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春,黎阳的黄河水裹着战血,冲刷着袁氏联军的残甲;邺城的城墙映着残阳,挡住了曹操北进的锋芒。袁绍的尸骨未寒,儿子们的刀已指向彼此;孙权的书信刚到平原,审家的叔侄已站在对立的阵营。曹操的“分化瓦解”,不是纸上谈兵,是藏在联姻背后的利刃;审配的“忠肝义胆”,不是空喊口号,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乱世的河北,在兄弟反目、臣属异心的乱局中,一步步走向曹操的掌控。
一、黎阳鏖战:孟德挥师破袁联 虎痴张辽显神威
黎阳的黄河岸边,春风还带着寒意,曹军的五万大军已摆开阵形。曹操骑着马,站在阵前,身后是许褚、张辽、徐晃等猛将,旌旗上的“曹”字在风中猎猎作响——他要趁袁谭、袁尚立足未稳,一举击破两人的联军,为夺取冀州扫清障碍。
“袁谭、袁尚!你们父丧未葬,就争权夺利,还有脸率军抵抗?”曹操对着对面的袁军大喊,“若你们投降,我可饶你们性命;若顽抗,今日定要踏平黎阳!”
袁谭握着长枪,脸色铁青——他和袁尚本就不和,若不是曹操来攻,根本不会联手。“曹操,你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汉室逆贼!我袁氏四世三公,岂会向你投降?”他挥手下令,“进攻!”
袁尚也派部将高干(袁绍外甥)率军冲锋,袁军的士兵们虽人数不少,却军心涣散——有的是袁谭的人,有的是袁尚的人,彼此互不信任,冲锋时也拖拖拉拉。
“仲康,你去破他们的前阵!”曹操下令。许褚提着虎头刀,催马冲了出去,“猛虎吟”刀法使出,刀光如猛虎下山,直劈袁军的先锋将领——秦武的旧部王虎(虚构人物,善使双斧,勇猛却无谋)。
“来得好!”王虎双斧齐挥,想挡住许褚的刀。“铛”的一声巨响,双斧被震飞,王虎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许褚一刀斩下首级。“王虎已死!降者免死!”许褚的声音响彻战场,袁军前阵瞬间乱了。
张辽则带着一千骑兵,绕到袁军后侧,袭扰他们的粮道。袁军的粮车刚到半路,就被张辽的骑兵冲散,粮食撒了一地。“张辽!你敢劫我的粮道!”袁尚的部将牵招(历史人物,善使长枪)提着枪冲过来。
张辽冷笑,龙胆亮银枪(张辽暂借赵云的枪,原枪在维修)使出“枪出如龙”,枪尖直刺牵招的胸口。牵招挥枪格挡,却被张辽的枪势压制,十几个回合后,被张辽挑飞长枪,生擒活捉。
袁谭、袁尚见前阵溃败、粮道被劫,再也无心恋战,只能率军往邺城逃去。曹操率军追击,斩杀袁军两万余人,缴获兵器、粮草无数,黎阳之战,曹军大胜。
二、邺城相持:孟德收麦断粮道 坚壁清野守孤城
曹操乘胜追击,率军抵达邺城城下。邺城是冀州的治所,城墙高大坚固,审配早已率三万大军驻守,还在城外挖了壕沟,设置了拒马,防备森严。
“主公,邺城城墙坚固,审配又善于守城,硬攻恐难破。”郭嘉的书信从许都送来,字迹比之前更虚弱,“不如收割城外的小麦,断他们的粮草,再撤军休整,等袁氏兄弟内斗,再一举破之。”
曹操点头,下令道:“张辽,你率一万大军,收割城外的小麦;许褚,你率五千兵马,守住邺城的城门,防止审配出城偷袭;其余人,随我在城外扎营,静观其变。”
张辽率军来到邺城城外的麦田,此时小麦刚成熟,金黄一片。士兵们刚开始收割,就见审配派了一千精锐,从城门冲出,想阻止他们。“谁敢收割小麦,就斩谁!”领军的是审配的部将冯礼(历史人物,后降曹),握着大刀,冲了过来。
张辽挥枪迎战,“百鸟朝凤枪·凤舞九天”使出,枪尖如凤喙,瞬间挑飞冯礼的大刀,再顺势将他生擒。“降者免死!”张辽大喊,袁军士兵见主将被擒,纷纷放下兵器投降。
曹军顺利收割完城外的小麦,运回火营。审配站在城楼上,看着曹军将小麦运走,气得浑身发抖——邺城的粮草只够支撑三个月,没了城外的小麦,最多只能撑一个月。可他还是下令:“加固城墙,多备滚石、箭支,就算粮尽,也要守住邺城!”
曹操见邺城难攻,又收到许都传来的消息——郭嘉病情加重,需他回去主持大局,便下令撤军:“许褚,你率一万兵马,驻守黎阳,监视邺城动向;张辽,你随我回许都。等袁氏兄弟内斗,我们再回来取邺城!”
曹军撤军后,邺城的危机暂时解除,可袁谭、袁尚的矛盾,却彻底爆发了。
三、袁氏内斗:谭尚反目争冀州 平原兵败求外援
邺城的州牧府里,袁谭和袁尚因“谁该统领冀州”吵得不可开交。“我是长子,父亲去世后,冀州理应由我统领!”袁谭握着长枪,怒视袁尚。
“父亲临终前,已立我为继承人!”袁尚也不甘示弱,身后的审配、逢纪纷纷附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