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三年(公元235年)
正月戊子日,大将军司马懿升任太尉。丁巳日,皇太后郭氏去世。魏明帝一直追问郭太后,自己生母甄皇后究竟是怎么死的,郭太后整日忧虑,最终去世。三月庚寅日,郭太后(文德皇后)下葬。
在蜀汉这边,杨仪杀了魏延以后,觉得自己立了天大的功劳,肯定能接替诸葛亮主持朝政。可诸葛亮生前就觉得杨仪气量太小,想让蒋琬接班。杨仪回到成都,只得了个中军师的闲职,没什么实权。想当初,杨仪给刘备当尚书的时候,蒋琬才是个尚书郎。后来两人都跟着诸葛亮当参军、长史,每次出征,杨仪累得要死要活。他觉得自己当官早、本事大,现在却比不上蒋琬,心里那叫一个气,整天抱怨个不停,大家都怕他乱说话,躲得远远的。只有费祎去看他,杨仪对着费祎把一肚子怨气全倒了出来,还说:“丞相去世的时候,我要是带着军队投降魏国,哪会像现在这么惨!真是后悔死了!”费祎偷偷把这话告诉了后主。后主直接把杨仪贬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杨仪到了流放地还不服气,又上书骂朝廷,言辞特别激烈。朝廷只好派人把他抓起来,杨仪最后自杀了。
夏天四月,蜀汉后主任命蒋琬为大将军,还让他总管尚书台事务;费祎则接替蒋琬,当上了尚书令。
魏明帝热衷修建宫殿,刚建好许昌宫,又开始折腾洛阳宫,不仅盖起昭阳太极殿,还修筑了高达十多丈的总章观。大量百姓被征去服劳役,没人种地养蚕,农业生产全荒废了。司空陈群劝说道:“当年大禹处在太平盛世,还住破房子、穿旧衣服。现在国家刚经历战乱,人口少得可怜,满打满算也就相当于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一个大郡。边境还总打仗,将士们累死累活,要是再来个水灾旱灾,那国家可就危险了。以前刘备从成都到白水,一路上修了好多驿站,劳民伤财,太祖(曹操)就知道这会把百姓折腾惨了。现在咱们大动土木,正好中了吴、蜀两国的下怀,这可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陛下您可千万得想想啊!”明帝反驳道:“成就大业和盖房子得同时进行!等灭了敌人,只要撤掉边防就行,到时候就不用再搞工程了。规划修建宫室本来就是大臣该干的事,就像当年萧何那样。”陈群又说:“汉高祖那会儿只跟项羽争天下,项羽一灭,宫室都烧没了,萧何修武库、太仓是急着用,可高祖还嫌太豪华呢。现在吴、蜀两国还没平定,情况不一样啊!人想干件事,总能找出理由,何况您是皇帝,没人敢违抗。之前您想拆武库,说非拆不可;后来又说要留着,说非留不可。您要是铁了心要盖宫殿,我们说什么都没用;但您要是愿意改变主意,那我们可拦不住。汉明帝想修德阳殿,钟离意一劝,他就听了,后来还是修了。殿盖好后,汉明帝对大臣说:‘要是钟离尚书还在,这殿根本盖不起来!’皇帝哪会怕一个大臣?还不是为了百姓着想。我现在劝不动您,真是连钟离意的边都够不上啊!”听了这话,明帝才稍微收敛了些。
明帝沉迷女色,宫里女官的等级、俸禄都照着朝廷百官来设置,从贵人到打扫卫生的宫女,足有好几千人。他还挑了六个识字的女子当女尚书,专门负责处理奏章。廷尉高柔劝说道:“汉文帝舍不得十户人家的钱,都不盖小台子享乐;霍去病一门心思对付匈奴,连自己的房子都顾不上修。现在盖宫殿,花的钱可不止百金,要担心的也不只是边境那点事!您可以先简单修修,够举行朝会、宴会就行,让百姓回家歇口气。等吴、蜀两国平定了,再慢慢盖也不迟。《周礼》规定天子的后妃加起来就一百二十人,这规模已经不小了。听说现在后宫人数比这还多,陛下您子嗣不多,说不定就是这个原因。依我看,不如挑些贤淑女子留下,剩下的都送回家。陛下也该养养精神,别太操劳,这样说不定就能多子多福了。”明帝回复说:“你有话直说,其他事也尽管上奏。”当时打猎的规矩严得离谱,有人在皇家禁地杀了鹿,不仅要被处死,家产都得充公;但要是有人举报,就能得到重赏。高柔又上书说:“这几年,百姓又是服劳役,又是打仗,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打猎禁令,鹿群到处糟蹋庄稼,荥阳周边几百里地,年年收成不好。如今天下人口本来就少,鹿还天天搞破坏,要是再来场战争或者灾荒,可怎么办?陛下要是能放宽禁令,让百姓打鹿,大家肯定都高兴坏了!”
明帝还想铲平北芒山,在上面建高台,好看孟津的风景。卫尉辛毗赶紧劝:“天地本来就有高有低,您非要反着来,既不合常理,又费钱费力,百姓哪受得了!万一黄河发大水,丘陵都铲平了,拿什么挡洪水?”这才让明帝打消了念头。
少府杨阜也说:“陛下继承武皇帝(曹操)打下的江山,守着文皇帝(曹丕)留下的基业,就该学学古代圣贤怎么治国,再看看乱世是怎么衰败的。要是东汉桓帝、灵帝没破坏老祖宗的规矩,没丢掉汉文帝、汉景帝的节俭作风,太祖再厉害也没地方施展,陛下您又怎么能当皇帝呢?现在吴、蜀两国还没灭,军队还在外面打仗,修宫殿这事能省就省省吧!”明帝只是下诏表扬了他,却没实际行动。杨阜急得又上书:“尧帝住茅草屋,天下太平;大禹住破房子,百姓安居乐业。到了商周,宫殿也没多豪华。可夏桀、商纣、楚灵王、秦始皇,哪个不是因为穷奢极欲丢了江山?陛下要是不吸取教训,天天只顾着盖宫殿,早晚会出大事!您是一国之君,我们是您的帮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就算胆子小,也不能忘了进谏的责任!话说得不狠,您根本听不进去。陛下要是还不当回事,祖宗的基业可就完了!要是我的死能让国家好一点,我死了也值!”明帝被这番话感动,亲自写诏书回复。有一回,明帝穿着便装见杨阜,杨阜直接问:“陛下这身衣服,哪本礼法说这是正式着装了?”明帝尴尬得说不出话,从此不穿正装都不敢见他。杨阜还想裁减不受宠的宫女,问御府官吏后宫有多少人,官吏按规矩不说,杨阜气得打了他一百板子,骂道:“国家跟我们九卿都不讲机密,反倒跟你个小官吏保密?”明帝也越发怕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