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午后,阳光正好,透过老式洋房的玻璃窗,在木质茶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普洱茶香,混合着书卷特有的墨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氛围。苏念坐在陆时砚身边,指尖轻轻摩挲着温热的茶杯,心里有几分紧张。今天是陆时砚带她来见他的大学恩师,史学界泰斗级别的周老先生。
洋房坐落在城市的老街区,四周绿树成荫,红砖墙上爬满了常青藤。这是一栋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见证了无数风雨变迁,却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韵味。院内的梧桐树已经长出了新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洒下细碎的影子。门前的小径铺着青石板,缝隙里长着嫩绿的青苔,显得格外幽静。
陆时砚察觉到苏念的紧张,轻轻握住她的手,低声说道:“别担心,老师是个很随和的人。”他的声音温和而沉稳,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苏念抬头看向他,对上那双深邃的眼眸,心中的紧张感稍稍缓解。她点了点头,回以一个浅浅的微笑。
走进洋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顶天立地的书架,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古籍和现代着作。书架的木质已经有些发暗,却更添了几分厚重感。客厅的布置简洁而不失雅致,墙上挂着几幅水墨画,都是周老先生自己的作品。画中的山水意境悠远,笔法苍劲有力,可见其深厚的艺术造诣。
周老先生正坐在茶桌前泡茶。他头发已染霜白,穿着一件深灰色的中式对襟衫,整个人显得清瘦而精神。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的眼神依旧清亮有神,透着睿智的光芒。见两人进来,他放下手中的紫砂壶,目光温和地落在苏念身上。
“时砚,这就是你常挂在嘴边的小姑娘?”周老先生笑着对陆时砚说,语气中带着几分打趣,“果然灵气十足。”他的声音洪亮而富有磁性,完全不像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
陆时砚握着苏念的手紧了紧,指尖传来的温度让她安心不少。他笑着回应:“老师,她叫苏念。念念,这是我的恩师周先生。”
苏念连忙起身,恭敬地鞠了一躬:“周先生您好,我常听陆老师提起您,今天能见到您,我特别开心。”她的声音略显紧张,但举止得体,透着真诚的敬意。她提前准备了一盒自己亲手挑选的新茶,递过去时略显拘谨,“一点小心意,希望您喜欢。”
周老先生接过茶盒,打开仔细看了看。茶盒是精致的竹编工艺,上面刻着“明前龙井”四个篆体字。他轻轻拨开包装,凑近闻了闻茶香,眼中露出赞许的神色:“好孩子,有心了。这茶是今年的明前龙井,色泽翠绿,香气清幽,一看就是上品。”他转头看向陆时砚,打趣道,“以前你这小子,除了学术研究什么都不上心,现在倒是学会疼人了。”
陆时砚嘴角扬起温柔的弧度,替苏念添了杯茶,语气带着不易察觉的宠溺:“是念念教我的。”这句话说得轻描淡写,却让苏念心头一暖。她悄悄看了陆时砚一眼,发现他正温柔地注视着自己,不由得脸颊微红。
茶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周老先生是个健谈的人,他先是询问了苏念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得知她在博物馆工作后,便与她聊起了文物保护的话题。苏念渐渐放松下来,与周老先生相谈甚欢。她发现这位史学泰斗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待人亲切,丝毫没有架子。
时砚大学时可是个书呆子。周老先生突然话题一转,说起了陆时砚的往事,“有一次为了研究一本孤本,在图书馆泡了整整一个月,连饭都顾不上吃。要不是我硬把他拉出来,怕是真要饿出病来。他说着,眼中流露出怀念的神色。
苏念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看向陆时砚,眼里满是崇拜。她很难想象现在这个总是衣着得体、举止优雅的陆时砚,曾经也有过这样痴迷学术的时光。
陆时砚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低声说:“别听老师胡说,那时候年轻不懂事。”
“怎么是胡说?”周老先生笑着摇头,“不过时砚,你现在眼里有光,比以前鲜活多了。”他看向苏念,语气诚恳,“小姑娘,时砚性子沉稳,甚至有些执拗,以前总觉得他这辈子要跟古籍过一辈子,没想到你能让他变这么多。”
苏念脸颊微红,轻声说:“其实是陆老师照顾我更多,他教会我很多东西,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她说的是真心话。自从和陆时砚在一起后,她不仅在工作上得到了很多指导,在生活中也学会了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周老先生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两个人在一起,就是要这样互相扶持,彼此成就。年龄从来不是感情的阻碍,重要的是心意相通,懂得珍惜。”他看向陆时砚,眼神里满是欣慰,“时砚,你能找到念念这样的姑娘,是你的福气。”
陆时砚看向身边的苏念,眼底的温柔几乎要溢出来。他握住她的手,认真地说:“老师,我知道。能遇到她,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