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穿越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373章 乡村环境调查-2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第373章 乡村环境调查-2

作者:优米佳 分类:穿越 更新时间:2025-11-05 11:41:38

清晨的阳光刚翻过皖南山村的山头,叶尘就和村支书老周蹲在村口的垃圾山旁,手里拿着一张画满符号的纸——纸上用圆圈标注着垃圾堆放点,用箭头画着污水流向,用叉号标记着乱搭乱建的位置。“要解决问题,得先搞明白这些问题到底是怎么来的。”叶尘指着纸上的垃圾山符号,“昨天我们走访了20户村民,一半人说‘没人管就扔了’,三分之一说‘不知道往哪儿扔’,还有人觉得‘农村就该这样’。这背后,肯定不只是‘懒’这么简单。”

老周叹了口气,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皱巴巴的烟,点了一根:“你说的对。就拿垃圾来说,五年前村里还没这么多塑料垃圾,现在超市里的东西都用塑料包装,村民们随手就扔。想请人清运,村里一年的集体收入就几千块,根本付不起运费;想建垃圾站,镇上说土地指标不够,批不下来。污水也是,家家户户都想装化粪池,可一户要两千多,有些老人靠低保过日子,哪拿得出这个钱?”

为了摸清问题根源,叶尘和团队分成三组,用了半个月时间,走访了江苏、安徽、河南三个省的15个村庄,从村支书到普通村民,从乡镇干部到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累计访谈了300多人,收集了200多份问卷。他们发现,乡村环境治理的困局,从来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基础设施、资金、意识、管理、政策等多重因素交织形成的“死结”。

一、基础设施:“没地方扔”“没处排”的硬件之缺

在豫西山区的李家坳,村民李大爷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的垃圾装在塑料袋里,出门扔到村口的土坡上。“不是我想乱扔,村里连个垃圾桶都没有,总不能堆在家里吧?”李大爷指着自家院子角落的一堆杂物,“你看这破家具、旧衣服,堆了快一年了,想拉去镇上扔,我年纪大了,拉不动;叫儿子回来拉,他在城里打工,一年回不来一次。”

叶尘在走访中发现,像李家坳这样缺乏基本环卫设施的村庄,占比超过了60%。大部分村庄没有固定的垃圾收集点,少数配备了垃圾桶的村庄,也因为分布不均、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村民需求。“我们村有5个村民组,只在村中心放了3个垃圾桶,最远的村民组离垃圾桶有两里地,谁愿意大老远跑去扔垃圾?”皖北张村的村支书张建国说,“垃圾桶满了之后,没人及时清运,最后还是堆在旁边,变成了新的垃圾堆。”

污水处理设施的缺失则更为严重。在走访的15个村庄中,只有3个村部分农户安装了化粪池,其余村庄的生活污水要么直接排到房前屋后的排水沟,要么顺着地势流进农田和河道。“我们也想装化粪池,可村里没技术,不知道怎么建;找外面的施工队,工费太贵,一户要三千多,根本承担不起。”苏南张家庄的村民王大妈说,“之前村里想集体建一个小型污水处理站,镇里说需要先做环评,光环评费就要五万,村里拿不出钱,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除了垃圾和污水设施,农村的环卫运输设备也严重不足。大部分村庄只有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用来清运垃圾和肥料,有些村庄甚至没有运输工具,全靠村民人工搬运。“我们村离镇上的垃圾填埋场有20多里地,三轮车一次只能拉半吨垃圾,拉一趟要花两个小时,一天最多拉两趟。村里每天产生的垃圾有一吨多,根本拉不完,只能堆在村口。”豫西李家坳的村支书李大山说,“去年想申请一辆垃圾清运车,镇里说财政紧张,没批下来;想自己买,一辆车要十几万,村里的集体收入连油钱都不够。”

基础设施的缺失,直接导致村民“想环保却没条件”。在皖南山村,叶尘遇到一位年轻的村民周强,他在外打工时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回到村里后,特意买了两个垃圾桶,一个装可回收垃圾,一个装不可回收垃圾。可没过多久,他就放弃了:“可回收垃圾攒了一大堆,没人来收;不可回收垃圾还是要扔到村口的垃圾山,分了也白分。时间长了,我也懒得分了。”

二、资金短缺:“没钱办”“办不起”的经济之困

在浙北竹溪村,村支书周福来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竹溪村环境整治方案》,方案里写着“新建垃圾收集点5个,安装垃圾桶20个,修建污水处理站1个,清理河道3公里”,总预算需要25万元。可村里的集体账户上,只有3万多块钱,还是去年卖竹子的收入。“这份方案写了快一年了,就是没法落实。”周福来无奈地说,“想向村民集资,可村里大多是老人和孩子,没什么收入;想申请政府补贴,镇上说补贴名额有限,轮不到我们村;想找企业赞助,我们村没什么资源,企业也不愿意来。”

资金短缺,是乡村环境治理面临的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叶尘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村庄的集体收入都很低,年集体收入不足10万元的村庄占比超过了70%,有些偏远村庄甚至没有集体收入,完全靠政府转移支付维持运转。“村里的集体收入主要来自土地流转和集体资产租赁,可我们村地处山区,没什么土地可流转,也没有集体资产,一年的集体收入就几千块,连村支书的工资都不够发,更别说搞环境整治了。”豫西李家坳的村支书李大山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