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粮仓的火光染红了半边天,灼热的气浪烤得人睁不开眼。柳若璃带着巡按御史的人,和赶来的京营士兵一起,提着水桶往火场冲。可火势太大,木质的粮仓横梁不断坍塌,火星飞溅,不少士兵的衣服都被点燃。
“不能硬冲!”柳若璃高声喊道,“把附近的沙土运来,先围堵火势,别让它蔓延到其他粮仓!”
士兵们立刻照办,扛着沙土往火场边缘堆,很快筑起一道沙墙。陈武带着城外的士兵赶回时,正好看到这一幕,立刻让人调来抽水机——这是工科官员改良的水力工具,能将附近河里的水抽到火场。
“快!把抽水机架起来!”陈武大喊着,和士兵们一起组装机器。随着水流喷涌而出,火场的火势渐渐被压制。柳若璃抹了把脸上的烟灰,看着陈武,松了口气:“幸好你来得及时,再晚一点,剩下的粮仓也要被烧了。”
“王渊呢?”陈武问道。
“被张恒看管着,押回吏治司了。”柳若璃道,“粮仓失火是有人故意纵火,还在百姓中散布谣言,说是‘上天示警’,想动摇民心。”
陈武眼神一冷:“又是守旧派的阴谋!等救火结束,我立刻派人去查纵火的人!”
两人正说着,苏瑶带着民生司的人赶来,身后跟着几辆马车,上面装满了粮食。“陛下让我来的。”苏瑶道,“先把这些粮食分发给百姓,告诉他们,朝廷的粮储充足,绝不会让大家饿肚子。”
士兵们立刻开始分发粮食,苏瑶则走到百姓面前,高声道:“大家放心,粮仓只是部分失火,大部分粮食都完好无损。纵火的人已经被朝廷盯上,很快就会被抓住!新政绝不会因为一场火灾就停止,朝廷会保证大家的粮食供应,让每个人都有饭吃!”
百姓们看着分发的粮食,又听到苏瑶的保证,恐慌的情绪渐渐平息。之前被煽动着呼喊的人,也悄悄退到了人群后。谋士在暗处看到这一幕,知道动摇民心的计划失败,悄悄转身,想要溜走,却被早已埋伏好的巡按御史抓住。
“带走!”张恒冷喝一声,将谋士押往吏治司。
天色微亮时,粮仓的火终于被扑灭。柳若璃和陈武站在烧毁的粮仓前,看着满地焦黑的粮食,心中一阵心疼。“初步统计,烧毁的粮食有十万石,幸好其他三座粮仓没事。”陈武沉声道,“纵火的痕迹很明显,是有人在粮仓内放了易燃物,再从外面点火。”
柳若璃点头:“那个被抓的谋士,一定知道是谁放的火。我们现在就去吏治司,审出幕后主使。”
与此同时,吏治司的审讯室内,灯火通明。被押来的谋士坐在刑具前,脸色苍白,却依旧嘴硬。“我什么都不知道,你们别想屈打成招!”
柳若璃走进来,将一份供词扔在他面前——这是李公公在天牢里招供的,上面写着“粮仓纵火、宫内置假刺客、城外兵变,都是王渊的谋士策划”。“李公公已经招了,你还想狡辩?”柳若璃语气冰冷,“纵火的人是谁?守旧派还有哪些余党?老实交代,或许还能留你一条命。”
谋士看着供词,手开始发抖。他知道,李公公招供后,自己再抵赖也没用。过了半盏茶的功夫,他终于开口:“纵火的是太原府来的旧部,现在藏在城外的破庙里;守旧派的余党还有礼部侍郎张敬之、户部尚书李嵩、徐州知府赵凯……他们都是王渊的亲信,约定好如果王渊被抓,就用各种手段阻挠新政。”
柳若璃立刻让人去城外破庙抓人,同时传信给苏瑶和陈武,让他们分别去抓张敬之和李嵩。“还有徐州知府赵凯,”柳若璃对身边的人道,“让徐州的巡按御史立刻动手,别给赵凯逃跑的机会。”
很快,帝都内响起马蹄声——苏瑶带着民生司的人,包围了张敬之的府邸;陈武带着京营士兵,冲进了李嵩的家;城外破庙里的纵火犯,也被巡按御史一网打尽。
张敬之被抓时,还在和心腹商议如何继续散布谣言;李嵩则试图烧毁往来的书信,却被士兵们当场抓住。两人被押到吏治司时,正好看到被绑的谋士和李公公,再也无法辩驳,只能低头认罪。
此时的徐州,巡按御史按照柳若璃的吩咐,突袭了知府衙门。赵凯正在收拾金银细软,准备逃跑,看到士兵冲进来,吓得瘫倒在地。“我认罪!我认罪!”他连忙磕头,“是王渊让我拖延均田令推行,还让我克扣铁矿工人的粮饷……”
徐州的急信传到帝都时,柳若璃正拿着张敬之和李嵩的供词,前往太和殿。叶尘坐在案前,看着手中的奏折,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依旧眼神坚定。
“陛下,守旧派的余党已经基本抓获。”柳若璃将供词递上去,“张敬之、李嵩、赵凯等人,都承认了与王渊勾结,阻挠新政的罪行;纵火犯也已抓获,供认是受谋士指使。”
叶尘接过供词,仔细翻看,良久,才缓缓开口:“王渊勾结余党,策划纵火、兵变、劫狱,罪无可赦;张敬之、李嵩等人,身为朝廷官员,却助纣为虐,也该严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