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启元十年三月以来,帝国北路军并未如外界预期那般急于投入战场。在定王柏凌峰的统领下,他们如同一群潜伏于北疆冰雪中的恶狼,进行着一场极其隐秘而耐心的战略欺骗与战前准备。
在这期间,北路军主力悄然集结于帝国最北端的库页岛及沿海要塞。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悬在日本头顶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北洋舰队频繁巡弋于宗谷海峡,舰影幢幢,登陆演习的号角时而划破海空的寂静,营造出大军随时可能南下猛扑北海道的逼真假象。此举成功迫使日军不敢将本州北部与北海道的守军尽数南调,为南路大军在九州的苦战分担了巨大的战略压力。
而在公众视野之外,柏凌峰利用这宝贵的时间,完成了三件至关重要之事:其一,是驱使麾下将士顶着严寒,进行高强度、极逼真的寒区作战与两栖登陆训练,磨砺在冰雪与风浪中作战的意志与技能;其二,是依托锦衣卫与当地归附的阿伊努人,编织起一张覆盖北海道的精密情报网,将日军在函馆、札幌等要地的布防虚实、兵力调配摸得一清二楚;其三,则是囤积了足以支撑一场大规模冬季战役的粮秣、燃油与寒区装备。
柏凌峰每日审阅着来自南方战线的战报,他深知,南路军在九州与本州的每一次浴血奋战,都在为他最终的一击创造着更为有利的条件。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最佳的时机。
启元十年十一月,这个时机终于到来。随着南路军已在本州西岸成功登陆并站稳脚跟,将日本残存的主力牢牢牵制在山阳道一线。而北海道的日军,在长达数月的精神紧绷与虚耗后,已显疲态,戒备渐松。
库页岛军港内,寒风格外凛冽。柏凌峰手中紧握着来自大都督府的最终进攻命令。他望着港内如林的桅杆和蓄势待发的登陆舰艇,眼中再无半分犹豫,只剩下冰原狼般的决绝与冷酷。
他转身,对侍立一旁的副帅王士珍及众将领沉声道:“‘藏锋’八月,砺剑北疆。今倭寇疲敝,南线告急,正是我北路利剑出鞘,断其脊梁之时!传令全军:按预定方略,拔锚起航,目标——北海道南端,函馆!”
十一月十五日,帝国北路军庞大的登陆舰队,在弥漫的薄雾与低垂的寒气掩护下,如同沉默的冰山,悄然驶近尻岸内湾。
北洋海军旗舰号铁甲舰上,柏凌峰亲自坐镇指挥。
命令各舰,按预定计划展开!炮火准备半个时辰后开始!柏凌峰的声音在舰桥内回荡。
刹那间,帝国舰队的炮火撕裂了清晨的宁静。炮弹如同冰雹般砸向日军海岸阵地,巨大的爆炸声在群山间回荡。日军显然没有料到帝**会选择在这个恶劣天气发动进攻,更没料到会在这个偏僻的海湾登陆,防御顿时陷入混乱。
王士珍亲率第一军先锋团,乘坐登陆艇向海岸发起冲锋。冰冷的海水拍打着船身,将士们的眉发都结上了冰霜,但每个人的眼神中都燃烧着炽热的战意。
为了帝国!冲锋!王士珍第一个跳下齐膝深的海水,挥舞着战刀冲向滩头。身后的将士们发出震天的呐喊,紧随其后。
日军在最初的混乱后很快组织起反击。密集的机枪火力从沿岸工事中喷射而出,不断有帝国士兵倒在冰冷的海水中,鲜血瞬间染红了沙滩。但北路军将士前仆后继,硬是用血肉之躯在日军的防线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就在登陆部队与日军在滩头激战的同时,柏凌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命令舰队分出部分舰艇,佯装要向函馆主港方向移动,吸引日军主力注意力。同时,亲自率领预备队从侧翼登陆,直插日军后方。
王爷,太危险了!让末将去吧!王士珍在无线电中急切地劝阻。
不必多言!此战关系全局,本王必须亲临一线!柏凌峰斩钉截铁地回答。
这个冒险的决策收到了奇效。当柏凌峰率领的精锐部队突然出现在日军后方时,日军指挥官大惊失色,急忙调兵回防,导致正面防线出现空虚。王士珍抓住战机,指挥主力发动总攻,一举突破了日军滩头防线。
然而,攻占滩头只是第一步。函馆作为北海道最重要的港口城市,日军经营多年,城防极其坚固。特别是在函馆山一带,日军依托险要地形,构筑了多层次防御体系。
王爷,函馆山久攻不下,第一军已经伤亡近千。王士珍的声音中带着疲惫和焦虑,倭寇在山腰设置了大量暗堡,我们的炮火很难有效摧毁。
柏凌峰登上刚刚占领的一处高地,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函馆山的防御。只见山势险峻,工事密布,确实易守难攻。他沉思片刻,突然问道:当地向导在哪里?
很快,一位阿伊努族老者被带到柏凌峰面前。这些北海道原住民长期受日本人压迫,对帝**队的到来持欢迎态度。
老人家,除了正面山路,可还有其他小路能上山?柏凌峰和气地问道。
老者犹豫了一下,指着函馆山西侧说:那里有一条采药人走的小道,极为险峻,连本地人都很少知道。但是...现在这个季节,路上全是冰雪,太危险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