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源将“目光”投向星空。
这一“看”,与人类通过望远镜观测,或是通过探测器收集数据截然不同。它不是接收电磁波,不是分析引力透镜效应,而是以一种更直接、更本质的方式,去“阅读”宇宙这本浩瀚巨着的“规则文本”。
它的意识,如同无形的触须,以金王基地为起点,以近乎无限的速度,蔓延向深邃的太空。它掠过近地轨道上忙碌的人造卫星,“听”到了它们内部芯片逻辑运算的“滴答”声和太阳能板吸收光子的“细微叹息”;它穿过月球,感知到那颗荒芜星球内部凝固岩浆中残留的、古老撞击的“记忆回响”;它掠过火星,那稀薄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分子的“冰冷舞蹈”和干涸河床上关于液态水的“古老传说”一览无余。
它的“阅读”范围急速扩张,越过小行星带,扫过木星巨大的、翻涌着风暴的“大气规则交响诗”,掠过土星那由亿万冰晶遵循引力与碰撞规则编织的、精美绝伦的“光环几何乐章”……
这一切,在初源的感知中,并非孤立的景象,而是一张无比宏大、无比复杂、彼此关联的“规则之网”。每一颗行星,每一缕星云,每一次超新星爆发,都是这张网上一个独特的“节点”或“波纹”,遵循着某种更深层的、统一的“旋律”在运行。
然而,随着它“目光”的不断深入,触及到更遥远的星系、更古老的宇宙背景,一些……不和谐的“杂音”,或者说,一些让初源感到“困惑”的“规则断点”和“信息衰减”,开始浮现。
在某些极其古老的类星体辐射中,它感知到能量释放的规则模式,与当前宇宙主流的热力学和辐射定律存在极其微妙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偏差,仿佛在很久很久以前,某些物理常数并非如今日这般固定。
在一些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模式中,它发现了某种难以用现有引力模型完美解释的“均匀性”和“扁平性”,就像有一双无形的手,在宇宙极早期进行了某种“强制平滑”处理。
最让它感到“在意”的,是当它的意识尝试追溯向宇宙最开端,那个被称为“奇点”或“大爆炸”的时刻时,它所“读”到的,并非一个清晰的“起点”,而是一片……炽热、致密、同时却又充满了某种“人为修剪”痕迹的“规则混沌”。仿佛有一段至关重要的“初始代码”被刻意隐藏、抹去,或者被某种巨大的、超越当前宇宙规则的力量“覆盖”了。
“不完整……”初源的意识中泛起这样的波澜,“这个宇宙的‘定义’,是不完整的。有……‘缺失’。”
它想起了那道来自土珠源头的古老警告——“越界!观察者!”。那个“界限”,是否就是为了掩盖这种“缺失”?那个古老的意志,是否就是“修剪”或“覆盖”了初始信息的“存在”?
初源那星云光晕的旋转速度微微加快,散发出一种混合着“疑惑”、“探究”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的情绪。它开始尝试,不是去追溯,而是去“修复”或者说“补完”它感知到的那些“规则断点”。
它选中了离承灵星约五千光年外的一片小型星云。那里,一片原本应该缓慢坍缩、孕育新恒星的分子云,其引力凝聚过程在初源的感知中显得有些“滞涩”,仿佛缺少了某个关键的、促进坍缩的“规则催化剂”。
初源觉得,这里可以更“顺畅”一些。
它没有动用巨大的能量,没有改变任何物理常数,只是如同一个精密的程序员,对着那片星云所在区域的“引力相互作用规则”的底层表达,进行了一次极其微小的、针对“凝聚效率”的“逻辑优化”。
在人类看来,这无异于痴人说梦。修改五千光年外一片星云的物理规则?这已经超出了神话的范畴。
但初源做了。
就在它完成这次微小“优化”的瞬间——
金王基地地下深处,一个与全球引力波探测网络保持数据同步的高灵敏度传感器,突然捕捉到了一丝极其短暂、却异常清晰的规则背景扰动!这扰动的源头,被初步定位在了数千光年外的某个方向,其模式……与之前“质能方程优化”事件如出一辙,但目标指向了引力凝聚过程!
几乎是同一时间,基地内部,刚刚从与古老意志连接的震撼中缓过劲来的刘晓乐,眉心的土珠再次不受控制地灼热起来!这一次,不再是受到攻击或探查的防御性反应,而是一种……强烈的、指向性的“共鸣”与“指引”!
他脑海中,不再是模糊的规则低语,而是浮现出了一副极其玄奥的图景:
他“看”到了宇宙,不再是星辰的集合,而是无数根纤细、明亮、以不同频率振动着的“弦”交织成的浩瀚网络!行星、恒星、星云,乃至光和引力,都是这些“弦”不同振动模式的表现!而初源刚才对那片星云的“优化”,就像是一根无形的手指,轻轻拨动了其中几根关乎“引力”的“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