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晋纪四 (公元289年-298年)

资治通鉴白话版 晋纪四 (公元289年-298年)

作者:鬼老七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28:49

太康十年(公元289年)

夏天四月,太庙建成。乙巳日,举行合祭大典,并大赦天下。

慕容廆派人前来请求归降。五月,晋武帝下诏书封慕容廆为鲜卑都督。慕容廆去拜见何龛,起初他穿着士大夫的服饰,戴着头巾,以文人的装扮登门。但何龛却全副武装、大张旗鼓地接见他,见状,慕容廆就换成了军装进去。有人问他为什么换衣服,慕容廆说:“主人不以礼相待,客人又何必讲究礼节呢!”何龛听说后,十分惭愧,也对慕容廆越发敬重和刮目相看。当时,鲜卑的宇文氏和段氏势力正强盛,多次侵犯掠夺慕容廆的地盘,慕容廆只能用谦卑的言辞和丰厚的财物来讨好他们。段国单于段阶把女儿嫁给了慕容廆,婚后生下了慕容皝、慕容仁、慕容昭。慕容廆觉得辽东地方偏远,就把部落迁到了徒河的青山。

冬天十月,恢复了明堂祭祀以及南郊祭祀五帝的礼仪。

十一月丙辰日,尚书令、济北成侯荀勖去世。荀勖很有才华和心思,特别擅长揣摩皇帝的心意,所以一直深受皇帝宠信。他长期在中书省任职,专门掌管机密要事。等到被调任尚书令时,心里非常失落。有人来祝贺他升官,荀勖说:“夺走了我的中书省,你们有什么好祝贺的!”

晋武帝沉迷于酒色,最终把身体搞垮生病了。杨骏忌惮汝南王司马亮,想把他排挤走。甲申日,晋武帝任命司马亮为侍中、大司马,授予假黄钺,让他担任大都督,都督豫州诸军事,镇守许昌;把南阳王司马柬改封为秦王,都督关中诸军事;始平王司马玮改封为楚王,都督荆州诸军事;濮阳王司马允改封为淮南王,都督扬州、江州诸军事,并且都授予假节,让他们前往各自的封国。又封皇子司马乂为长沙王,司马颖为成都王,司马晏为吴王,司马炽为豫章王,司马演为代王,皇孙司马遹为广陵王。还封淮南王的儿子司马迪为汉王,楚王的儿子司马仪为毗陵王,把扶风王司马畅改封为顺阳王,司马畅的弟弟司马歆为新野公。司马畅是杨骏的儿子。琅邪王司马觐的弟弟司马澹为东武公,司马繇为东安公。司马觐是司马伷的儿子 。

当初,晋武帝把才人谢玖赐给太子,谢玖生下了皇孙司马遹。有一次宫中夜里失火,晋武帝登上高楼查看火情,当时司马遹才五岁,他拉着晋武帝的衣角,把他拽到暗处说:“夜里情况紧急,应该防备意外,不能让火光暴露皇上的位置。”晋武帝从此觉得这个皇孙很不一般。晋武帝还曾在群臣面前夸赞司马遹像晋宣帝司马懿,所以天下人都对司马遹寄予厚望。晋武帝知道太子司马衷才能平庸,但因为有聪明的皇孙司马遹,所以一直没有废太子的想法。他又采用王佑的计谋,让太子同父同母的弟弟司马柬、司马玮、司马允分别镇守重要地区。又担心杨家势力太强大,就任命王佑为北军中候,掌管禁军。晋武帝还为皇孙司马遹精心挑选属官,因为散骑常侍刘寔志向品行高洁,就任命他为广陵王傅。

