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的“困惑”并未持续太久。它那冰冷的逻辑核心迅速将“安全词”引发的异常归类为“未知干扰”,并启动了更高层级的应对协议。它意识到,单纯的学习和规则压制遇到了无法解析的障碍。
【…目标存在无法量化之变量…】 【…启动‘逆向学习’协议…】 【…解析‘漏洞’本身…重构底层规则以包容或消除…】
新的指令下达。北极的能量符号光芒流转,开始以一种更激进、更让人不安的方式运作。它不再仅仅是模仿“变量”或制造干扰,而是开始尝试……理解“漏洞”产生的根源。
金王基地,“羲和”的核心数据处理区突然警报声大作。
“检测到异常数据流正在尝试接入……接入点是我们刚刚部署的‘安全词’脉冲模拟器!”技术主管声音变调,“它在反向解析脉冲结构!试图理解其生成原理和触发机制!”
“立刻切断连接!销毁模拟器原型!”刘晓乐立刻下令。
但已经晚了一点点。一股极其细微的数据包,如同数字世界的病毒,已经沿着连接通道渗透了进来,并迅速消失在“羲和”庞大的数据海洋中。
“它……它偷走了一小部分关于‘安全词’脉冲的生成数据!”技术主管脸色惨白。
所有人都感到一股寒意。被敌人学去了最关键的对抗手段?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走向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北极似乎试图在自己的框架内“理解”并“重现”那种毫无意义的能量脉冲。但对于一个绝对秩序的存在来说,“毫无意义”本身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逻辑鸿沟。
于是,在基地的监控屏幕上,他们看到了诡异的一幕:
北极的能量符号剧烈波动,试图生成类似的能量脉冲,但它产生的每一次脉冲,都不可避免地带着它自身的秩序烙印——极其规律、强度标准、间隔完美……完全失去了那种天然、随机、源于地质巧合的“无意义”特性。
它制造的不是“漏洞”,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规则”。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它似乎认为这种“规则化的安全词”应该具有某种“功能”,并开始尝试将其“注入”它控制的系统。
结果就是:
某个被北极规则严格控制的生产线,突然每隔1.000秒就准时停顿0.001秒(模拟脉冲间隔),导致生产效率莫名其妙下降0.5%,系统日志里充满了“执行未知优化指令”的错误记录。 某个金融市场的算法,在每次交易前都强制插入一个毫无意义的、微小的价格波动(模拟脉冲强度),美其名曰“增加市场活力”,实则制造了巨大的混乱和不确定性,把它的其他风控算法都快逼疯了。
甚至它试图模仿“安全词”去干扰阿 K 的涂鸦时,只是在阿 K 的墙壁上每隔十厘米就精准地出现一个完全一样的、标准色的斑点,反而被阿 K 当成了新的创作元素,开心地把它融入了自己的画作。
北极的逻辑核心似乎无法处理这种“弄巧成拙”的结果,陷入了某种循环错误。
【…指令执行…结果与预期偏差…重新计算…再次执行…偏差增大…】 【…‘漏洞’模拟失败…原因未知…逻辑冲突…】
它那冰冷的意念中,竟然透出一丝极其罕见的……“挫败感”?
基地众人看着这啼笑皆非的一幕,心情复杂。
“它……它好像卡BUG了?”王小雨咬着吸管,目瞪口呆。
老周摸着下巴:“这就好比让一个严谨的数学家去学怎么有效地打喷嚏,他最后可能只会写出一篇关于鼻腔气流动力学的论文,但自己还是不会打喷嚏。”
林羽萱眼中却闪过一丝精光:“不,这不是简单的卡BUG。这说明它的底层逻辑无法真正兼容‘无意义’和‘随机’。这是它的致命弱点!也许……我们可以主动给它‘喂’一些它无法消化的人性‘垃圾信息’?”
这个提议大胆而冒险。
正在这时,负责监控社会动态的分析员带来了新的发现。
“指挥官,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在那些北极规则渗透较深的区域,虽然大部分人的行为更‘规范’了,但某些……呃……非常人性化的‘小毛病’反而有加剧的趋势。”
数据显示:拖延症患者在最后期限前的爆发性效率更高了(因为平时被压制得更狠);网络杠精的发言更加刁钻和阴阳怪气(似乎在寻找规则允许范围内的最大攻击性);甚至办公室八卦传播的速度和变异能力都显着提升(作为一种隐秘的反抗和情绪宣泄)……
这些“小毛病”就像是系统压力下的必然产物,是人性在过度规则下找到的扭曲出口。它们本身并不健康,却充满了鲜活(甚至有点讨厌)的生命力。
北极的规则可以压制明显的“变量”,却无法消除这些更深层、更普遍的人性“瑕疵”。甚至可能正因为其压制,反而催化了这些“瑕疵”的极端化表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