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曹操此刻毫无理由进犯刘玄疆土。乐浪既得天然屏障,与其令不擅政事的关羽偏守一隅,不如调其回防辽西要冲。
辽东郡南部的太史慈,刘玄仅给予封赏而未召回。
此处毗邻青州东莱郡,先前刘宏的军令正是由此发兵进犯。
东莱郡距海滨沓氏城不足百里,已属偏远。
但距沓氏城五十余里便有海岛可作停泊,青州水师欲取辽东易如反掌。
即便曹操暂无攻伐之意,亦需未雨绸缪。
太史慈麾下赤羽卫五千精锐,皆根基扎实。
经其 ** ,箭术更臻化境。
每隔三月,陈宫便将这支劲旅与各郡驻防赤羽卫轮换,以求整体精进。
"禀主公,有位自称毛玠者求见。"传令兵踏入战略会议的厅堂。
刘玄闻言微怔。
"毛玠?此刻理应在陈留,怎会现身辽西?莫非当世曹操开罪于他?"
虽满腹疑窦,刘玄仍立即率郭嘉等人出迎。
此人在三国史上虽不及郭嘉、荀彧等顶尖谋士,却独擅治政之道。
厅外,毛玠见刘玄亲迎,暗自颔首。
虽觉对方年轻,但言谈举止分寸得当。
入厅后,其貌不扬的毛玠正襟危坐,霎时满堂寂然。
刘玄暗笑:果真如史载那般,是个寡言的倔脾气。
满腹经纶却拙于辞令,正合当下急需理政人才的刘玄心意。
"先生远道而来,莫非知我困惑,特来赐教?"
刘玄半开玩笑地说道。谋士长途跋涉多半为投效,但这毛玠性情古怪,若会错意反倒难堪。
毛玠愈发感到刘玄有意思:"不敢当指教,只是听说刘公南征匈奴,北定扶余..."
"此等豪杰,我自当前来拜会。"
刘玄淡然道:"我身为汉室宗亲,岂能容忍异族蛮夷践踏大汉疆土,一时激愤便将其剿灭。"
"倒是对先生颇为好奇,听说先生独具慧眼,能辨明事物本质。"
毛玠露出深邃的笑容:"慧眼之说不过是朋友谬赞。在下以前主管选才之事,对选拔官吏倒是有些心得。"
刘玄闻言大喜,原来所谓慧眼是指识人之能,这正合他意。
玄菟国新并两郡,急需考核各地官员,或更换为对刘玄绝对忠诚之人。
但那些通过水晶转化的将领,即便后续装备皮肤,其谋略值也不过七八十。
虽然治理一城足矣,但皮肤更换需要消耗王者水晶,每月仅能获得一块。
近来休养生息,荣耀点也未增长。日后若要统一天下,城池之多可想而知。
若都配置普通皮肤,那顶级武将就无从谈起。
因此必须从当世选拔擅长治理之人,协助管理各地城池。
至于忠诚问题无需忧虑,任职前刘玄都会查验其忠诚度。
此外还会安排精锐护卫随行监守,一旦有异心即刻诛杀。
"愿闻高见,请毛先生赐教。"
"大汉衰败至此,表面是董卓暴虐所致,实则祸根早已埋下。"
" ** 在位时沉溺美色,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更首创卖官鬻爵之制,实在荒谬。"
"选拔官员多有不实。为政者当以德化民,为吏者当以才治事。"
"二者各得其所,方能民心归附。"
这番言论令刘玄深为叹服。虽逢乱世,百姓所求不过安居乐业。
刘玄治理下的玄菟国已成为乱世中的一方乐土,百姓早已摆脱了饥寒之苦。
然而,当温饱成为常态后,人心便需要更高层次的约束——唯有以德化民,辅以律法,方能稳住这片太平。
这便需要贤者执掌权衡之术,使民心归于淳朴。
**刘玄拱手请教:“愿闻先生高见。”
毛玠从容道来:“取士当察其本——世家子弟可曾恃强凌弱?寒门俊杰是否见利忘义?然罪分轻重,过有大小。”
“才高者或可逾矩,但须明定铁律:贪几何当斩,横几事该罚。若其行撼动民心,则立诛不赦。”
郭嘉闻言暗叹,此真驭人之术。
既容官吏凭本事攫利,又以无形枷锁禁锢其妄念。
百姓无怨,能吏奋进,两全其美。
刘玄与关羽相视颔首。
再论考绩之法,当翻阅历任文书——人非完人,当观其过之大小,择优而汰劣。
末论栋梁之选:须察其志向品行,观其治事之言,验其破局之智。
此等英才当为股肱,日后随基业扩张,可拔擢新锐替换庸碌之辈。
如此循环往复,疆土之内贤臣辈出。
民事既安,征伐无忧。
刘玄的身体微微发颤,确实称得上是三国时期顶尖的治国能臣。
他原本创办学院培育人才,却苦于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难以评估才干水平。
毛玠的建言如同点睛之笔,为官吏选拔制度补上了关键环节,使整套体系臻于完善。
刘玄由衷赞叹:"值此乱世,能得遇先生这般治世良才,实乃刘某之福。不知先生可愿掌管我麾下选官事宜?与陈宫通力合作,必能使境内百姓安居乐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