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襄阳的城墙裹着冷意,将“仁德”与“降逆”隔在两端。刘备的马蹄刚叩响城门,蔡瑁的箭矢已搭在弓弦;魏延的长枪刚挑开文聘的刀光,百姓的哭喊已漫过护城河。吕子戎的“分兵之策”,是乱世里的权宜,也是“联旧部、谋后援”的伏笔——当刘备的队伍再次西遁,当魏延的身影奔向长沙,三国的“荆襄乱局”,正在刀光与泪水中,走向更复杂的交织。
一、襄阳城外:玄德叩门求暂避 蔡瑁登城拒仁主
樊城以西三十里,襄阳城的轮廓在秋雾中渐渐清晰。刘备率着迁徙的百姓,风尘仆仆地来到城下——身后曹军的追兵虽被火烧新野暂阻,却迟早会至,襄阳作为荆州重镇,城高墙厚,若能入城暂避,再联合刘表旧部,定能为百姓寻一条生路。
“城上的守军听着!我乃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牧刘备!今曹操大军南下,百姓流离,恳请开城暂避,待曹军退去,定当离去!”刘备勒住的卢马,对着城头高声喊道,声音带着疲惫,却满是恳切。
城楼上,蔡瑁穿着银色铠甲,手扶垛口,居高临下地看着刘备,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身边的张允低声道:“从事,刘备带着数万百姓,若开城,恐难控制;且主公(刘琮)已降曹,若容刘备入城,曹操定会降罪。”
蔡瑁点头,对着城下喊道:“刘备!刘荆州(刘琮)已归顺丞相,襄阳乃大魏之地,岂容你这‘逆贼’入城?速速离去,否则休怪我放箭!”
“你说什么?”张飞一听就炸了,扛着丈八蛇矛往前冲了两步,“蔡瑁匹夫!你卖主求荣,降了曹操,还敢称我兄长为逆贼?今日俺老张就拆了你的城墙!”
刘备连忙拉住张飞:“三弟,不可冲动!城上有弓箭手,百姓在旁,若开战,恐伤了无辜。”他再次对着城头喊道:“蔡从事,我非为一己之私,只为护这数万百姓!若你不愿开城,可否赐些粮食、药品?待百姓稍作休整,我便离去,绝不叨扰。”
蔡瑁却丝毫不为所动,反而挥手示意弓箭手搭箭:“刘备,休要多言!再不退,我便放箭了!”城楼上的弓箭手纷纷拉弓,箭尖对准城下的百姓,气氛瞬间紧张到极点。
百姓们吓得纷纷后退,几个老人拄着拐杖,对着城头哭喊:“蔡从事,我们都是襄阳的百姓啊!求你开城吧,别让我们死在曹军手里!”可回应他们的,只有蔡瑁冰冷的沉默。
二、魏延怒喝:文长挺枪骂降贼 文聘挥刀护旧主
“蔡瑁!你这卖主求荣的奸贼!”一声怒喝从人群后传来,魏延提着长枪,骑着黑马,带着数十名亲信冲了过来。他本是襄阳守将,因不满蔡瑁降曹,又听闻刘备途经襄阳,特意赶来接应,想劝刘备入城后,联合旧部诛杀蔡瑁,共抗曹操。
魏延勒马站在城下,对着城头大骂:“今皇叔奉天子衣带诏,来御曹操,救荆州百姓于水火,你却闭城拒之,还欲降曹做汉奸!刘表公在天有灵,定会扒你的皮、抽你的筋!”
蔡瑁被骂得脸色铁青,对着身边的文聘道:“文将军,你乃荆州旧将,且去斩了这逆贼,以儆效尤!”
文聘握着长刀,翻身下城,翻身上马。他穿着黑色铠甲,面容冷峻——他虽不满蔡瑁降曹,却认“刘琮为刘表正统”,在他眼中,魏延“私通刘备、对抗新主”,便是逆贼。“魏延!刘州牧(刘琮)已归顺丞相,你却勾结刘备,反叛荆州,今日我定要斩你,以护荆州体面!”
“体面?”魏延冷笑,长枪直指文聘,“降曹求荣也算体面?文聘,你我同是刘表旧部,当知曹操乃汉贼!今日我不斩你,只劝你回头,随我助皇叔抗曹,护百姓平安!”
“休得胡言!”文聘怒喝,长刀出鞘,“裂山刀法·刀劈山河”使出,刀风呼啸,直劈魏延的头顶。魏延不慌不忙,长枪斜挑,“破阵枪·惊雷破”,枪尖如闪电,精准挑开刀刃,顺势刺向文聘的胸口。
两人瞬间战至一处:文聘的刀刚猛霸道,每一刀都带着“护主”的决绝,“裂山刀法”的“横扫千军”“劈空斩”,刀光如弧,逼得魏延连连后退;魏延的枪灵动迅猛,“破阵枪”的“毒蛇出洞”“枪挑连环”,枪尖如蛇信,始终围着文聘的要害转。
城楼下的百姓纷纷退到远处,紧张地看着两人打斗;刘备、关羽、张飞也勒马观战——关羽抚着长髯,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魏延枪法不错);张飞则攥紧蛇矛,恨不得上去帮魏延一把;刘备却皱着眉,担心战事拖延,引来曹军追兵。
三十回合过去,两人依旧不分胜负——文聘的刀力沉,魏延的枪快,刀枪相撞的声音,震得周围的树叶簌簌落下。魏延心中焦急,想速战速决,长枪突然变招,“破阵枪·回马枪”,假装后退,实则枪尖藏于身后,待文聘追击时,突然回身刺出。
文聘猝不及防,被枪尖划破左臂,鲜血染红了铠甲。他踉跄后退,握着刀的手更紧了:“魏延,你好阴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