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午后,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念刚按下发送键,将修改完的方案最后一版发给合作方,整个人便瘫坐在椅子上,长长舒了一口气。连续几天的加班加点让她感到疲惫不堪,眼皮沉重得几乎要粘在一起。
就在她准备收拾东西离开时,手机屏幕亮了起来,是林薇发来的消息:“晚上来陆家吃饭呀!我妈炖了你爱喝的玉米排骨汤,特别香。顺便……我小叔也在哦。”末尾还加了个俏皮的挤眼表情。
苏念盯着那条消息,指尖在键盘上徘徊。她与陆家相识已久,大学时期就经常被林薇邀请到家中做客。陆母待人温和亲切,总是热情地招待她。但自从意识到自己对陆时砚那份微妙的情感后,每次去陆家都让她心情复杂。
她刚敲出“不太好吧,太打扰了”几个字,还没来得及发送,就听见办公室门被推开的声音。抬头一看,陆时砚正从里面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条米色的羊绒围巾——那是她早上匆忙间落在他办公室的。
“收拾好了吗?”陆时砚走到她桌前,将围巾轻轻放在桌上,“林薇跟你说了吧?一起走。”
苏念惊讶地抬头:“您也知道今晚的聚餐?”
陆时砚微微颔首,目光落在她略显疲惫的脸上:“早上陆时宇打电话说的。顺便...我也想喝我妈炖的汤了。”他说得云淡风轻,仿佛这真的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餐。
然而他没说的是,早上陆时宇在电话里是如何调侃他的:“哥,我可是把苏念叫来家里吃饭了,你可得把握住机会啊。”他当时嘴上冷冷地怼了回去,责备弟弟多管闲事,但心底却悄悄泛起涟漪,一整下午都难以集中精神工作,时不时就会瞥向办公室外苏念的座位。
苏念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那...好吧,我收拾一下就走。”
去陆家的路上,夕阳西沉,将天空染成一片橘红色。陆时砚开车,苏念坐在副驾驶座上,车内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安静。这不是她第一次坐他的车,但每次都会不自觉地紧张,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方案都完成了?”陆时砚率先打破沉默,目光依然专注在前方的路况上。
“嗯,刚发出去。”苏念轻声回答,“谢谢您之前提供的资料,对我帮助很大。”
“不必客气,你的方案本来就很有想法。”陆时砚淡淡地说,手指轻轻敲击着方向盘,“资料只是锦上添花。”
苏念心里泛起一丝暖意。她知道陆时砚从不轻易夸奖别人,能得到他的认可对她而言意义非凡。
车子驶入一片安静的住宅区,这里的建筑都有着传统的中式风格,灰墙黛瓦,庭院深深。陆家宅院位于小区深处,门前两棵老槐树已有数十年树龄,枝叶繁茂。
还未进门,玉米排骨汤的香气就已经飘散出来,勾人食欲。陆母听见开门声,从厨房探出头来,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念念来啦?快坐快坐,汤马上就好。”
陆家客厅布置得温馨而雅致,墙上挂着几幅水墨画,书架上的书籍摆放得整整齐齐,处处透露出书香门第的气息。
陆时宇从沙发上站起来,冲苏念挤眉弄眼:“苏念,你可算来了,我哥从早上就开始问‘苏念会不会来’,问得我耳朵都快起茧了。”
苏念的脸颊微微发热,下意识地看向陆时砚。后者面不改色地递给她一杯温水,不动声色地瞪了陆时宇一眼:“吃饭也堵不上你的嘴。”
苏念接过水杯,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陆时砚的手指,一股微妙的电流感瞬间传遍全身。她低头抿了口温水,刚好对上陆时砚看过来的目光,两人都默契地迅速移开视线,却都在对方眼中捕捉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陆母端着最后一盘菜从厨房出来,招呼大家入座。餐桌上已经摆满了各式菜肴,色香味俱全,中间一大锅玉米排骨汤正冒着热气。
“念念,坐这儿。”陆母热情地拉着苏念在自己身边坐下,而陆时砚则很自然地坐在了苏念的另一侧。
饭桌上,陆母一个劲地给苏念夹菜:“多吃点排骨,看你最近加班都瘦了。”苏念嘴里塞得满满,只能点头如捣蒜表示感谢。
陆时砚安静地吃着饭,但苏念注意到,他时不时会将她碗里不爱吃的葱花悄悄挑出来,放到自己的碟子里。这个小动作做得极其自然,仿佛只是无意识的习惯。但苏念心里清楚,他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他记得她不爱吃葱,却从未明说自己是经过多次观察才发现的这个细节。
饭桌上的气氛轻松愉快,陆时宇不停地讲着工作中的趣事,逗得大家笑声不断。陆父虽然话不多,但也会适时插上几句,询问苏念工作和生活的近况。
“苏念,你最近不是在研究宋代文化史吗?”陆时宇忽然问道,“我哥上次说找到的那本宋代瓦舍资料,借我看看呗?我最近写报告用得上。”
陆时砚夹菜的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顿,平静地回答:“资料给苏念了,她方案里用得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