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抹除者”。
这个由逻辑编织者冰冷算法推演出的代号,如同终极的丧钟,在星火同盟初生的意识连接网络中低沉回荡。它代表的并非能量的湮灭或物质的分解,而是更深层、更本质的威胁——对“存在”这一概念本身的否定。常规的防御,无论是能量护盾、规则壁垒还是心灵迷障,在它面前都形同虚设,因为它攻击的不是目标的“形式”,而是其“存在”的“资格”。
规则修正场受创区域的修复速度远超预期,那片被“变量”奇点撕裂的秩序创口正在被一种更加精密、更加不容置疑的规则体系覆盖、抹平。而在这修复进程的背后,那股新生的、令人灵魂冻结的波动,正以超越物理距离的方式,沿着“协议”的底层连接,向着星火同盟的方向蔓延。它没有形态,没有声音,却让所有感知到它的意识体,从星尘遗民的水晶之躯到永恒林海的灵能网络,都产生了一种源自本能的、近乎窒息的恐惧——那是生命面对绝对“无”时最原始的颤栗。
灰烬之星的地核深处传来不安的低鸣,仿佛星球本身也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关乎存亡的审判。伊莫瑞执政官站在核心基石旁,翠绿色的生命能量在他周身流转,却难以驱散那弥漫在意识深处的寒意。他尝试推演应对方案,但任何基于“抵抗”、“防御”或“攻击”的设想,在触及“存在抹除”这个概念时,都如同沙堡般崩塌。你如何防御一个否定你存在权利的攻击?
就在这近乎绝望的压抑气氛中,悖论之星留下的那个隐秘坐标,如同黑暗中唯一闪烁的磷火,吸引了伊莫瑞全部的注意力。逻辑编织者对其进行了最彻底的分析,结论是:该坐标指向的并非任何已知物质宇宙的位置,而是一个“规则奇点”,一个时空结构极度扭曲、物理常数完全失效的“非地”。永恒林海的长老们则通过灵能遥感到,那里弥漫着一种极其古老、极其矛盾的气息,同时蕴含着极致的“创造”与“毁灭”、“存在”与“虚无”的特质,如同宇宙诞生之初的混沌残响。
“那里……或许是‘源点’力量的某种……侧影?或是其对立面?”一位林海长老的意识波动带着不确定的震撼。
“根据计算,前往该坐标的风险系数无限大。生存概率无法估算。”逻辑编织者给出冰冷的数据。
伊莫瑞凝视着星图上那个代表坐标的、不断微微颤动的光点。悖论之星的意图依旧迷雾重重,但这或许是唯一可能蕴含着一丝破解“存在抹除”之谜的线索。坐以待毙是绝对的灭亡,冒险一搏,或许还有亿万分之一的机会。
“我们必须去。”伊莫瑞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通过灵能连接传遍同盟,“但不是派遣舰队,也不是物质层面的航行。‘存在抹除者’的攻击超越常规时空,我们的探索也必须超越。”
他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且冒险的计划:进行一次纯粹的“意识深潜”。集结同盟最强大的意识力量——永恒林海的灵能网络、逻辑编织者的绝对理性推演核心、以及他自身与生命火种和灰烬基石深度融合的平衡意志——形成一个临时的、高度凝聚的“联合意识体”,脱离物质躯壳的束缚,沿着悖论之星坐标指引的“规则路径”,直接潜入那个“规则奇点”,去直面“存在”与“虚无”的终极悖论,寻找可能的答案。
这个计划的风险无法估量。联合意识体可能在脱离瞬间就因无法适应规则真空而溃散,可能在潜入途中被混乱的规则乱流撕碎,更可能在那个奇点中被永恒的悖论困住,彻底迷失。即便成功返回,意识也可能遭受不可逆的污染或损伤。
然而,面对“存在抹除”的威胁,这已是唯一的希望之光。
永恒林海在经过短暂的沉寂后,传来了肯定的回应。林海的意识网络愿意承担风险,它们的本质更贴近意识的根源。逻辑编织者在进行了超高速的推演后,也同意了参与,它们的绝对理性或许是在混沌中保持坐标的唯一依仗。
准备在高度保密和紧张中进行。灰烬之星提供了最稳定的能量锚点和精神屏障发生器,逻辑编织者构筑了保护意识流的数据加密外壳和逻辑导航信标,永恒林海则贡献了最强大的灵能共鸣核心和意识融合协议。
在一个被多重屏障隔绝的静室中,伊莫瑞、逻辑编织者的主计算节点(一团高度压缩的、闪烁着理性光辉的几何光团)以及永恒林海的三位核心长老意识体(如同凝聚的翡翠色光雾),构成了联合意识体的基础。他们的意识在精密协议的作用下,开始缓慢而艰难地融合,摒弃个体差异,朝着一个统一的、目标明确的探索意志转化。
过程充满了痛苦与不确定性。理性的冰冷与灵能的温暖剧烈冲突,平衡意志需要时刻调和,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意识结构的崩溃。但求生的渴望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最终压过了一切。一个散发着微弱三色光芒、形态不断微调的意识光球,逐渐成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