刘寔看到当时社会风气不好,人们都热衷于追名逐利,很少有廉洁谦让的品德,就写了一篇《崇让论》。他主张新任命的官员呈递谢章时,必须推举贤能之人,这样谢章才能通过。一个官职空缺了,就选择大家推举最多的人来担任。他认为:“人要是争强好胜,就会诋毁比自己强的人;要是懂得谦让,就会争着推荐比自己优秀的人。所以大家都争的时候,谁优谁劣很难分清;大家都谦让的时候,贤能的人就自然凸显出来了。这个时候,要是能退身修养自己,谦让你的人就会很多,想一直过贫贱日子都难。但要是一门心思往上爬,还想别人把机会让给你,就好比倒退着走路却想向前一样。”

淮南相刘颂给晋武帝上书说:“陛下因为过去法令宽松,这种情况由来已久,所以不能一下子就严格执法约束下面的人,这确实符合当下的情况。但要想矫正不良风气、挽救社会弊病,还是得慢慢让社会风气变得清正起来。这就好比行船,虽然不能直接横冲直撞地逆着急流行驶,但也得一点点地朝着目标前进,这样才能到达彼岸。从泰始年间到现在,快三十年了,各项事业都不如从前兴盛。以陛下的圣明,都还没能扭转末世的弊病,恢复开国初期的繁荣,要是传给后代,能不让人担忧吗?将来国家要是出了问题,责任还是在陛下身上。我觉得,为国家长远考虑,不如分封皇室宗亲、贤能之人。但要仔细斟酌形势,让那些遵守道义的诸侯,有足够的力量拱卫京城;要是有包藏祸心的,他们的势力又不足以独自作乱。想要达到这种平衡很难,陛下应该和通晓古今的有识之士好好商量。周朝的诸侯,要是犯了罪,只是惩罚他本人,封国还能继续存在;汉朝的诸侯,要是犯了罪或者没有子嗣,封国就会被废除。现在应该改变汉朝的弊端,遵循周朝的旧制,这样下面的封国稳固,朝廷也就安稳了。天下这么大,事情这么多,而皇帝只有一个,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所以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自己掌握关键,把具体事务交给下面的人去办,这不是因为害怕劳累、贪图安逸,实在是治理国家就应该这样。在事情刚开始的时候,很难判断一个人的才能;但根据事情的成败来区分功劳和罪过,就很容易分辨了。现在陛下往往在事情开头的时候很用心,但却不注重最终的结果,这就是政务不能达到完美的原因。陛下要是能掌握关键,在事情成败之后再考核功劳罪过,那么下面的人就无法逃避赏罚了。古时候六卿各有职责,冢宰是他们的首领;秦汉以来,九卿负责具体事务,丞相总揽全局。现在尚书决断事务,各卿只是奉命执行,和古代制度相比,尚书的权力太重了。可以把很多事务交给各部门,让他们有自主处理的权力;尚书只负责统领大事,就像丞相那样,到了年底考核功绩,根据记录进行赏罚,这样就可以了。现在凡事都要听从上面的命令,上面决策失误,又不能怪罪下面的人,到了年底要是事情没办好,都不知道该追究谁的责任。小的过错和失误,是人之常情,要是都依法追究,那朝廷和民间就没有能立足的人了。近年来,担任监察的官员,大多是不抓大事,专挑小毛病。这是因为他们害怕豪强,又担心自己失职,就用细密的法网去搜罗小过错,使得弹劾的奏章一个接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很公正,实际上却破坏了法律。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喜欢处理琐碎细密的案件,而是要求官员举报真正的大奸大恶,这样危害政治的坏人自然就会被抓住。开创基业的功勋,在于确立教化、制定制度,让遗留下来的风气凝聚人心,让前人的功绩庇护年幼弱小的后人。这样,后代就算遇到昏庸的君主,国家也能保持清明;就算君主比较愚笨,国家也能正常运转,这才值得推崇。至于修缮官府等各种工程,常常过于奢华,这些事不用担心做不起来,将来就算陛下不做,后人也能自己完成。现在在这些不必要的事情上花费精力,却损害了国家的根本,我觉得这是不对的。”但晋武帝对这些建议都没有采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