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后,贾政径直前往东跨院。贾赦听完,未置可否地点了点头。贾政以为事成,欣然离去。
待贾政走远,贾赦起身整衣,悄然出府,直奔宗人府。
面对值守官员,他正色道:
“我的名帖遗失数年,近日方才察觉,甘愿领罚。然恐有人借此生事,特来报备。恳请宗人府立案明示,凡近年以我名帖所为之事,皆与我无关。另请补办新帖。”
此类事务司空见惯,官吏按例登记。新帖需重制备案,旧帖自此作废。
办妥手续,贾赦长舒一口气。虽不知二房用他名帖做过什么,但以贾政夫妇的秉性,必非善举。先撇清干系,方为上策。
“既已出门,不如去桂花楼寻几位老友快活。”
他唤来小厮,登车往花楼而去。
此刻国子监内,无人理会的贾颜埋首书卷,指尖正翻过一页农书。
贾颜对当今的农耕种植已有初步认识。
不过这些知识仅来自书本,他心中仍有些模糊。
他打算放学后常去城外转转,亲眼看看农田。
只有深入了解,才能结合两世见闻,研制出适合这个时代的新事物。
若能推动农业发展,改善百姓生活,不仅是件功德,说不定还能引起皇帝注意。
万一龙颜大悦,赏个官职爵位,岂不比从军科举轻松多了?
作为贾家子弟,贾颜很清楚从军之路布满荆棘。
若真展现军事才能,恐怕还会招来皇家猜忌。所以他修 法只为自保,短期内绝不上战场。
至于科举,同样困难重重。
即便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要闯过童生、秀才、举人三关,至少需三年光阴。
再加上进士及第,恐怕五六年都算快的。若中途有人使绊子,或是发挥失常,十年八年都可能白费功夫。
相较而言,发明创造、进献宝物才是跻身仕途的捷径。
贾颜定下目标后,便开始早出晚归。
他在国子监潜心研读,尤其专注农书。
有人见他课后总往城外农田跑,渐渐传出闲话。
同窗们觉得他净干些不上台面的事,愈发疏远他。
这般特立独行,反倒让他静心钻研。
经过实地考察,贾颜发现超越时代的农具难以实现。
前世见过的播种机、施肥器等,在当下纯手工打造成本过高,根本难以推广。
更棘手的是化肥问题——这个时代只有农家肥和草木灰。
他隐约记得海外鸟粪是优质肥料,可远航寻粪如同天方夜谭。
除非亲自出海,否则谁会相信这种荒诞提议?
贾颜不愿亲自出海寻找鸟粪。
身为穿越者,立功的法子多的是,何必如此费事?
这几日,他最大的发现便是这个时代尚未普及的土豆与地瓜。
此界虽是红楼梦的平行世界,但同样位于地球之上。
换言之,土豆和地瓜必然存在,只是不知是否已传入大周境内。
不知我这逆天的运气能否寻得土豆或地瓜?若得其一,或许能挣个爵位?
贾颜心中满怀期待。
想得此二物,还得多在外走动,或许能借这运气碰上。
城外暂且不必去了,凭我眼下本事,想造出什么新农具怕是不成。
明日便在城中多转转吧,天色已晚,先回府。
与此同时,荣国府内的王夫人已坐立不安。
她原想让贾颜进国子监结交纨绔,挥霍钱财。
谁知他竟埋头苦读,专研农事。
起初她想阻拦,却得知是老太太的主意,只得作罢。
本以为他坚持不了多久,便会与纨绔厮混。
可连日过去,贾颜虽无建树,却分文未花。
他的店铺因狼毫笔生意红火,日进数百两。
即便如今狼毫笔售罄,其他货品亦销路不错,每日仍有进账。
这般下去,贾颜根本无需借钱,与她的计划完全相悖。
正巧王仁今日过府,名为探望,实为讨钱。
王夫人刚失十万两,不愿再给;王熙凤亦不肯掏钱。
王仁赖着不走,王夫人忽生一计,邀他用饭时说道:
老爷那分出去的儿子贾颜,近来买卖做得不小,单是狼毫笔便赚了上万两。如今他也在国子监,你们既是同窗,又是兄弟,合该多帮衬他。
王仁闻言,眼中顿时闪过精光。
“姑母,您说的贾颜可是您府上那位庶子?最近坊间传闻有个靠卖狼毫笔发家的商人,莫非就是他?”
王夫人笃定地颔首道:
“正是这孩子。不过既出自我们荣国府,岂能让他沦落商贾?我已将国子监的荐额给了他。你身为兄长,往日不知便罢,如今既知晓了,理当多照拂些。”
王仁眼中精光一闪,拍着胸脯道:
“姑母放心!既是您的儿子,自然也是我的手足。先前不知他在国子监便罢了,如今既知道了,定当尽心看顾。”
说着便起身告辞:“时辰不早,侄儿先行告退,改日再来给姑母请安。”
待王仁离去,王夫人唇角泛起意味深长的笑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