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启五十八年春:光影影院落各州,万国故事映银幕
元启五十八年春分,中原登州的“光影工坊”里,第一台“胶片放映机”正发出轻微的嗡鸣——机身用黑铁国合金打造,镜头是琉光国特制的曲面琉璃,胶片上印着《万国同·牧场篇》的画面:雪域的卓玛牵着马,墨洲的阿小捧着红木,冰封国的老哈举着冻肉,正朝着中原的方向走。
影院总设计师林夏对着各州派来的工匠讲解:“影院要建‘弧形银幕’,能让三百人同时看;座椅用雪域羊毛垫,坐久了不硌腰;还要装‘扩音铜管’,后排的人也能听清台词。首批二十座影院,先在各国主城落地,三个月后,百姓就能坐着看‘会动的故事’。”
消息传到三疆矿区,李岩立刻让人平整盐湖旁的空地——影院的地基刚打好,矿工们就扛着木材、拉着水泥赶来帮忙,连以前的俘虏老张都主动请缨:“我学过网盒维修,放映机的线路我来接!”一个月后,“盐湖影院”落成,淡蓝色的外墙画着盐滩日落的图案,门口挂着《万国同·牧场篇》的海报,矿工们挤在售票窗口,手里攥着刚发的“观影补贴”(中枢用商税结余发放,每人每月二两,可抵电影票钱)。
首映当天,影院里坐满了人——当银幕上出现卓玛在牧场挤牛奶的画面,孩子们发出惊呼;当看到老哈用冻肉换中原的面粉,矿工老王擦了擦眼睛:“这故事跟咱们一样,都是靠天下同过上好日子!”散场后,老张拉着林夏的手说:“以前只能在网盒上看字,现在能看会动的人,以后能不能放矿区自己的故事?”林夏笑着点头:“下次就来拍《盐湖矿工记》,让全天下看你们的样子!”
三个月后,各国影院成了百姓的“新去处”——冰封国的“极光影院”里,看完《雪原猎歌》的牧民们,围着放映机问“能不能拍咱们的极光”;墨洲的“雨林影院”外,商贩们推着小车卖水果,等着散场的人来买;雪域的“草原影院”里,卓玛带着牧场的孩子,正看《中原学堂篇》,孩子们指着银幕里的课本喊:“这是我们学的算术课!”
二、元启五十八年夏:商超连栋聚繁华,万货一站式购齐
元启五十八年夏至,中原登州的“万国商超”正式开业——这座五层的建筑,外墙是银白琉璃钢,门口立着三丈高的“旋转货郎灯”,一层卖生鲜(冰封国的冻肉、蓝海国的海鲜、墨洲的水果),二层卖服饰(中原的丝绸、雪域的皮毛、赤铜国的铜饰),三层卖家电(网盒、冰箱、洗衣机),四层卖玩具(木质马车、合金飞机模型),五层是“美食坊”,能吃到各国的小吃。
商超经理周棠站在门口,对着涌来的百姓介绍:“这里的货,都是货机从各国运来的,价格跟网上一样,能摸能看,还能当场拎走。买够十两银子,还能凭票领‘便携网袋’,装东西不费劲!”
登州的张婶是第一个来“扫货”的——她在一层挑了块冰封国的鹿皮,打算给孙子做棉袄;二层选了匹中原的花布,给儿媳做裙子;三层给家里添了台小型洗衣机,“以后洗小件衣服不用等大机器了”;最后在五层买了碗雪域的奶渣糕,边吃边对着网盒给邻居发视频:“快来!这里的鹿皮比网上看的还软,奶渣糕甜得很!”
商超很快成了“万国交流地”——雪域的卓玛来买中原的绣花线,要给牧场的民宿缝窗帘;墨洲的阿小来买合金飞机模型,说要送给矿区的笔友;冰封国的老哈带着儿子,在四层的玩具区挑了辆木质马车,儿子抱着马车说:“以后我要坐着这个,去中原看影院!”
最热闹的是“商超夜市”——傍晚时分,商超的灯全亮起来,一层的生鲜区摆起“试吃台”,蓝海国的虾、三疆的盐焗蛋、中原的酱肉,免费让百姓尝;二层的服饰区有“试衣间”,姑娘们穿着新衣服,在镜子前转圈圈;五层的美食坊外,商贩们支起桌子,中原的饺子、墨洲的烤饼、雪域的奶茶,香气能飘出半条街。周棠看着夜市的人流,笑着对伙计说:“以前百姓买东西要跑遍市集,现在一栋楼全搞定,这才是‘方便’的样子!”
三、元启五十九年秋:铁轮汽车遍街巷,千里路程半日达
元启五十九年秋,中原登州的“铁轮工坊”里,第一辆“民用汽车”缓缓驶出——车身是红木国轻质木材贴合金,车轮是黑铁国橡胶裹钢圈,能坐四人,靠原油国的燃油驱动,最快能跑“一个时辰三十里”,比马车快两倍,还不用喂草料。
汽车总工程师陆驰对着各国商队首领讲解:“这车分‘客运车’和‘货运车’——客运车能拉人,适合旅游、赶路;货运车能装两吨货,比骆驼队能装,还快。首批发五百辆,优先给旅游官道的接待站、商超的货运队,年底前,各州主城的街上,就能看见汽车跑!”
首批客运车送到“雪域旅游线”时,卓玛的姐姐立刻租了一辆——她开着车,带着中原游客去牧场:“以前骑马要走两个时辰,现在半个时辰就到,游客们再也不用怕累了!”游客们坐在车里,看着窗外的草原飞快后退,忍不住惊呼:“这比坐马车稳多了,还能开着窗看风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