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二人携手离去的背影,众女子暗自思忖:
"待夫君登基为帝,即便当不上皇后,能做妃嫔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翌日清晨。
司空府内,曹操召集文武议事。
这是曹树首次以嫡长子身份踏入议事厅堂。
"微臣程昱,拜见公子。"
"臣满宠,参见公子。"
"末将于禁,恭迎公子。"
"下官郭嘉,见过公子。"
众臣见他到来,立即起身相迎。
众人皆含笑施礼,向曹树恭敬行礼。
曹仁与夏侯渊这两位叔伯也站起身来,向曹树示意尊敬。
他如今的身份,早已不是当初的曹家晚辈,早已今非昔比。
曹操与曹仁等人虽是兄弟,但更是君臣之别。
曹树身为嫡长子,在他们眼中,自然多了一重君主的身份。
曹仁等人通晓分寸,深知其中利害,不敢再以长辈自居,对曹树多了几分恭谨。
曹树并不客套,坦然接受众人的礼敬,从容回礼。
左侧首位,群臣早已心照不宣地为他预留。
曹树毫不迟疑,沉稳落座。
“他不过刚变动身份,就能如此镇定自若,果然有主公嫡长子的气度。”
“我从前总想,若他是主公之子该多好,未料竟成真,真是意外之喜!”
郭嘉远远望着曹树,眼中尽显赞许。
待曹操步入厅堂,高居主座。
文臣武将纷纷起身进言。
“主公扫平袁氏,平定河北,功高盖世,当晋魏公之位,以彰其功!”
曹仁率先上前,朗声 ** 。
“主公奉迎天子,剿灭群雄,潼关以东诸州尽归麾下,如此功业,魏公爵位实至名归!”
郭嘉随即附和,语气欣然。
二人一带头,在场众人纷纷拱手 ** 。
曹操却神色不改,既不喜,亦不惊。
天下最强诸侯已被他击败,群臣此举,本就在他预料之中。
只要曹操晋位魏公,开建公国,追随他的文武官员自会加官进爵,哪怕出于私心,他们也要推举曹操登位。
“父亲已据天下三分之二,要当就当王,何必止步于公!”
在一片 ** 声中,一道与众不同的声音骤然响起。
众人皆惊,纷纷回头望去。
曹树起身拱手,朗声道:"以父亲之功业,区区公爵之位实在委屈。孩儿以为,当晋位魏王,加九锡殊荣,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之礼!"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魏王之议!
就连曹操也不禁心头一震。
高祖刘邦曾立下"非刘不王"的白马之盟,两汉四百年来,唯有篡汉的王莽曾打破此例。若受魏王之封,无异于向天下宣告——
"下一步便要改朝换代了。"
曹操暗自思忖:"这小子倒是胆大,竟要一步登天。"
他轻咳道:"高祖有训,异姓称王必遭天下共讨。子昭这是要为父成为众矢之的啊。"
"那又如何!"曹树昂然道,"刘邦不过一介平民,他的江山也是从秦朝和项羽手中夺来。天下本非一家一姓之私产,自当能者居之!"
"如今汉室气数已尽,若非父亲力挽狂澜,朝廷早已倾覆。依孩儿之见,大可跳过魏王这一步,直接登基称帝才是正理!"
这番雷霆之语震得群臣心神俱颤。
众人暗自惊叹:"大公子果然锋芒毕露,竟将众人心照不宣之事捅破。"
曹操默然抚须,目光中满是赞许。
这沉默,便是默许。
众文武当即会意,明白曹孟德有意接受魏王封号。
顷刻间,群臣纷纷改弦更张,附和曹子昭之议,奏请曹操晋位为王。
"高皇帝遗训犹在耳畔,我虽有心成全诸君美意,只怕许昌那位年轻天子,不敢违背祖宗法度啊。"
曹操轻抚长须叹息道。
"父相不必忧虑!"
曹树虎目迸发寒芒,振袖厉喝:"儿臣即刻统领铁浮屠南下许昌,十日之内定将那小皇帝的封王诏书呈于父相案前!"
殿中文武俱是心头一震。
这位大公子分明是要亲赴帝都,武力胁迫刘协就范。
"知父莫若子,子昭真乃吾家麒麟儿!"
曹操捻须轻笑,眼中满是欣慰。
当日申时。
曹树便率铁甲精骑离开邺城南门,尘烟滚滚直奔许昌。
......
许昌皇城大庆殿。
刘协独坐龙椅,眉宇间尽是愁云惨雾。
"文若,近日朕听闻有大臣欲奏请册封曹司空为王,此事卿可有所耳闻?"
天子惴惴不安地望向荀彧。
忠于汉室的臣子早被曹氏父子屠戮殆尽。荀彧虽不反曹,却是曹营谋士中少数仍尊汉室的栋梁。
这位颍川名士既是荀氏家主,又是曹操麾下文臣之首,在朝野颇具影响力。
值此危局,刘协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荀彧身上。
"高皇帝明训: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
"臣以为,纵有宵小之徒妄议封王之事,曹司空也必不会应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