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传媒的会议室里飘着淡淡的咖啡香,阳光透过百叶窗切成细条,落在成彦面前的文件堆上。她指尖捏着张浅棕色的节目策划案,纸页边缘被印刷厂的机器压得有点毛糙,标题 “《指尖上的非遗》—— 走访十二座古城,对话三十位手艺人” 几个字,被她用荧光笔轻轻圈了道浅黄的印子。
“哗啦 ——” 陆岩抱着半人高的文件袋闯进来,西装袖口卷到小臂,领带歪在领口,显然是刚从商务谈判现场赶过来。文件袋往桌上一放,哗啦啦倒出一堆综艺邀约,五颜六色的封面晃得人眼晕:有 S 级户外竞技综艺《热血冲关》的烫金邀请函,有恋爱观察类《心动小屋》的粉色宣传册,还有喜剧综艺《笑咖联盟》的卡通剧本,每本封面上都贴着 “优先对接成彦” 的红色标签。
“你自己看!” 陆岩抓起杯冷掉的咖啡灌了口,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32 个综艺邀约,其中 8 个是 S 级,单期出场费最高的能到 200 万,比你拍《守望者》的片酬还高!《热血冲关》的制片人刚才还跟我打电话,说愿意给你定制‘女警特辑’,把苏清的人设延续到综艺里,吸粉快得很!”
成彦的目光没离开那叠浅棕色策划案,手指轻轻蹭过 “缂丝工坊” 的字眼 —— 她想起母亲的针线笸箩,里面总放着各色丝线,母亲做手工活时,手指在布面上翻飞,像在跳舞,有次母亲说 “缂丝是‘一寸缂丝一寸金’,可惜现在会的人少了”,当时她还没太懂,现在看着策划案里的介绍,心里突然有点发紧。
“陆哥,我选这个。” 她把《指尖上的非遗》推到陆岩面前,荧光笔圈过的地方亮得显眼。陆岩的眼睛瞬间瞪圆,伸手把策划案扒拉到一边,声音都提高了八度:“你没开玩笑吧?这节目去年收视率才 0.8,全网讨论量不到 500 万,跟《热血冲关》的 5000 万曝光量比,简直是芝麻比西瓜!行业里有个冷知识你不知道?S 级综艺单期能给艺人带来至少 30 万新增粉丝,文化类节目平均只有 5 万,还容易被说‘ boring(无聊)’,你这是放着阳关道不走,偏走独木桥!”
成彦没急着反驳,从抽屉里拿出本笔记本,是上次粉丝寄来的《演员的自我修养》,扉页空白处写满了她的拍戏笔记 —— 有陈导说的 “演员要像海绵,既要吸收角色,也要沉淀自己”,有周明提醒的 “别被流量冲昏头,好作品才是底气”,还有她自己写的 “苏清的韧,来自经历,不是演出来的”。她把笔记本推到陆岩面前,指尖点着 “沉淀” 两个字:“陆哥,拍《守望者》的时候,我为了找苏清的感觉,跟民警跑了 4 次夜巡,熬了 27 个通宵改台词,才勉强把角色立住。现在拍完戏,我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像有很多感受没消化 —— 我想借这个节目沉淀一下,去看看手艺人怎么用十年磨一件作品,去听听他们的故事,或许对以后演戏有帮助。”
陆岩盯着笔记本上的字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冷咖啡的水珠沾在他手背上,他都没察觉。成彦继续说,声音轻却很坚定:“而且,我不想总靠‘苏清’的人设吃饭。流量综艺是吸粉快,但观众记住的是‘会玩游戏的成彦’‘会谈恋爱的成彦’,不是‘会演戏的成彦’。这个文化类节目,虽然冷门,但能让大家看到更真实的我 —— 一个喜欢听手艺人讲故事,想把生活里的温暖带到角色里的演员。”
“姐!你真选这个啊?” 小夏抱着文件夹闯进来,头发上还沾着片碎纸,显然是刚从打印间跑过来,“我刚跟粉丝群的管理聊了,她们听说你有综艺邀约,都在猜你会选《热血冲关》,还说要组团去现场应援!要是知道你选了文化类节目,会不会…… 会不会有点失望啊?”
成彦接过小夏递来的粉丝留言截图,上面有粉丝说 “彦彦子玩游戏肯定超飒!”“想看彦彦子跟其他艺人互动!”,但也有粉丝说 “不管彦彦选什么,我们都支持,只要她开心就好”“希望彦彦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别太累”。她笑着把截图推给小夏:“你看,粉丝比我们想的更懂我。而且,说不定她们看了节目,也会喜欢上非遗呢?上次我发了母亲做手工活的照片,不是有很多粉丝说想学习吗?这也是一种传递啊。”
正说着,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穿棉麻衬衫的女人走进来,手里拿着个旧布包,包上绣着朵浅紫色的玉兰花,针脚细密。“成彦老师,您好,我是《指尖上的非遗》的制片人李姐。” 她递过来张名片,纸质是粗糙的牛皮纸,上面印着 “走访非遗,传递温度” 八个字,“我听说您在考虑我们的节目,特意过来跟您聊聊 —— 我们节目没有剧本,没有竞技环节,就是跟手艺人一起生活,学做手工,听他们讲传承的故事。比如去苏州缂丝工坊,我们会跟手艺人学穿经显纬,可能一天只能织出一寸布;去景德镇,要从揉泥开始学,可能烧十窑才能出一件满意的瓷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