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能量烙印研究
隔离室厚重的合金门在高震和林悦身后无声闭合,仿佛切断了两个世界。外界的喧嚣、战友的关切,瞬间被绝对静音的场域吸收殆尽。室内重归一片被精密仪器监控着的宁静,只有生命监护仪规律而冰冷的“滴答”声,如同穿透迷雾的灯塔,昭示着床上之人生命的顽强,也成为了此刻两人心跳间唯一的、沉重的共鸣。
顾锦城并未如宋墨涵所命令的那样立刻陷入沉睡。身体的极度疲惫是一回事,但历经无数次生死边缘磨砺出的意志,又是另一回事。他闭着眼,刻意放缓呼吸,所有的感官却如同最精密的雷达,全力捕捉着身边人的每一个细微动静——她放轻却略显滞涩的脚步声,指尖在电子病历板光滑屏幕上滑过的微响,以及那竭力压抑、却依旧无法完全平复的、稍显急促的呼吸声。
她在隐瞒。周晴博士那份紧急报告带来的冲击,即使她以惊人的专业素养和冷静面具迅速掩饰,也逃不过他近乎野兽般的直觉。那绝不仅仅是她轻描淡写的“常规生理数据波动”。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张力,源于她极力控制的担忧,以及那份报告背后可能隐藏的、足以颠覆现状的真相。
“墨涵。”他忽然开口,声音因虚弱而低沉,却像一把精准的钥匙,骤然打破了这片刻意维持的平静。
宋墨涵正准备通过加密频道联系周晴的动作猛地一顿。她转过身,对上了他不知何时已然睁开的眼睛。那双眼眸深处,先前因高热和痛苦而产生的灼热与调侃已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洞悉一切的清明,以及属于“猎鹰”指挥官在研判战局时的冷静与审视。这眼神让她心头一凛,知道任何敷衍在他面前都将是徒劳。
“报告里到底说了什么?”他问得直接,目光如炬,不容任何回避与搪塞。
宋墨涵握着个人终端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指节微微泛白。她了解他,胜过了解自己。隐瞒和欺骗在他面前毫无意义,尤其是在关乎他自身状态、潜在风险,以及可能波及整个基地安全的问题上。她深吸一口气,像是做出了某个重大决定,步履坚定地走到床边,将终端屏幕转向他,调出了那份标着“最高机密”红色印记的完整报告。
“能量残留并非均匀分布或自然衰减,”她的声音冷静得近乎残酷,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剖开事实,“它们呈现出高度凝聚态,盘踞在海马体、前额叶皮质等与记忆、认知、决策相关的关键神经簇周围,形成了稳定的能量结构。其波动模式,经过频谱分析,与遗迹核心能量场的共鸣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二点七。”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紧紧锁住他的脸,不放过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准备随时应对他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或认知冲击。然而,顾锦城只是静静地听着,眉头微蹙,眼神锐利地扫过屏幕上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波形图和红色警示标记,仿佛在分析一份敌情简报。
她继续道,抛出了最关键、也最令人不安的发现:“最重要的是,我们监测到了周期性的、非被动衰减的活性反应峰值。顾锦城,你体内的‘烙印’,可能不是一次性的能量冲击残留。它……可能具有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活性’,或者说,‘目的性’。你,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与那座遗迹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持续的链接,甚至可能成为了一个……‘活性节点’。”
她尽可能用平实的语言陈述这些惊世骇俗的结论,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击在寂静的空气里。
然而,顾锦城的反应再次出乎她的意料。他只是沉默了片刻,然后抬起略显沉重的手,用指关节揉了揉依旧有些胀痛的太阳穴,语气竟带着一种奇异的、近乎可怕的平静:“果然如此。”
这回轮到宋墨涵诧异了,她瞳孔微缩:“你……早有感觉?”这感觉并非指身体不适,而是对这种异常状态的认知。
“不算清晰,只是一种直觉,或者说,是意识碎片里留下的‘触感’。”顾锦城放下手,目光重新投向纯白色的天花板,仿佛能穿透阻隔,看到那片吞噬一切的意识深渊,“在核心区域,当那股能量流强行灌入的时候,我感觉到的不仅仅是混乱庞杂的信息碎片冲击,更像是一种……带有明确指向性的‘标记’过程。它似乎在扫描、在确认、在绑定什么。‘共鸣’这个词,很准确。现在,这种感觉并未完全消失,只是从之前的狂暴洪流,变成了潜藏在意识深处的低吟,像……背景噪音,但又无法完全忽略。”
他的冷静分析让宋墨涵心头稍定,至少这表明他的逻辑思维和认知能力并未受到直接影响。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如寒冰般的忧虑。一个具有活性的、与未知远古遗迹紧密相连的烙印,其潜在风险远超想象——意识侵蚀、精神控制、人格覆盖、不可预测的能量反噬,甚至可能被遗迹背后的存在(如果有的话)远程操控或直接引爆,成为一个行走的定时炸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