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汉纪六十五 (公元235年-237年)

资治通鉴白话版 汉纪六十五 (公元235年-237年)

作者:鬼老七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28:49

青龙三年(公元235年)

正月戊子日,大将军司马懿升任太尉。丁巳日,皇太后郭氏去世。魏明帝一直追问郭太后,自己生母甄皇后究竟是怎么死的,郭太后整日忧虑,最终去世。三月庚寅日,郭太后(文德皇后)下葬。

在蜀汉这边,杨仪杀了魏延以后,觉得自己立了天大的功劳,肯定能接替诸葛亮主持朝政。可诸葛亮生前就觉得杨仪气量太小,想让蒋琬接班。杨仪回到成都,只得了个中军师的闲职,没什么实权。想当初,杨仪给刘备当尚书的时候,蒋琬才是个尚书郎。后来两人都跟着诸葛亮当参军、长史,每次出征,杨仪累得要死要活。他觉得自己当官早、本事大,现在却比不上蒋琬,心里那叫一个气,整天抱怨个不停,大家都怕他乱说话,躲得远远的。只有费祎去看他,杨仪对着费祎把一肚子怨气全倒了出来,还说:“丞相去世的时候,我要是带着军队投降魏国,哪会像现在这么惨!真是后悔死了!”费祎偷偷把这话告诉了后主。后主直接把杨仪贬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杨仪到了流放地还不服气,又上书骂朝廷,言辞特别激烈。朝廷只好派人把他抓起来,杨仪最后自杀了。

夏天四月,蜀汉后主任命蒋琬为大将军,还让他总管尚书台事务;费祎则接替蒋琬,当上了尚书令。

魏明帝热衷修建宫殿,刚建好许昌宫,又开始折腾洛阳宫,不仅盖起昭阳太极殿,还修筑了高达十多丈的总章观。大量百姓被征去服劳役,没人种地养蚕,农业生产全荒废了。司空陈群劝说道:“当年大禹处在太平盛世,还住破房子、穿旧衣服。现在国家刚经历战乱,人口少得可怜,满打满算也就相当于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一个大郡。边境还总打仗,将士们累死累活,要是再来个水灾旱灾,那国家可就危险了。以前刘备从成都到白水,一路上修了好多驿站,劳民伤财,太祖(曹操)就知道这会把百姓折腾惨了。现在咱们大动土木,正好中了吴、蜀两国的下怀,这可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陛下您可千万得想想啊!”明帝反驳道:“成就大业和盖房子得同时进行!等灭了敌人,只要撤掉边防就行,到时候就不用再搞工程了。规划修建宫室本来就是大臣该干的事,就像当年萧何那样。”陈群又说:“汉高祖那会儿只跟项羽争天下,项羽一灭,宫室都烧没了,萧何修武库、太仓是急着用,可高祖还嫌太豪华呢。现在吴、蜀两国还没平定,情况不一样啊!人想干件事,总能找出理由,何况您是皇帝,没人敢违抗。之前您想拆武库,说非拆不可;后来又说要留着,说非留不可。您要是铁了心要盖宫殿,我们说什么都没用;但您要是愿意改变主意,那我们可拦不住。汉明帝想修德阳殿,钟离意一劝,他就听了,后来还是修了。殿盖好后,汉明帝对大臣说:‘要是钟离尚书还在,这殿根本盖不起来!’皇帝哪会怕一个大臣?还不是为了百姓着想。我现在劝不动您,真是连钟离意的边都够不上啊!”听了这话,明帝才稍微收敛了些。

明帝沉迷女色,宫里女官的等级、俸禄都照着朝廷百官来设置,从贵人到打扫卫生的宫女,足有好几千人。他还挑了六个识字的女子当女尚书,专门负责处理奏章。廷尉高柔劝说道:“汉文帝舍不得十户人家的钱,都不盖小台子享乐;霍去病一门心思对付匈奴,连自己的房子都顾不上修。现在盖宫殿,花的钱可不止百金,要担心的也不只是边境那点事!您可以先简单修修,够举行朝会、宴会就行,让百姓回家歇口气。等吴、蜀两国平定了,再慢慢盖也不迟。《周礼》规定天子的后妃加起来就一百二十人,这规模已经不小了。听说现在后宫人数比这还多,陛下您子嗣不多,说不定就是这个原因。依我看,不如挑些贤淑女子留下,剩下的都送回家。陛下也该养养精神,别太操劳,这样说不定就能多子多福了。”明帝回复说:“你有话直说,其他事也尽管上奏。”当时打猎的规矩严得离谱,有人在皇家禁地杀了鹿,不仅要被处死,家产都得充公;但要是有人举报,就能得到重赏。高柔又上书说:“这几年,百姓又是服劳役,又是打仗,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打猎禁令,鹿群到处糟蹋庄稼,荥阳周边几百里地,年年收成不好。如今天下人口本来就少,鹿还天天搞破坏,要是再来场战争或者灾荒,可怎么办?陛下要是能放宽禁令,让百姓打鹿,大家肯定都高兴坏了!”

明帝还想铲平北芒山,在上面建高台,好看孟津的风景。卫尉辛毗赶紧劝:“天地本来就有高有低,您非要反着来,既不合常理,又费钱费力,百姓哪受得了!万一黄河发大水,丘陵都铲平了,拿什么挡洪水?”这才让明帝打消了念头。

少府杨阜也说:“陛下继承武皇帝(曹操)打下的江山,守着文皇帝(曹丕)留下的基业,就该学学古代圣贤怎么治国,再看看乱世是怎么衰败的。要是东汉桓帝、灵帝没破坏老祖宗的规矩,没丢掉汉文帝、汉景帝的节俭作风,太祖再厉害也没地方施展,陛下您又怎么能当皇帝呢?现在吴、蜀两国还没灭,军队还在外面打仗,修宫殿这事能省就省省吧!”明帝只是下诏表扬了他,却没实际行动。杨阜急得又上书:“尧帝住茅草屋,天下太平;大禹住破房子,百姓安居乐业。到了商周,宫殿也没多豪华。可夏桀、商纣、楚灵王、秦始皇,哪个不是因为穷奢极欲丢了江山?陛下要是不吸取教训,天天只顾着盖宫殿,早晚会出大事!您是一国之君,我们是您的帮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就算胆子小,也不能忘了进谏的责任!话说得不狠,您根本听不进去。陛下要是还不当回事,祖宗的基业可就完了!要是我的死能让国家好一点,我死了也值!”明帝被这番话感动,亲自写诏书回复。有一回,明帝穿着便装见杨阜,杨阜直接问:“陛下这身衣服,哪本礼法说这是正式着装了?”明帝尴尬得说不出话,从此不穿正装都不敢见他。杨阜还想裁减不受宠的宫女,问御府官吏后宫有多少人,官吏按规矩不说,杨阜气得打了他一百板子,骂道:“国家跟我们九卿都不讲机密,反倒跟你个小官吏保密?”明帝也越发怕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