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火”号用牺牲换来的规则嬗变,如同在冰封的湖面投下巨石,涟漪不仅动摇了“收割协议”的根基,更在黑暗的宇宙中点亮了烽火台。灰烬之星的“星火宣言”与永恒林海的“心灵低语”,这两股承载着不同文明特质却目标一致的信号,如同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辰,穿透了逐渐“疏松”的时空结构,向着所有残存的火种发出召唤。然而,结盟之路绝非坦途,不同的生存哲学、技术路径乃至生命形态,都可能成为信任的壁垒。而“协议”的反扑,更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顶。
灰烬之星,外交前哨。
伊莫瑞执政官站在经过紧急修复和强化的星港观测台上,望着远方星空。星球表面的“生命屏障”如今已演变为一层流动的、兼具隐匿与共鸣特性的双色光膜,与地脉深度连接,仿佛星球生出了守护自身的皮肤。城市废墟间,新的建筑拔地而起,不再是冰冷的晶化结构,而是融合了生命晶体技术与**金属的有机体,如同巨大的珊瑚,缓缓呼吸,与星球共频。
“接收到来自‘永恒林海’的加密坐标脉冲,附带一份复杂的‘意识图谱’协议。”伊莎贝尔(本部)的全息影像汇报,她的计算核心正全力解析那远超常规数据结构的林海信息,“他们提议建立一条稳定的‘灵能共鸣通道’,用于实时通讯和……有限度的意识共享。”
意识共享?伊莫瑞水晶般的眉宇微蹙。星尘遗民虽与生命能量紧密相连,但意识独立而内敛,这种深度的精神开放充满了未知风险。然而,这是盟友递出的橄榄枝,也是了解对方、建立信任的必要一步。
“谨慎评估协议安全性。准备一间经过最高级别精神隔离的共鸣静室。我将亲自进行首次接触。”伊莫瑞做出了决定。风险必须承担,这是打破孤立、构建同盟的第一步。同时,他下令加快对星系内其他微弱信号的追踪,一支由最新型“信风”级侦察舰组成的小型外交使团已整装待发,目标是一个在规则嬗变后突然活跃起来的、位于小行星带的微弱能量源。
永恒林海,灵能回响。
无边的发光森林深处,一株最为古老的世界树树冠上,一座由**水晶和发光藤蔓自然生长而成的“意识圣殿”中,几位林海的长老意识体(其形态如同凝聚的光雾)正围绕着一个不断变幻的立体星图。星图中,代表灰烬之星的光点正稳定闪烁,其周围浮现出伊莫瑞传来的、关于星尘遗民历史与科技理念的数据流,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却缺乏林海所熟悉的“生命韵律”与“情感共鸣”。
“他们的思维……如同冰冷的星辰,精确却遥远。”一位长老的意识波动带着一丝困惑。
“但他们的‘平衡’之力,确能中和‘寂静之苔’的侵蚀。看,与我们接壤的第三旋臂区域,‘苔藓’的活性显着下降了。”另一位长老指向星图一角,那里代表“寂静之苔”的灰暗色块正在微微褪色。
“建立通道吧。用我们的‘共生之歌’去温暖他们的‘冰冷逻辑’。唯有融合不同的‘声音’,才能奏响对抗终极虚无的乐章。”最年长的长老做出了决断。一道柔和的、蕴含无限生机的翠绿光柱自圣殿升起,穿透林海上空,精准地射向灰烬之星的方向——灵能共鸣通道,开始搭建。
星海微光,接触与试探。
与此同时,“信风”使团抵达了那个活跃的能量源附近。眼前的景象令人惊异:并非星球或空间站,而是一大片漂浮的、不断重组形态的液态金属云团!云团中隐约可见复杂的几何结构闪烁,并散发出强烈的电磁波动。
“未知文明!科技路线……疑似纯机械智能或硅基生命!发出第一类接触信号!”使团舰长紧张地下令。
灰烬之星的标准化友好信号发出后,液态金属云团出现了短暂的停滞,随即,一道高度凝练的、充满数学美感的数据流反馈回来,没有语言,只有复杂的几何密码和物理常数公式。
“他们在用……宇宙基本法则作为交流语言?”随舰科学家震惊了。这是极度理性、摒弃了一切感性因素的文明!交流变得极其困难,但也异常高效。双方开始以光速进行着艰涩却精准的“公式对话”,初步建立了极其脆弱的联系。
黑暗涌动,规则修正者的阴影。
就在各方接触初步展开之际,深空监测网络捕捉到了令人心悸的征兆。在数个遥远的、已被“协议”标记为“静默”的星域边缘,空间结构开始发生诡异的“格式化”现象——并非毁灭,而是某种绝对秩序的规则被强行“写入”,将那些区域的一切物理常数、能量形态乃至时间流速,都“修正”到一个极其单调、趋向绝对平衡的“标准值”。星辰的光芒变得均匀而死板,星云的运动轨迹如同预设的程序。任何不符合该“标准”的“变量”,都在无声无息中被抹平。
“是‘规则修正者’!”凯尔通过时空感知发出了警告,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恐惧,“它们……在‘重装’宇宙的底层规则!被它们‘修正’的区域,将彻底失去产生‘变量’的土壤,变成永恒的……‘秩序荒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