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茶馆的木桌被晨光晒得暖融融的,桌面上还摊着《暗夜行者》番外的剧本,纸页边缘被顾怀安的指尖蹭得发毛 —— 他刚用红笔在 “林墨看画展” 那页标完对戏节点,笔尖还沾着点墨,在桌角的白纸上晕出个小墨点。茶馆里飘着龙井的清香,混着老陈刚烤好的芝麻烧饼味,靠窗的竹椅上搭着王阿姨的蓝围裙,上面还沾着早上烙饼的面粉,像撒了层细雪。
“吱呀” 一声,茶馆的木门被推开,冷风裹着个人影进来,是个穿深灰西装的男人,袖口磨得有点发亮,手里拎着个深棕色皮质剧本袋,袋角压出道明显的折痕,一看就是揣了不少路。他径直朝成彦走来,皮鞋踩在青石板地上,发出 “嗒嗒” 的响,走到桌前才停下,从内袋里掏出张名片,递过来时指节泛着白:“成彦老师,我是张默,《守望者》的制片人,上次金梧桐奖后台跟您打过招呼,您还记得吗?”
成彦接过名片,指尖蹭过 “张默” 两个字,突然想起颁奖那天,后台挤得像仓库道具间,这个男人举着杯香槟,说 “您演的林墨太戳人了,以后有好本子一定找您”,当时她还以为是客套话,没承想真的来了。她刚要开口,张默就把剧本袋放在桌上,拉链拉开时,露出里面烫金的剧本封面,“守望者” 三个字在晨光里闪着光,纸页是电影剧本专用的米黄色厚纸,比《暗夜行者》用的打印纸厚三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主角叫苏清,基层女警察,要查一桩跨区连环案。” 张默坐在对面的竹椅上,身体微微前倾,手指点着剧本封面,“这个角色跟林墨不一样,林墨是‘追真相的姐姐’,苏清是‘扛责任的警察’—— 她搭档牺牲后,自己也陷在自我怀疑里,却还得硬着头皮查案,需要很多体能戏,比如扛着摄像机跑现场,跟嫌疑人近身格斗,导演不想用替身,所以得先进行一个月封闭训练,每天 8 小时,从早到晚,强度不小。”
成彦翻开剧本,第一页的主角介绍用蓝笔标了重点,“28 岁,警校毕业 5 年,格斗成绩优良,擅长现场痕迹分析”,看到 “格斗成绩优良” 那行,她指尖顿了顿 —— 想起去年拍仓库追逐戏,她踩空水泥块崴了脚,后来练了半个月才敢跑,现在要练格斗,心里没底。再往下翻,看到苏清在搭档墓碑前的台词:“我没保护好你,但我肯定能抓住凶手”,眼眶突然有点热,像看到林墨对着妹妹的画说话时的样子,心里莫名动了下。
“行业里有个冷知识,” 张默端起老陈递来的绿茶,喝了口才继续说,“现实题材电影的封闭训练,演员最终能达标的也就 60%。去年我们拍另一部警匪片,找了个流量明星,练了十天就退出了,说‘每天打拳太疼,扛设备太累’,最后换了个话剧演员才撑下来。” 他放下茶杯,目光落在成彦身上,带着点期待,“苏清需要‘狠劲’,不是装出来的,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您演林墨时的那股韧劲儿,跟苏清特别像 —— 导演看了《暗夜行者》的法庭戏,说‘这演员眼里有光,能演好苏清’。”
这话刚落,小夏就从外面跑进来,帆布包上的樱桃吊坠撞在门框上,“咚” 的一声响。她凑到桌前,下巴搁在剧本上,头发还沾着点外面的风絮,眼睛亮得像星星:“姐!女警察!比林墨还酷!封闭训练怕啥?你连仓库戏都能拍,每天扛道具跑,体能肯定比那个退组的流量强!” 她手指点着剧本上的 “格斗训练”,皱着眉吐槽,“上次看个流量演警察,拿枪的姿势都不对,食指没扣在扳机上,还梳着大背头,生怕头发乱了,跟您比差远了!”
王阿姨端着刚煮好的姜茶走过来,把杯子放在成彦面前,指尖碰了碰她的手背,感觉有点凉:“别听小夏瞎起哄,一个月 8 小时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年轻时在纺织厂上班,每天 8 小时站着接线头,后来腰都落下毛病了,阴雨天就疼。你刚拿奖,身子还没歇过来,上次拍仓库戏感冒了还硬扛,这次要是累倒了,谁给你煮姜茶?” 她手里的围裙拧了又拧,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要不跟张制片商量商量,能不能上午训练,下午歇着?哪怕每天少练两小时也行。”
成彦捧着姜茶,杯子的温度透过掌心传上来,心里却有点乱。一方面,《守望者》是她第一次接电影主角,投资是《暗夜行者》的十倍,导演拍过三部现实题材获奖片,要是演好了,以后再也没人说她是 “小剧组演员”;可另一方面,封闭训练意味着一个月不能来茶馆对番外剧本,不能吃王阿姨的芝麻烧饼,甚至连顾怀安帮她改台词时的小动作都看不见 —— 上次对 “林墨整理遗物” 的戏,顾怀安会把她念错的台词标出来,旁边画个小笑脸,说 “下次注意,你已经很棒了”,现在想想,心里空落落的。
顾怀安拿过剧本翻了几页,手指停在 “现场追凶” 那页,上面写着 “苏清扛着 20 斤摄像机跑 300 米,追上嫌疑人后近身格斗”。他抬头看向张默,语气很温和,却带着点认真:“请问训练期间能和外界联系吗?比如每天晚上跟家人报平安,还有,训练强度这么大,有没有专业的体能教练跟着?要是受伤了怎么办?” 他顿了顿,补充道,“成彦之前没接触过格斗和枪械,要是有教练指导,她能学得快些,也能少受点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