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光四年(公元125 年,乙丑年)
春天二月的时候,下邳惠王刘衍去世了。
二月甲辰日,汉安帝决定到南方巡视。
三月戊午日初一,出现了日食现象。庚申日,皇帝到了宛城,身体突然不舒服。乙丑日,皇帝从宛城出发;丁卯日,走到叶县的时候,在车驾上驾崩了,年仅三十二岁。
皇帝突然死在路上,皇后和阎显兄弟、江京、樊丰等人着急商量对策。他们想:“皇帝在半道驾崩,济阴王又在京城,如果让朝中大臣趁机拥立济阴王当皇帝,那我们可就麻烦大了!”于是他们对外谎称“皇帝病重”,把皇帝的遗体放在卧车里,沿途还照常进献食物、询问“皇帝”起居情况。一行人急急忙忙赶路,四天后,庚午日回到了皇宫。辛未日,朝廷派司徒刘熹到郊外的祭坛、宗庙和祭祀土神、谷神的社稷坛,向上天祷告。当天晚上,才正式发布皇帝驾崩的消息。随后,尊皇后为皇太后,由太后临朝听政,任命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太后想长久把持朝政,就想立个年幼的皇帝,她和阎显等人在宫中定下计策,把济北惠王的儿子北乡侯刘懿接来继承皇位。济阴王因为之前被废黜,连到灵前痛哭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在一旁悲痛大哭、不肯吃饭,宫里宫外的人看了都觉得心酸。
甲戌日,济南孝王刘香去世,他没有儿子,封国就此被废除。
乙酉日,北乡侯刘懿正式登基做了皇帝。
夏天四月丁酉日,朝廷进行人事调整,太尉冯石改任太傅,司徒刘熹升任太尉,参与处理尚书事务,前司空李合被任命为司徒。阎显忌惮大将军耿宝位高权重,毕竟耿宝在前朝就很有威望。于是他暗示官员上奏,说“耿宝和中常侍樊丰、虎贲中郎将谢恽、侍中周广,还有野王君王圣、王圣的女儿王永等人相互勾结,滥用职权、作威作福,犯下大逆不道之罪”。辛卯日,樊丰、谢恽、周广都被关进监狱,死在里面,他们的家属被流放到比景。耿宝和他的侄子林虑侯耿承被降为亭侯,打发回封地,耿宝在半路上自杀了。王圣和她的女儿被流放到雁门。之后,阎显把自己的兄弟安排在重要职位上,阎景做了卫尉,阎耀当了城门校尉,阎晏做执金吾,兄弟几个手握大权,想干啥就干啥。
己酉日,汉安帝被安葬在恭陵,他的庙号定为恭宗。六月乙巳日,朝廷大赦天下。
秋天七月,西域长史班勇率领敦煌、张掖、酒泉三地的六千骑兵,联合鄯善、疏勒、车师前部的军队,攻打车师后部的国王军就。这场仗大获全胜,斩杀、俘虏敌军八千多人,还活捉了军就和匈奴的持节使者。班勇把他们带到当年索班战死的地方斩首,将首级送到京城示众。
冬天十月丙午日,越巂发生山崩。这时候,北乡侯刘懿病重,中常侍孙程对济阴王的谒者长兴渠说:“济阴王是先帝嫡子,本来也没犯什么错,先帝受人挑拨才把他废了。要是北乡侯这次一病不起,咱们一起动手除掉江京、阎显,肯定能成功!”长兴渠觉得有道理。另外,中黄门南阳人王康,以前在太子府当过官,还有长乐太官丞京兆人王国等人也都支持孙程。江京则对阎显说:“北乡侯的病一直不好,皇位继承人得赶紧确定下来,为啥不早点把其他王爷的儿子们召来,选一个合适的?”阎显也觉得在理。辛亥日,北乡侯去世了。阎显禀告太后,决定先不发丧,而是派人去征召其他王爷的儿子,同时关闭宫门,派兵把守。
十一月乙卯日,孙程、王康、王国和中黄门黄龙、彭恺、孟叔等十九个人,在西钟楼下秘密聚会。他们把单衣撕成布条,立下誓言准备行动。丁巳日,京城和十六个郡国发生地震。当天夜里,孙程等人在崇德殿集合,冲进章台门。当时江京、刘安、李闰、陈达等人正在省门下坐着,孙程和王康冲上去就把江京、刘安、陈达杀了。因为李闰在宫里权力大、威望高,大家想拉他入伙,就举着刀威胁他说:“现在必须立济阴王当皇帝,你别想捣乱!”李闰只好答应。众人扶起李闰,一起到西钟楼下把济阴王迎接过来,拥立他做皇帝,这就是汉顺帝,当时他才十一岁。接着,大家召来尚书令、仆射等官员,簇拥着小皇帝前往南宫,孙程等人则留守在省门,把守内外通道。皇帝登上云台,召集公卿百官,又让虎贲军、羽林军驻守南宫、北宫的各个宫门。阎显当时正在宫里,急得团团转,不知道该怎么办。小黄门樊登劝阎显以太后的名义,召越骑校尉冯诗、虎贲中郎将阎崇带兵到平朔门,抵抗孙程等人。阎显把冯诗骗进宫中,忽悠他说:“济阴王当皇帝,可不是太后的意思,玉玺在我这儿呢!你要是肯出力,保准能封侯!”太后还拿出印信,说:“谁能抓住济阴王,就封万户侯;抓住李闰,封五千户侯。”冯诗表面上答应了,却借口“仓促被召,带来的兵太少”。阎显让他和樊登到左掖门外去招募士兵,冯诗趁机杀了樊登,带兵回营驻守。阎显的弟弟卫尉阎景匆忙从宫里跑回外府,召集士兵赶到盛德门。孙程传皇帝诏令,让尚书们去抓捕阎景。尚书郭镇当时正生病卧床,听说后,立刻率领值夜班的羽林军从南止车门出来,正好碰上阎景带着手下,阎景的手下举着刀大喊:“别挡道!”郭镇下车,拿着皇帝符节宣读诏令,阎景却叫嚣:“什么破诏令!”说着就挥刀砍向郭镇,没砍中。郭镇反手一剑,把阎景砍下车,手下人用戟叉住阎景的胸口,将他抓住,送到廷尉的监狱里,阎景当晚就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