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忆居的清晨总带着露水的清润,竹篱上的牵牛花刚绽开紫色的小喇叭,叶尘就被窗台上的动静吵醒——一只麻雀落在窗沿,歪着头“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爪子还扒拉着一片沾了泥的树叶。
“这麻雀怎么总在这儿叫?”叶尘揉着眼睛推开窗,那麻雀却不飞走,只是扑棱着翅膀,把树叶往他手边推。苏瑶端着粥碗走过来,顺着麻雀的方向往院外看,忽然“呀”了一声:“你看院外的梧桐树,叶子怎么黄了大半?前几天还好好的呢!”
叶尘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果然见院外那棵老梧桐的叶子蔫蔫的,边缘卷着焦黄色,像是被太阳烤过。他正想上前看看,石桌上的凡尘镜突然泛起碧绿色的光,像雨后的青苔,带着自然的气息,却又藏着一丝焦虑。镜中浮现出一幕幕画面:
城市中心的公园深处,一片月季花丛蔫头耷脑,花瓣上沾着灰尘,土壤干裂得能看到缝隙,几个晨练的老人路过,只是叹气:“好好的花,怎么就枯了?”却没人知道,这些月季是因为长期没人浇透根水,根系早就干得发脆;
南方的稻田里,一片绿油油的稻苗突然出现一片片枯黄的斑点,农民王大叔蹲在田埂上,愁得直抽烟——他已经打了两次农药,可病虫害反而更严重了,他不知道,这些害虫的天敌其实就藏在田埂的草丛里,只是他从没注意过;
西部的山区里,一群岩羊突然闯进了村民的玉米地,啃得玉米苗东倒西歪,村民们拿着棍子驱赶,岩羊却不肯走——没人发现,山上的几处水源因为连日干旱断流了,岩羊是实在找不到水,才冒险下山的。
仙力指南的虚影缓缓展开,系统的声音比以往更贴近大地的沉稳:
【检测到凡间“人与自然沟通断层”危机。城市植被养护、乡村农田生态、山区人兽共处三类场景,因“人类忽视自然信号、缺乏生态认知、干预方式简单”,导致“植被枯萎、生态失衡、人兽冲突”。需宿主们解决9起典型案例(每类场景3起),完成“信号解读”“生态修复”“共生引导”三重目标——以仙力译自然私语,以凡人筑护境根基,让人类与自然听懂彼此的声音,方可开启“人境共生仙纹”。】
“原来不是自然在‘闹脾气’,是我们没听懂它的话。”郑蓉蹲在院外的梧桐树下,指尖碰了碰枯黄的叶子,“这树说不定是在‘喊渴’,只是我们没注意。”
叶尘点头,伸手摸了摸窗沿上的麻雀,它终于不叫了,蹭了蹭他的手指,扑棱着翅膀飞向梧桐树。“自然的信号从来都在,只是太安静,我们听不见。比如这棵梧桐,叶子发黄是在说‘我缺水’;稻田里的害虫变多,是在说‘天敌太少了’;岩羊下山,是在说‘我们没水喝’。我们的仙力要当‘翻译’,把自然的信号变成人类能懂的语言;要当‘纽带’,让人类知道怎么帮自然;更要当‘老师’,教大家学会和自然好好相处。”
柳若雪望着镜中山区岩羊和村民对峙的画面,轻声说:“人类和自然不是对立的,我们是一起生活的家人。以前总想着‘征服’或‘利用’,却忘了问自然‘需要什么’。这次,我们要让大家知道,听自然的话,其实也是在帮自己。”
传送阵的莹光变成了柔和的绿色,像漫山的青草。九人分成三组,带着“听懂自然私语”的目标,奔赴凡间的城市公园、乡村稻田与山区村落。
一、公园的“渴”:枯萎的月季,醒来的绿意
负责“城市植被养护”组的叶尘、郑蓉和柳若璃,在市中心的清风公园找到了第一个目标。清风公园是市民晨练、遛弯的好去处,可最近公园深处的月季园却越来越冷清——原本该竞相开放的月季花,大半都蔫了,花瓣卷曲,叶子发黄,只有零星几朵还勉强撑着,像病恹恹的小姑娘。
“这月季怎么老成这样?前个月来还开得好好的。”郑蓉蹲在花丛边,扒开土壤看了看,土层下面干得像粉末,“你看这土,根本没浇透!估计是浇水的时候只浇了表面,根没喝到水。”
公园的园丁李师傅路过,听到这话,叹了口气:“可不是嘛!我们每天都浇水,可这花还是枯。现在年轻人都不爱来这儿了,说这月季园‘死气沉沉’。”
叶尘看着花丛里几只嗡嗡飞的蜜蜂,它们只在那几朵勉强开放的月季上停留,很快又飞走了。“李师傅,您浇水的时候,是不是只浇了花叶上?”
李师傅点头:“是啊,想着浇在叶子上,花能快点吸收。而且这一片月季太多,浇根太费时间了。”
柳若璃悄悄在花丛的土壤里注入了一道仙力。没过一会儿,神奇的事发生了:那些枯萎的月季植株上,渐渐浮现出淡淡的绿色光点,光点聚在一起,慢慢组成了一行字——“根渴,要浇透”。同时,土壤表面也泛起一层微光,勾勒出根系的轮廓,像一张隐形的网,清晰地显示出哪些地方的根最缺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