞的叮当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烟火人间的热闹。苏念安静地排在队伍末尾,耳朵却像装了雷达一样,仔细捕捉着前方打饭阿姨与每个学生的对话。
“同学,要什么面?”
“牛肉面,加个蛋。”
“好,葱花香菜都要吗?”
“要的,谢谢阿姨。”
听到“葱花”二字,苏念心里一紧。她记得很清楚,有一次课题组聚餐,陆时砚点的菜里都特意备注了“免葱”。她生怕轮到自己时一紧张忘了说,在心里反复默念了好几遍:“不要加葱,不要加葱。”
队伍缓缓前进,终于轮到了她。窗口后的阿姨系着白色的围裙,脸上带着常年劳作留下的红晕,笑容却很爽朗:“姑娘,吃点什么?”
“阿姨,麻烦要一份番茄鸡蛋面。”苏念顿了顿,特意加重了语气,清晰地说道,“请不要加葱,谢谢您。”
阿姨抬头看了她一眼,笑容更深了些:“好嘞,不要葱,记下了。”说着,便麻利地抓起一把雪白的面条下入翻滚的大锅,另一边,舀起一大勺浓稠的、泛着诱人红色的番茄鸡蛋卤。面条煮熟捞出,浇上卤汁,阿姨又额外多加了一勺番茄卤,几乎要溢出来,热情地说:“看你面生,是常给老师带饭吧?多给你点卤子,味道足。”
苏念连忙道谢,双手接过那个沉甸甸的、冒着热气的面碗。碗沿很烫,她小心翼翼地用指尖托着碗底,手臂微微用力,保持着平衡,生怕有一滴汤汁洒出来,玷污了这份心意。转身离开窗口,她端着面碗,穿过喧闹的食堂大厅,走向教学楼的方向。
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走得很慢,很稳,注意力全在手中的碗上。碗里番茄的酸甜和鸡蛋的香气混合着面汤的热气,丝丝缕缕地飘进鼻腔,竟让她也感到一丝饥饿。但她更在意的,是这碗面到达另一个人手中时,是否还能保持着这样恰到好处的温度。
教学楼里比外面安静许多,这个时间点,大部分学生要么去了食堂,要么回了宿舍。走廊空旷,只有她自己的脚步声和呼吸声在回响。走上三楼,办公室的门紧闭着,门上的磨砂玻璃透出里面明亮的灯光。他果然还在。
苏念在门口站定,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有些加速的心跳,然后抬起手,用指关节轻轻敲了敲门。
“咚、咚、咚。”声音在安静的走廊里显得格外清晰。
几乎没等里面回应——或者说,她预感到他会在——陆时砚那熟悉而低沉的声音便传了出来:“请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