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元十八年十二月下旬,太平洋的硝烟虽暂告一段落,帝国海军主力自夏威夷海域撤回中途岛至特鲁克一线,展开全面休整与补给。战舰入坞修缮伤痕,飞行员轮替休养,弹药油料源源不断自后方运抵,战争的脉搏在短暂的平静中酝酿着下一轮更为猛烈的搏动。
然而,平静的海面之下,帝国战争中枢的思虑从未停歇。新京武英殿、东瀛府东方战区总部、那霸海军前进司令部——三地电报往来如织,围绕帝国下一步的战略方向,展开了缜密而激烈的推演。
一份由海军都督萨镇冰与靖王柏凌锐联名签署的绝密战略评估,以最高加密等级呈递至皇帝柏凌云案头。报告在剖析夏威夷战役得失后,尖锐指出:......强攻夏威夷,事倍功半。敌据坚城,抵抗顽强,我虽有海空优势,然投送与攻坚之力,尚不足以速拔此等要塞。阿拉斯加虽已入手,然天寒地远,难作速效,仅堪牵制。帝国欲定大洋霸权,必寻一要害之处,击之可收全局之效,且其防御相对薄弱,可避坚城之挫。
评估末尾,朱笔赫然圈定了一个足以撬动全球战略格局的名字——巴拿马运河。
几乎同时,景王柏凌宇麾下对外情报司,通过各种渠道,将关于巴拿马运河防务、美军大西洋舰队动向、运河区水文气候等海量情报,密集汇入决策层。
武英殿内,炭火驱散着冬寒,却驱不散弥漫于帝国核心重臣间的凝重与亢奋。皇帝柏凌云、首辅文履谦、次辅徐世昌、海军都督萨镇冰(电讯参会)、兵部尚书曹文翰、锦衣卫都指挥使何三等齐聚。巨幅寰宇图上,一道醒目的赤色箭头,自帝国掌控的中太平洋岛屿集群,跨越万里碧波,直刺中美洲那狭窄的陆桥。
陛下,诸公,萨镇冰的声音透过扩音器在殿内回响,带着海军宿将的沉稳与激情,巴拿马运河,连通两洋,乃美利坚维持其两洋海军机动性之命脉,亦为其东西海岸经济联系之咽喉!若能夺取或长期瘫痪此河,则美大西洋舰队无法快速驰援太平洋,其国家战略将被彻底割裂!其战略价值,百倍于夏威夷!
首辅文履谦持重发问:萨都督之论,确是高瞻远瞩。然巴拿马远在万里之外,我军新历夏威夷苦战,舰队疲惫,补给线漫长,如何能保证此雷霆一击,必竟全功?若再顿兵坚城,或遭敌主力拦截,则海军元气大伤,大洋局势恐生变数。
文相所虑,正是关键。柏凌锐的声音自东瀛府接入,故此,计划之核心,在于与!他详细阐述:其一,利用我军现有制海权,舰队主力秘密前出,不直扑运河,而是先夺取其外围关键支撑点,如马绍尔群岛东南之无人环礁,作为前进跳板与补给中继。其二,集结所有可用之航母及远程轰炸机,对运河船闸、控制中心、供电设施进行多波次、高强度精确轰炸,力求瘫痪其运作,而非强求占领。其三,同步派遣精锐陆战队,在舰队和航空兵掩护下,于运河口附近适宜地点进行多点登陆,建立稳固桥头堡,摆出长期围攻态势,迫使美军分兵来援,为我主力舰队创造决战之机!
兵部尚书曹文翰补充道:若成功在巴拿马地区立足,帝国将在美洲大陆获得一个远比阿拉斯加更具战略价值之立足点!
皇帝柏凌云静听各方意见,目光始终锁定于地图上那条狭窄的运河。良久,他缓缓起身,声音不高,却带着定鼎乾坤的力量:巴拿马,锁钥之地。控之,则可断美利坚之脊梁!萨卿、凌锐之策,深合朕意。然此战,关乎国运,需举国协力,周密准备。
他环视众臣,一道道指令清晰吐出,为这场即将到来的跨洋决战定下基调:
一,着靖王柏凌锐、海军都督萨镇冰,即刻细化计划,限半月内呈报详细方案。海军各舰,加速维修补给,征调所有可用之远洋运输船。新建成之级首舰,若海试顺利,立即编入作战序列!新建潜艇,优先配属太平洋破交作战。
二,着内阁、兵部,统筹所有资源,优先保障太平洋方向。务必确保远征舰队之后勤无虞。
三,着景王柏凌宇,情报司所有力量,向巴拿马及加勒比海地区倾斜。朕要清楚运河守军之每一处炮位,美军大西洋舰队之每一次调动!
四,着定王柏凌峰,西方战区需把握欧洲乱局,加强对奥斯曼之压力。西洋舰队提督李准,当持续袭扰奥斯曼沿海要地,策应欧陆战局。
五,告知武王柏凌岳,北线需把握德军主力受制于三线作战之良机,加速对莫斯科之围困!高加索方向第九军吴佩孚部需巩固战果。另,第七军冯国璋部及第十一军需在第聂伯河一线构筑防线,坚决阻截任何试图东援俄国的德军部队!
帝国的战争机器,围绕着巴拿马这一新的战略焦点,以前所未有的效率与决心全速运转。
与此同时,在广袤的欧亚大陆,帝国的另外两条战线,正按照皇帝的全局部署,稳步推进,灼烧八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