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冬,许昌的寒雪裹着怒风,砸在丞相府的青砖上;徐州的官道上,马蹄踏碎残霜,扬起的尘土里混着旧部重逢的热意;江东的练兵场,暮色中的剑光映着无人知晓的、对“同伴”的本能牵挂。三个来自异世的灵魂,虽失却过往记忆,却仍循着骨子里的羁绊——护人、守义、寻同类——在三国的乱世里,各自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战场日常。
一、许都决策:孟德摔盏泄怒火 三将连夜点雄兵
丞相府的议事厅里,烛火被穿堂风卷得忽明忽暗,案上摊着的徐州地图,被曹操的指节按出深深的印痕。郭嘉闯进来时,手里的奏疏还带着晨露的湿意,他甚至没顾上拂去肩头的雪粒,就把纸卷“啪”地拍在案上:“主公!刘备那‘伐袁’是假,回徐州是真!他在许昌半年,种菜、怕雷全是装的,就是等今日脱身!”
曹操的手指猛地一顿,目光从地图上的“下邳”二字移开,落在奏疏上“愿往寿春擒袁术”的字迹上。他忽然想起青梅煮酒时,刘备听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时的慌乱,想起许田射猎时,刘备按住关羽的那只手——当时只当是怯懦,如今想来,全是隐忍的算计。一股怒火直冲头顶,他抬手扫落案上的青铜酒壶,酒液泼洒在青釭剑的剑鞘上,顺着龙纹沟壑缓缓流下,像极了他此刻的怒意:“我竟养了只中山狼!他要徐州?我偏不让他得!”
程昱站在一旁,手指捻着胡须,补充道:“主公,刘备在徐州时,曾救过下邳百姓,陈登父子早与他暗通款曲。如今他带五千曹军(曹操拨的伐袁兵马)离去,若与旧部汇合,再联袁绍,我军将腹背受敌。夏侯惇将军勇猛,可令他率轻骑追袭;徐晃将军沉稳,可断其粮道;夏侯渊将军善射,可殿后接应——三路合围,必能擒他!”
曹操霍然起身,青釭剑被他抽出半寸,寒光刺得人眼睛发疼:“传我将令!夏侯惇,领五千轻骑,带三日干粮,走左路抄近道,务必在泗水南岸截住刘备;徐晃,领三千步卒,携火油、断木,去右路毁他粮草;夏侯渊,带两千弓箭手,随后跟进,见刘备军便射,不许放一人一马过泗水!”
三将接到命令时,已是深夜。夏侯惇在营中披甲,亲兵为他系甲带时,他盯着铜镜里自己的独眼,咬牙道:“刘备这织席贩履之徒,当年若不是丞相留他,他早死在吕布手里!这次我定要把他的头提回来,给徐州屠城的百姓(他虽不认同屠城,却护曹营颜面)一个‘交代’!”徐晃则在粮道旁的树林里,让士兵们将断木堆成障碍,火油洒在枯草上,冷声道:“刘备想回徐州,先问我这把斧答不答应!”夏侯渊则在箭囊里装满狼牙箭,每一支都磨得锋利,他对亲兵道:“等会见到刘备军,先射他们的旗手,乱他们的阵脚!”
二、合兵徐州:子戎聚旧显赤诚 关张释疑见真章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刚走到泗水北岸,就见远处的土坡上,站着一队人马——玄色劲装的将领牵着黑马,身后三百士兵个个披甲,手里的长矛上还缠着徐州旧部的标识:一块绣着“刘”字的红布。
“是子戎兄!”张飞第一个认出吕子戎,他勒住马,虽然之前质疑过,却还是忍不住扬声喊:“子戎兄,你怎么把这些老弟兄都聚齐了?”
吕子戎听到声音,催马奔过来,翻身下马时,甲胄摩擦发出“哗啦”声,他单膝跪地,双手捧着一份名册:“将军,这是末将半个月来收拢的徐州旧部名册,共三百二十六人,都是当年您守下邳时的老兵——有跟着您打吕布的,有帮您护过百姓的,听说您要回徐州,都自愿来投!”
刘备接过名册,指尖划过上面的名字:“王二、李五、赵老栓……这些都是当年守城门的兄弟!”他抬头时,眼眶发红,扶起吕子戎,“子戎兄,你费心了!”
关羽催马上前,目光落在那些士兵身上——有的士兵手臂上还留着当年跟吕布作战的伤疤,有的手里还拿着刘备当年赏赐的木剑(没钱买铁剑),他紧绷的眉头渐渐松开:“这些弟兄,我认得几个,当年确实跟着兄长守过下邳。”
张飞也凑过来,看到一个断了右臂的老兵,突然笑了:“张老憨!你当年跟吕布的陷阵营拼杀,断了右臂还不肯退,怎么现在还来参军?”
那老兵叫张老憨,见张飞认出自己,连忙道:“张将军!俺听说刘将军要回徐州,就算只剩一条胳膊,也想跟着您杀曹贼,护徐州百姓!”
吕子戎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里莫名觉得温暖——他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花半个月时间,跑遍徐州周边的村落,挨家挨户找这些旧部,只觉得“必须帮刘备聚齐人”,就像当年“必须帮某个兄弟撑场面”(穿越前梨园结义的潜意识)。他对刘备道:“将军,这些弟兄们都熟悉徐州地形,等会若曹军追来,我们可以让他们带路,走小路绕去下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