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元十八年十二月的太平洋,因中途岛一场决定性的胜利而风云变色。帝国海军主力在萨镇冰都督的统领下,并未如传统思维般进行长时间休整,而是挟大胜之威,果断挥师东进,兵锋直指美国太平洋舰队最后的巢穴——夏威夷珍珠港。
“陛下谕令:中途岛捷报,朕心甚慰。然敌巢未覆,终为心腹之患。着柏凌锐、萨镇冰等,抓住战机,若能克复夏威夷,则太平洋门户洞开,帝国海权可定半壁!”来自新京的谕旨,既是对中途岛大捷的肯定,更是对下一阶段作战的明确指引。
在东瀛府与那霸之间往来的加密电文中,萨镇冰与靖王柏凌锐对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
“王爷,班森新败,珍珠港守军士气必然低落,但其经营多年,岸防体系完善,港口内必有残存舰只及大量雷炮。强攻硬打,恐代价巨大。”萨镇冰的电文透露出谨慎。
柏凌锐回电则更具进取性:“萨都督所虑极是。然战机稍纵即逝!美军新败,其本土增援未至,正是一鼓作气之时。我意,以航母舰载机及主力舰持续削弱其港内力量及岸防,同时遣精干舰只,前出卡霍奥拉韦岛与怀尼尼岛之间水道,尝试封锁港区,断其补给,迫其出战或坐以待毙。此战关键在于,以持续压力,摧垮其抵抗意志!”
一个大胆的进攻计划——“赤霆”行动,迅速成型。帝国海军主力舰队,在补充了部分弹药油料后,毅然决然地扑向两千海里外的夏威夷。
与此同时,在北线,一个更为隐秘且艰巨的任务正在展开。根据帝国最高统帅部的全局战略,为牵制美国,开辟第二战场,并夺取北美大陆的桥头堡,北方战区所属之第十三军,奉命执行“雪原”计划——登陆并占领美国阿拉斯加地区。
第十三军在北海舰队一部(由李鼎新提督分派)的支援下,搭载大量运输舰和破冰船,自帝国北海省及勘察加半岛秘密启航,冒着北太平洋冬季恶劣的风浪与严寒,向着冰冷的阿拉斯加海岸线进发。他们的首要目标,是位于阿拉斯加半岛南端的荷兰港,以及更具战略价值的科迪亚克岛。
十二月七日,晨,夏威夷瓦胡岛以北海域。
帝国庞大的特混舰队再次出现在美军侦察机的视野中,如同笼罩在珍珠港上空的死亡阴云。珍珠港内,一片混乱与悲观的景象。中途岛幸存的舰只带着累累伤痕返港,来不及彻底修复,新的警报已然拉响。代理指挥的理查森少将(班森上将于中途岛战斗中受重伤,已后送本土)面色凝重,他知道,考验珍珠港要塞真正成色的时刻到了。
“所有岸防炮台就位!高射炮群准备!港内舰只,能动的尽量疏散至港湾内侧,依托岸炮保护!鱼雷艇支队准备夜间出击!”理查森的命令带着背水一战的决绝。珍珠港,这个被称为“太平洋堡垒”的基地,即将迎来建成以来最猛烈的攻击。
上午八时,帝国第一波攻击机群,主要由“天龙”号和修复了甲板的“翔凤”号航母起飞的“雷龙”轰炸机和“剑鱼”鱼雷机组成,在“海鹰”战斗机的护航下,飞临珍珠港上空。
迎接他们的是美军部署在瓦胡岛各处山头和海岸的密集防空火网,以及从希凯姆机场、惠勒机场紧急起飞的美军战斗机。空战瞬间进入白热化。帝国的目标是港内依稀可见的舰影和船坞设施,而美军则拼死保卫着他们最后的家园。
轰炸是残酷而低效的。港内水深较浅,加之美军有意将受伤舰只靠近岸边,甚至坐沉以充当固定炮台,使得帝国鱼雷机的攻击效果大打折扣。俯冲轰炸则要冒着地面无数高射炮火的洗礼,损失巨大。一枚炸弹命中了干船坞内的修理舰“维斯塔尔”号,引发大火;另一枚近失弹炸伤了轻巡洋舰“罗利”号。但美军最宝贵的资产——那几艘在中途岛幸存下来、亟待修复的战列舰,因位置靠内,并未受到致命打击。
“攻击效果不佳!敌军防空火力超乎预计!”攻击机群指挥官在无线电中急促地报告。
萨镇冰在“龙威”号上接到报告,眉头紧锁:“命令舰队,前出至有效射程,战列舰、巡洋舰编队,用主炮轰击福特岛机场、油库及沿岸雷达站!压制其防空和侦察能力!”
帝国水面舰艇部队开始冒险前压。“龙腾”、“龙渊”、“镇海”号等战列巡洋舰,以及、“飞霆”等重型巡洋舰,在驱逐舰的掩护下,向瓦胡岛海岸逼近。巨炮的轰鸣加入了死亡的合唱,巨大的水柱和爆炸在岛上关键设施附近不断腾起。福特岛机场跑道被部分摧毁,数个油罐被击中,燃起冲天黑烟。但美军的岸防重炮也随即还以颜色,巨大的炮弹落在帝国舰只周围,迫使它们不断进行规避机动。
战斗陷入了惨烈的消耗战。帝国海军虽然掌握着战场主动权,但面对经营多年、严阵以待的坚固要塞,每前进一步,每摧毁一个目标,都要付出鲜血的代价。一艘帝国驱逐舰“震雷”号被美军岸防炮直接命中舰桥,瞬间沉没;轻巡洋舰“海筹”号也被多发炮弹击中,燃起大火,被迫退出战斗序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