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原新加坡)易主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帝国这台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已然将目光投向了更南方的广阔海域——荷属东印度,那片被誉为“香料群岛”,由上万岛屿组成的富饶殖民地。
帝国中枢的意志清晰而坚定:趁热打铁,挟星洲大胜之威,一举荡平荷兰人在东亚的最后堡垒,将这片蕴藏着丰富石油、橡胶、锡矿等战略资源的群岛,彻底纳入帝国版图。
启元十五年三月中旬,星洲总督府已俨然成为帝国南征军东路军的前线总指挥部。靖王柏凌锐在此召集了海军、陆军高级将领以及刚刚率舰队主力进驻星洲港的海军都督萨镇冰,召开决定下一阶段战略的军事会议。
会议室中央,巨大的荷属东印度群岛沙盘上,代表帝国势力的赤色小旗已经插满了苏门答腊东部海岸和邦加勿里洞群岛,但更广阔的爪哇岛、苏拉威西岛、加里曼丹岛乃至最东端的伊里安岛,仍标示着荷兰的橙蓝色。
“诸位,”柏凌锐目光扫过与会众人,声音沉稳有力,“星洲已定,马来亚残余抵抗正在清剿。然南洋之大,非止于此。据陛下圣意与大都督府方略,我军下一目标,乃是此地——”他的指挥棒重重地点在沙盘上爪哇岛的位置,特别是其首府巴达维亚。
“荷属东印度之心脏,巴达维亚!拿下此地,则荷兰殖民统治中枢瘫痪,余下各岛,传檄可定!”
海军都督萨镇冰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他接口道:“靖王所言极是。荷兰海军远东力量本就不足,经我舰队多次打击,主力已退守爪哇海,依托岸防工事苟延残喘。其陆军多为土着士兵,装备训练远逊英军,士气不高。然,”他话锋一转,指挥棒划过漫长的海上航线,“巴达维亚位于爪哇岛西北,我大军若从星洲出发,需长途航渡,补给线漫长。且爪哇海周边岛屿星罗棋布,荷兰残余舰艇及潜艇可能袭扰。此战,关键在于制海权与登陆作战的突然性、有效性。”
南洋舰队提督邓绍忠起身,指向沙盘上的巽他海峡:“萨都督、靖王殿下,我建议,登陆点不直接选在巴达维亚港,那里防御必然严密。可考虑巴达维亚以西的孔雀港或更西部的巽他海峡沿岸。此地航道相对开阔,利于舰队展开,且距离巴达维亚有一定距离,可达成战术突然性。我南洋舰队主力有信心在登陆前,肃清爪哇海北部之敌,确保航渡安全。”
第二军军帅宋占彪看着沙盘道:“海军若能确保登陆场安全,我陆军有信心一举攻克巴达维亚。只是,此次跨海远征,规模远超星洲战役,后勤保障至关重要。”
“后勤之事,本王与内阁、大都督府已有筹划。”柏凌锐肯定道,“星洲港现已全力运转,囤积物资。运输船队由海军护航,可保无虞。现在,议定具体作战方案……”
经过一番深入讨论,最终确定了名为“惊雷”的作战计划:
第一阶段:制海权争夺。由海军都督萨镇冰坐镇星洲统筹,南洋舰队提督邓绍忠亲率以“龙腾”、“龙威”、“镇海”号为核心的主力舰队,前出扫荡爪哇海北部及巽他海峡的荷兰海军残余力量,彻底掌握制海权,并轰炸巴达维亚及孔雀港等地的岸防设施。
第二阶段:登陆作战。以宋占彪第二军为主力,配属部分海军陆战队及加强炮兵,组成首批登陆部队,在海军舰队掩护下,于孔雀港附近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
第三阶段:纵深发展。登陆成功后,宋占彪部迅速向东攻击前进,直取巴达维亚。同时,赵守诚第三军在完成马来亚肃清任务后,视情况作为第二梯队投入作战或负责后方警戒。
同时命令已在苏门答腊东部站稳脚跟的部队,加强对巨港等地的控制,并作出可能从西线渡海攻击爪哇的姿态,迷惑荷军。
就在帝**紧锣密鼓准备对爪哇岛用兵的同时,西线战场也传来了新的捷报。
在印度东部,定王柏凌峰指挥的第四军、第五军攻势如潮。在成功策反部分土邦并利用英印军之间的矛盾后,帝**连战连捷。何雄的第四军攻克加尔各答,将英国势力逐出了印度东部最重要的出海口;王士珍的第五军在恒河平原纵横驰骋,兵锋直指印度腹地。
尽管英军仍在组织抵抗,但帝**在印度战场已取得战略主动权,大量土邦王公见风使舵,纷纷遣使至帝**营,表示归顺。西线的巨大成功,不仅牵制了英国的大量兵力,也为帝国即将开始的爪哇战役提供了稳固的侧翼保障。
启元十五年四月五日,帝国南洋舰队主力在邓绍忠指挥下,浩浩荡荡驶离星洲军港,劈波斩浪,直扑爪哇海。与此同时,搭载着宋占彪第二军首批登陆部队的庞大运输船队,也在数日后启航,在护航舰艇的保护下,沿着预定航线南下。
爪哇海上,风云骤紧。荷兰远东舰队自知实力不济,不敢与帝国海军正面决战,将残余的几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分散部署在爪哇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要地,企图利用岛屿和夜色进行偷袭、破交作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