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辰时归京入朝堂,登州捷报传殿内
七月廿日辰时,叶尘的龙驾刚驶入帝都城门,等候在宫门外的内侍总管李德全便快步上前,躬身迎驾。紫宸殿内,户部尚书张谦、兵部尚书等重臣早已列班等候,连武器生产基地的叶靖,也特意从登州赶回,立在偏殿首位。
“登州之行,诸位辛苦了。”叶尘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殿内,最后落在叶靖身上,语气带着明显的赞许,“父亲与九位兄长在登州各司其职,武器生产计划有序推进,朕甚是满意——基地的规制、工匠的调度,都合朕的心意,往后便按此节奏稳步生产。”
叶靖躬身行礼,声音沉稳:“臣与孩儿们定不负陛下所托,守好登州基地,按时完成每一批生产任务。”
叶尘点头,又与张谦等人商议了午时的田税减免核查进度、学堂筹建的集资明细,直至午时才散朝。李德全候在殿外,轻声提醒:“陛下,皇后娘娘已在长乐宫备下午膳,说是等您归来一同用。”
二、酉时长乐宫夜话,灯下诉语话家常
酉时的长乐宫,烛火映得窗纸泛着暖光。苏瑶穿着淡紫色宫装,正坐在桌边看着宫女布菜,见叶尘进来,立刻起身迎上前,自然地接过他脱下的龙袍:“陛下一路奔波,定是累了,先喝碗莲子羹垫垫。”
叶尘坐在她身旁,看着碗里软糯的莲子,笑着说:“还是瑶儿细心,知道朕路上没胃口。”两人并肩吃饭时,苏瑶轻声说起这十日的琐事:“城西的医馆已建好两所,昨日我让宫女送去了些药材;学堂的桌椅也运到了三批,工匠们正忙着组装,孩子们路过时都扒着门看呢。”
叶尘放下筷子,握住她的手:“这些事辛苦你了。往后新政落地,百姓日子好了,你也能少些操劳。”苏瑶靠在他肩头,声音柔和:“能陪着陛下做这些事,我一点也不辛苦——只盼着天下的孩子都能读书,百姓都能安康,咱们的日子也能安稳长久。”
灯下,两人就着烛火翻看学堂的选址图,苏瑶指着燕赵州的乡道学堂:“这里离农户家近,孩子们上学方便,我想着在学堂旁种些桃树,等春天开花了,定是好看。”叶尘笑着点头,指尖划过图纸上的红点:“都听你的,明日就让人去备桃树苗。”
三、次日晚璃贵妃居处,琴边论曲谈新政
第二日晚,李德全捧着鎏金托盘进来,托盘上的玉牌刻着“璃贵妃”三字。叶尘跟着内侍往柳若璃的瑶光殿去时,远远就听见了琴声——柳若璃正坐在窗边弹《平沙落雁》,琴音清越,带着几分悠然。
见叶尘进来,柳若璃收了琴弦,起身行礼时,鬓边的玉簪轻轻晃动:“陛下今日处理了不少公务,要不要听臣妇弹首舒缓的曲子?”叶尘坐在她对面的锦凳上,看着琴上的断纹:“方才听你弹的曲子,心境平和,想来这几日你也没少关注外面的事。”
柳若璃点头,取过一旁的宣纸,上面写着几行小字:“臣妇听宫人说,登州的武器基地建得规整,还有学堂的集资榜,乡绅们捐的银钱已够建十所初等学堂了。”叶尘拿起宣纸,指尖拂过字迹:“你心思细,这些事记得清楚。往后商税合理了,商户们也会多捐些,学堂会越建越多。”
她重新坐下调弦,琴音缓缓响起时,叶尘轻声说:“等明年春天,咱们去城郊的高等学府看看,那里会建工科的工坊,你若感兴趣,也能去看看匠人锻造器物。”柳若璃的琴音顿了顿,带着笑意回应:“好,臣妇等着陪陛下一起去。”
四、第三日晴贵妃庭院,月下观星话农桑
第三日晚的翻牌,是苏晴的晴雨轩。苏晴性子爽朗,没等叶尘进门,就带着宫女在庭院里候着,手里还拿着一卷农书:“陛下,您看这是太医院新修订的农桑图,上面写着改良后的稻种,亩产比以前多两石呢!”
叶尘接过农书,与她并肩坐在月下的石凳上,翻到稻种培育的页面:“登州回来时,朕路过燕赵州的田埂,农户们已开始试种新稻种,说是长势比旧种好。”苏晴眼睛亮起来,凑近了些:“那明年是不是就能大面积种了?百姓们的余粮就更多了,日子也能更宽裕。”
“是啊。”叶尘指着天上的星子,“你看那北斗星,农人们种地都靠它辨时节,往后有了农书、有了学堂教农务,他们再也不用只靠经验种田了。”苏晴笑着点头,伸手接过他递来的农书:“臣妇明日就把这农书抄几份,送到各县的学堂去,让先生们教给孩子们。”
五、第四日婉贵妃书房,灯下研墨论书文
第四日晚,叶清婉的凝香殿里,书案上摊着几张宣纸,砚台里的墨还冒着热气。叶尘进来时,她正俯身写着什么,见他进来,连忙起身:“陛下来得正好,臣妇正想请您看看这篇《学堂劝学文》,是写给孩子们的,不知用词合不合适。”
叶尘走到案边,拿起宣纸细看——文中没有晦涩的词句,只写着“学堂免费,可学算术,可学农务,学好本事,能养父母,能利天下”,字迹清秀,语气亲切。他笑着说:“写得好,孩子们能看懂,也能明白读书的用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