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利的小刀在灯光下闪着寒光。当刀刃划开肌肤时,即便是身经百战的黑湮军士兵也不禁倒吸凉气——他们曾在战场上手刃无数敌人,可亲眼目睹 ** 解剖仍令他们头皮发麻,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华佗利落地划开郭嘉的腹腔,手指如穿花般在脏器间游走,顷刻间便锁定了那个病变的器官。
这位医者已至暮年,数十载与人体打交道,剖腹割除坏死组织这类事,早习以为常。
像这般切除痨病初起的特定器官,于他而言易如反掌。
只是想到这关乎刘玄的嘱托——那位被华佗视为当世明君的主公再三叮嘱,使得他不得不格外慎重。
锋刃闪过,病变组织应声而落。但真正考验医术的,是后续对邻近器官的细致检查,以防病灶扩散。
手术在紧绷却有序的氛围中推进。
帐内守卫们目睹这血肉翻覆的景象,早已面如土色,目光涣散。毕竟在当下,这般摆弄活人内脏的场面实在骇人听闻。
约莫一个时辰后,华佗开始逐层缝合伤口。
榻上的郭嘉仍无声无息,但原本死灰般的面庞已透出些许生气。
守卫们呆若木鸡地看着被当作布料缝合的皮肉,甚至怀疑眼前这个老人是否妖魔所化。
华佗仔细收好那副视若珍宝的手套,长舒一口气径自离去,留下尚未回神的守卫们默默收拾残局。
门外,身着墨龙纹袍的刘玄正来回踱步,见华佗现身立即投去探询的目光。
华佗正要去厅堂找刘玄通报,却见这位横扫千军的铁血 ** ,此刻竟像个寻常人般在臣子房外踱步等候。这情形让华佗对刘玄的敬重又添三分。
"陛下无需忧心,郭将军病灶已消。待老夫开几剂汤药,助他调理气血。约莫月余光景,便可拆线痊愈。"
按说 ** 应当喜怒不形于色,但此刻刘玄哪还顾得上这些规矩。郭嘉是他少年相识的至交,在他心中早不是普通臣子,而是手足兄弟。如今心病得除,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妙!华老先生医术通神,朕心甚慰。不知先生可愿出任太医院首?诊治人选全凭先生自主,朕绝不干涉。"
"如今天下渐定,百姓安居。朕可助先生广收门徒,将济世医术发扬光大。这既是先生之愿,亦是大汉之福。待四海升平之日,百姓既无战乱之苦,又得神医之术祛除病痛,岂不美哉?"
华佗原本要推辞御医之职,怕琐务缠身妨碍行医济世之志。但听到后面这话,不禁怔住。年迈的他虽比常人健朗,终究难敌岁月。若医术随他入土,日后百姓又当如何?
刘玄这番话如醍醐灌顶——将独门医术广传于世,方能真正造福苍生。想到这里,华佗沉寂多年的热血又沸腾起来。
即便是区区学徒,也能将我的医道发扬光大,突破陈规,让这门技艺世代相传,使我的医术永不湮灭。
此举既能普惠大汉苍生,亦能泽被后世子孙,终究可遂我平生夙愿。
华佗暗自苦笑:凭我这微薄名声,能招得几人拜师?一生又能教出几个甘愿随我清贫度日的门徒?
然得刘玄鼎力相助,情势便截然不同。非但能护佑这些习医子弟于乱世中平安无虞,更能令研习医术者尽享富贵荣华,达成毕生抱负。
华佗猛然跪伏于地,老泪纵横:"老朽鼠目寸光,格局狭隘,谢主隆恩点醒!臣谨遵圣命!"
刘玄见华佗被说动,心中甚慰。虽则他确会践行承诺,但最初挽留华佗实存私念——倘若日后甄宓、蔡琰遭遇难产需行剖腹之术,若寻不见华佗,岂不令他心急如焚?当然更多是为传承华佗医术,使我华夏医道早于西方千年,岂非壮举?
待郭嘉转醒,刘玄严令其安心调养,近期严禁饮酒作乐。郭嘉自觉形销骨立,岂敢造次,连连立誓遵旨。
日暮时分,刘玄返回宫中,于谷门处再设红色水晶与黑色水晶训练营各一座。置办红水晶主要为遴选根骨绝佳的士卒,用以扩充赤血龙骑——区区九百之数,临阵实难成事。
然此事实属无奈。能成为超级精锐者,本就是万里挑一的寻常士卒。黑湮狼骑之所以能骤增三千之众,皆因西凉铁骑本就收编了吕布麾下的并州狼骑这等劲旅,经水晶锤炼更显锋芒。而赤血铁骑却是从数十万普通士卒中精挑细选而来。
况且赤血龙骑虽骁勇善战,终因人数稀少,难以在千军万马的征战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虽凭自身实力确保性命无忧,但一轮冲杀仅歼敌千余人,战果实在有限。
毕竟人力终有穷尽,单次冲锋最多消灭两三倍于己的敌军。武力提升需要时日积累,因此常规作战时,赤血龙骑仍需与普通水晶训练兵协同作战。
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处境着实令人焦躁,刘玄遂亲自施展洞察术,从十余万大军中遴选根基扎实的士卒编入红色水晶。降卒本就身经百战,选拔精锐自然比从平民中挑选更为便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