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此一役,毒虫虽除,但百废待兴”
“府县官员多有空缺,地方秩序还要待重建,被梅家欺压的百姓需要安抚,被侵占的田产需要清退.......千头万绪,非强力可尽速解决,需得德才兼备、熟悉地方民情之人主持!”
他看着沈墨,语气诚恳
“先生德高望重,深得乡民爱戴,又熟悉常州情况”
“在下想冒昧举荐先生,暂摄常州府通判一职,负责安抚地方、清理田亩、协助后续钦差处理善后事宜!不知先生......可愿暂弃山林之乐,为桑梓百姓,勉为其难?”
沈墨闻言,面露惊讶
通判虽为佐贰官
但权责不轻
尤其在知府空缺或威信不足时
更是责任重大。他没想到楚河会如此信任和看重他
沉吟良久
他确实不喜官场,但楚河所言非虚
如今的常州,确实需要人站出来
想到那些被梅家欺压的百姓,那些亟待恢复的秩序
他心中的责任感压过了个人的逍遥之念
最终,沈墨深吸一口气,起身,对着楚河,也是对着看不见的朝廷方向,深深一揖
“楚大人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既然大人信得过老夫,为了常州百姓,老夫!愿担此重任!”
“好!”
楚河轻轻的鼓了鼓掌
“有沈先生相助,常州善后可期!”
他当即取来纸笔,亲自书写举荐信
在信中,他详细说明了沈墨的品行,才学以及在地方上的清望
尤其强调了其在士林和百姓中的独特影响力
以及对自己行为的理解与支持
认为其是稳定常州局势,协助后续改革的不二人选
写好后,他用上火漆,交给亲信,以加急文书直送东宫
楚河看着沈墨,心中颇为满意
他这次常州之行,不仅完成了任务,揪出了梅家这颗毒瘤
似乎......还为太子,为大明,发现了一位难得的人才
这算不算.......意外之喜?
接下来的几天
在楚河的授权和锦衣卫,军队的保障下
沈墨以通判的身份,开始投入常州繁重的善后工作
他处事公允,熟悉民情,又能与士绅沟通
很快便稳住了局面,各项清理、安抚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展开
楚河则坐镇后方
继续处理梅家核心案犯的审讯
深挖其背后的走私网络和倭银线索
同时等待着太子朱标的进一步指示和派来的正式钦差
应天府,东宫
太子朱标看着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书
其中既有常州快马加鞭送来的捷报与举荐信
也有从通政司转来的弹劾楚河的奏章
他先拆开了楚河的密信和那份举荐沈墨的文书
快速浏览下来
饶是朱标性格沉稳
眼中也不由得掠过一丝惊讶
“这.......当真是........”
朱标摇了摇头,自言自语
“让他去搅浑水,掀桌子,他倒好,直接连房子都给人掀了”
“梅家百年基业,数日之间,灰飞烟灭!牵连士绅数十家,查抄财物无算.......这手段,还真一点余地没有啊.......”
他想象着楚河在常州纵火书院,当众剪发,打砸府邸,甚至连C4都用上了
不由得揉了揉眉心
这完全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料,他本意是让楚河制造混乱,引出破绽
再由朝廷派人接手,按部就班地查办
可楚河根本不等,过去直接就下手
“不过.......效果确实卓着”
朱标看着清单上罗列的梅家及其党羽的罪证
尤其是那些指向倭银和走私网络的线索
眼神变得锐利
“常州盘踞多年的毒瘤被一举清除,吏治为之一清,虽然手段激烈,但长痛不如短痛。只是.......那帮老东西怕是又要吵闹了”
他的目光又落到楚河对沈墨的那份举荐信上
“沈墨.......宜兴举人,耕读传家,家风清正,不畏权势,直言敢谏........能说动楚河,并得其举荐,此人倒是不凡”
朱标沉吟着
“通判之职,佐理地方,正需要这等既熟悉民情,又有风骨之人.........也罢,便准了楚河所请,暂命沈墨署理常州府通判,协助善后”
他提笔批复,同意了楚河的举荐
但在给楚河的密信末尾,又添了一句
“沈墨此人,卿可多留意观察,若果真德才兼备,堪当大任,日后或可大用”
处理完常州事宜
朱标将目光投向了那厚厚一摞弹劾奏章。随手翻开几本
无不是言辞激烈,痛心疾首
臣弹劾楚河倚仗东宫,在常州无法无天,纵兵行凶,滥杀无辜,辱及士绅,践踏斯文,焚毁书院,形同流寇!请殿下明正典刑,以安江南士林之心!——某御史
楚河所为,酷烈甚于前元暴政!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臣请立斩楚河,以谢天下!——某翰林大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