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御书房偶遇后,韦小葆的生活似乎并无太大变化,依旧做着各种杂役,混迹于底层太监的赌局,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小桂子”这个身份。但他能感觉到,某些东西已经不同了。海大富那边暂时没有新的指令,仿佛在观望,又或者在等待什么。而乾清宫的方向,像一块磁石,隐隐牵动着他的注意力。
果然,几天后的一个傍晚,韦小葆刚结束一天的杂役,正准备回住处,一个面生的、气质明显不同于普通太监的年轻内侍拦住了他,低声道:“小桂子?跟我来,主子要见你。”
韦小葆心中一凛,知道该来的终究来了。他默默跟上,心中快速盘算着各种可能。内侍没有带他去正式的宫殿,而是七拐八绕,来到了御花园附近一处僻静的演武场。场地空旷,铺着细沙,四周陈列着兵器架,但此刻并无他人,只有那个穿着紧身箭袖、已然等在场地中央的少年——康熙。
夕阳的余晖给场地镀上一层金色,康熙负手而立,身姿挺拔,眼神中带着一种跃跃欲试的锐气,与那日在御书房沉静思索的模样又自不同。
带路的内侍悄无声息地退到远处警戒。
“奴才小桂子,叩见皇上。”韦小葆依礼参拜,心中警惕提到最高。将他带到演武场,这意图再明显不过。
“起来吧。”康熙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他走到韦小葆面前,上下打量着他,“小桂子,你那日说的头头是道,勾股、撬石头、看影子……朕很好奇,你这‘自己琢磨’出来的东西,除了动嘴皮子,手上有没有真章?”
他活动了一下手腕,摆出一个起手式,赫然是满洲摔跤(布库)的架子:“陪朕过过手。让朕看看,你那套‘道理’,能不能用在拳脚上。”
请求确认:目标人物发起武力切磋。动机:验证理论,可能带有好奇、试探及发泄精力成分。风险评估:不能伤及对方,不能显露天赋异禀,但需展现价值以避免被轻视。
韦小葆心中苦笑,这真是赶鸭子上架。他这具身体瘦弱,毫无武学根基,硬碰硬连康熙一招都接不住。但他不能拒绝。
“奴才……奴才不会武功,粗手笨脚,怕冲撞了皇上。”他做出惶恐状,这是实话,也是铺垫。
“无妨,”康熙不以为意,“朕也不用内力,就是普通的摔跤手法。你只管放手过来,或者……想办法别让朕轻易摔着你。”他眼神灼灼,显然打定主意要试试这个“有趣”的小太监。
话音未落,康熙已然踏前一步,右手疾探,抓向韦小葆的衣襟,动作迅捷,带着风声,正是摔跤中常见的“抢把”技巧,旨在控制对手重心。
若是寻常小太监,这一抓之下,必然重心失衡,被顺势带入康熙的节奏。但韦小葆不是寻常小太监。在康熙动作发动的瞬间,他的大脑已如同超级计算机,启动了动态力学分析。
目标动作:直线抓取。发力肌群:三角肌前束,胸大肌。力线方向:水平向前偏上。预估接触点:胸前衣襟。自身状态:质量远小于对方,绝对力量劣势。应对策略:非对抗,利用杠杆与惯性。
就在康熙手指即将触及他衣襟的刹那,韦小葆没有后退,也没有格挡,而是顺着对方用力的方向,极其微小地向后撤了半步,同时身体如同柳絮般顺着那股抓取之力向后微微一仰。
这个细微的动作,使得康熙志在必得的一抓,仿佛抓在了一团滑不溜手的棉花上,预想中的着力点瞬间后移,力道用在了空处。康熙前冲的势头不由得微微一滞。
“嗯?”康熙轻咦一声,眼中讶色一闪而过。他变招极快,一抓落空,立刻沉肩进步,左臂如铁箍般横扫,意图拦腰抱住韦小葆。
目标动作:横向环抱。发力肌群:背阔肌,核心肌群。力线方向:水平横向。应对策略:破坏其力臂,引入旋转。
韦小葆看得分明,在康熙左臂扫来的瞬间,他非但没有向后躲,反而迎着对方的手臂,用自己瘦小的肩膀向前、向斜上方猛地一顶,正顶在康熙手臂肘关节稍上的位置(肱三头肌末端),同时脚下如同圆规般划了个小弧,身体借着这一顶之力滴溜溜一个旋转。
这看似轻巧的一顶一旋,运用的正是杠杆原理。韦小葆的肩膀作为支点,顶在康熙力臂(手臂)的某个非发力优势点,瞬间破坏了康熙环抱动作的稳定结构,而那顺势的旋转,更是将康熙横向的力道引偏、化解。康熙只觉得手臂上一股巧劲传来,身体不由自主地被带得晃了一下,环抱之势顿时瓦解。
“好小子!”康熙不怒反喜,眼中光芒更盛。他不再留手,低喝一声,双腿发力,整个人如同猛虎扑食,合身撞向韦小葆,这是摔跤中力量压制性的“贴山靠”。
目标动作:全身冲撞。质量、动量均远大于己。绝对劣势。应对策略:无法硬抗,利用重心与惯性差。
面对这势大力沉的一撞,韦小葆瞳孔微缩。他脚下不动,上半身却如同风中芦苇,向后弯出一个惊人的弧度,险之又险地避开了正面冲击。在康熙因惯性与他擦身而过的瞬间,韦小葆那后仰的身体如同被压到极致的弹簧,骤然弹回,同时他的脚极其隐蔽地、轻轻在康熙支撑腿的脚踝后方一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