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宫宴终是曲终人散。
出了宫门,许多官员及家眷依旧沉浸在方才殿内的惊心动魄与祥瑞吉兆之中,纷纷围拢到沈忠身边,言辞热切地恭维着。
“沈尚书,恭喜恭喜啊!令千金今日可是在御前大大露了脸,这‘灵狸望月’的祥瑞,必能佑我大晟!”
“是啊沈大人,二小姐才貌双全,临危不乱,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沈兄有此佳女,何愁不能高升?想必不日便有好消息了!”
听着这些恭维,沈忠满面红光,捻须微笑,口中连连谦逊:“诸位过奖了,小女不过是侥幸,侥幸罢了。” 心中却是熨帖无比,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官运亨通的美好前景。
王芸熙和沈婉仪跟在身后,听着这些刺耳的赞誉,看着沈忠那副与有荣焉的模样,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愤恨、不甘、嫉妒灼烧着她们的心。然而,此刻她们却不敢流露出半分不满。沈婉清如今风头正劲,又得了圣心,若此时扫了沈忠的兴,触了他的霉头,只怕下场更难堪。两人只能强颜欢笑,将那口恶气死死憋在心里,几乎内伤。
顾瑾安静地站在一旁,看着沈忠那副飘飘然的模样,心中止不住地腹诽:高升?想得倒美!借着女儿造的势就想往上爬?等着吧,很快你就该担心如何保住现在的官位,而不是做什么高升的美梦了!她面上维持着得体的浅笑,心里却早已翻了好几个白眼。
就在这时,太子萧蘅在一众内侍的簇拥下走了出来。沈婉仪眼睛一亮,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整理了一下仪容,快步上前,盈盈拜下,声音娇柔婉转,带着无限的委屈与期盼:“臣女沈婉仪,参见太子殿下。”
然而,太子却像是没有看见她一般,目光径直越过她,落在了正被众人围着的沈忠身上。他脚步未停,直接走到了沈忠面前。
周围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太子身上。
太子看着沈忠,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语气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阴阳怪气:“沈大人,还真是……会教养女儿啊。”
这话如同冰水浇头,瞬间让沈忠脸上的笑容僵住,冷汗“唰”地一下就下来了。他连忙躬身,声音带着惶恐:“殿下……殿下何出此言?臣、臣惶恐……”
太子却不等他说完,话锋陡然一转,目光落在一旁神色平静的顾瑾身上,语气竟带上了几分真诚的赞许:“沈二小姐今日画技惊人,临危不乱,稳中有谋,化险为夷,着实令人敬佩。沈大人有此佳女,实乃福气。”
这前一句讥讽,后一句夸赞,态度转变之快,让沈忠一时摸不着头脑,只能讷讷地应着:“殿下谬赞,谬赞了……小女当不起……” 他偷偷侧眼瞥了一下还保持着行礼姿势、脸色煞白的沈婉仪,心中恍然又惊疑:太子殿下这态度……莫非是对婉仪……?
恰在此时,永宁侯府的女眷们也走了出来。苏芷晴一身清冷,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太子的眼神瞬间就像被磁石吸住一般,牢牢黏在了苏芷晴身上,方才那点阴阳怪气和赞许都消失不见,只剩下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混合着懊悔、歉疚和难以掩饰的惊艳。
沈婉仪将太子的神色变化看得清清楚楚,顿时怒目圆睁,胸口气得剧烈起伏。
顾瑾见状,眼底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看热闹不嫌事大,她岂会放过这个给沈婉仪添堵的好机会?她立刻扬声道:“苏小姐请留步。”
苏芷晴闻声停下脚步,看向顾瑾,虽神色依旧清冷,但眼神中并无恶意。
顾瑾走上前,对着苏芷晴优雅行礼,语气真诚:“方才在殿中作画,多亏苏小姐仙音相伴,方能心无旁骛,顺利完成。苏小姐琴技超群,一曲《潇湘水云》宛若天籁,令人沉醉,婉清钦佩不已。”
苏芷晴虽性子高傲,但并非不懂礼数之人,见顾瑾态度诚恳,也微微颔首回礼,声音清越:“沈二小姐过誉了。当庭献礼乃是臣女本分。倒是二小姐临危不乱,智勇双全,巧化危机,更令芷晴佩服。” 她这话说得不卑不亢,既回应了夸赞,也表达了对其才识胆略的认可。
太子见顾瑾与苏芷晴相谈,立刻像是找到了由头,快步走了过去。可当他真正站到苏芷晴面前时,看着那张清冷绝艳的脸庞,想到自己之前的误解和冷落,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竟不知该如何开口,脸上浮现出难得的窘迫与慌张。
苏芷晴见到太子,心中虽有一丝难以抑制的悸动,但更多的却是因他之前偏信沈婉仪而产生的委屈与疏离。她对着太子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语气疏淡:“参见太子殿下。若无他事,臣女先行告退。” 说着,便要转身离开。
顾瑾岂能让这好不容易营造的“修罗场”就此散场?她立刻对着太子行礼,故作天真地问道:“太子殿下,您方才可与大姐姐说过话了?大姐姐这几日在家中闭门苦练琴技,废寝忘食,便是想着有朝一日能再为殿下弹奏一曲,以弥补赏菊宴的遗憾呢。” 她这话看似在帮沈婉仪说话,实则是将她架在火上烤,更是提醒太子赏菊宴上的不愉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