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气潮覆盖华夏的第三个周年,春风拂过江南的灵韵稻田时,稻浪翻滚着青色微光;夏雨落在华北的灵韵社区时,雨滴裹挟着滋养身心的灵流;秋霜染遍西北的灵韵果林时,果实泛着甜润的灵韵光泽;冬雪覆盖华南的灵韵茶山时,茶树在雪下积蓄着更醇厚的灵韵 —— 这方土地已不再是单纯的 “凡间”,而是被灵韵彻底浸润的 “修仙沃土”。
青雾山巅的主节点巨石前,叶尘与苏瑶、柳若雪、郑蓉、吴莲、沈清薇、柳若璃、苏晴、叶婉清八人并肩而立,九道不同色泽的仙元在周身流转,与空中纵横交错的灵韵网络遥相呼应。这是他们三年来第一次齐聚主节点,为全民修仙计划的 “启动评估” 做最终核验。
三载成果:华夏处处生机,灵韵根基已成
“先看基础数据吧。” 沈清薇率先开口,指尖凝聚的淡紫色仙元化作一道光卷,在空中展开 —— 光卷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金色符文,每一道符文都对应着一组华夏灵韵覆盖的核心数据。
“灵韵覆盖方面,” 沈清薇的声音清晰而沉稳,“三年来,我们共建成一级节点 34 个、二级节点 286 个、三级节点 1973 个,灵韵网络已实现华夏领土 100% 覆盖,无任何盲区。其中,城市区域灵韵浓度稳定在 1.8-2.2 灵脉单位,农村区域稳定在 1.5-1.8 灵脉单位,均达到‘适宜修仙启蒙’的标准。”
柳若璃上前一步,绿色仙元汇入光卷,补充道:“地脉修复成果更显着。三年前存在的 127 处地脉断层,已全部用灵韵晶石填补修复;原本贫瘠的西北戈壁地脉,灵韵储量较三年前提升 300%,连沙漠边缘都长出了成片的灵韵灌木。现在的华夏地脉,就像一张完整的‘灵韵血管网’,能持续为灵韵网络供能。”
叶婉清的银色仙元随后融入,光卷上的数据切换为民生相关:“民生层面,灵韵对人体的滋养效果已全面显现。根据全国 13 亿人口的健康监测数据,三年间,华夏人均体质指数提升 47%,常见慢性病发病率下降 62%,儿童发育不良率降至 0.3% 以下 —— 最关键的是,通过灵韵对细胞衰老的延缓作用,人均寿命预计已从之前的 78 岁,提升至 150 岁,且这个数据还在缓慢上升。”
“不止是人体,” 苏晴笑着补充,指尖泛着橙色仙元,“灵韵对生态的改善也超出预期。江南的古木平均树龄突破 500 年,华北的灵韵麦田亩产提升 80%,华南的灵韵渔场年产量翻了两番。现在走在华夏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草木繁茂、鸟兽欢腾的景象,连空气里的负氧离子浓度,都比三年前高了十倍。”
叶尘抬手,淡金色仙元轻轻拂过光卷,将所有数据整合为一幅动态的华夏灵韵地图 —— 地图上,青色的灵韵脉络覆盖每一寸土地,城市、乡村、田野、山林都泛着代表 “生机” 的微光。“数据很全面,但我们更要看到‘人’的变化。” 他转头看向众人,“这三年,你们跑遍各地,应该都见过百姓对灵韵的接受度吧?”
苏瑶点头,眼中带着欣慰:“江南的渔民,现在出海前会主动吸收灵韵增强体力;华北的农民,在田间劳作时会不自觉地练习基础吐纳;西北的牧民,甚至会教孩子用灵韵安抚牛羊。灵韵已经不是‘外来事物’,而是融入百姓生活的‘日常’,这为全民修仙打下了最好的‘认知基础’。”
郑蓉补充道:“更重要的是,社会风气的转变。三年前还存在的伪劣商品、虚假言论,现在几乎绝迹;百姓的专注力、学习能力都因灵韵提升,对‘修仙’的接受度远超预期。上个月我在西北调研时,有个 80 岁的老人还拉着我问‘什么时候能学修仙,想多陪孙子几年’。”
吴莲拿出随身携带的灵韵监测仪,屏幕上显示着一组 “灵韵感知率” 数据:“现在华夏百姓的灵韵感知率已达 92%,其中 65% 的人能初步操控灵韵(如让指尖泛光、净化杯水),30% 的人能熟练掌握基础吐纳诀 —— 这个比例,已经满足‘全民修仙启动’的核心条件。”
九人相视一眼,眼中都带着笃定。叶尘轻声说道:“三年准备,灵韵根基已成,百姓意愿充足,健康与生态条件达标 —— 华夏,已经适合正式开启全民修仙计划了。”
计划制定:两步走战略,稳扎稳打启征程
青雾山巅的临时议事厅里,九人围坐在一张由灵韵木材打造的长桌旁,桌上铺着一张空白的仙元卷轴,正等待记录全民修仙计划的核心内容。
“全民修仙不能急功近利,要分阶段推进。” 叶尘率先提出思路,“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愿意修仙的人,都能安全、无负担地踏上这条路’,所以计划要遵循‘自愿、无害、可持续’的原则,分两步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