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二十四年八月,汉水的巨浪吞噬了曹魏的七军,许都的朝堂弥漫着迁都的恐慌,江陵的城门在“商人”的伪装下悄然洞开。关羽的青龙刀在洪水中闪耀着“威震华夏”的光芒,却没看清背后东吴递来的暗箭;陆逊的“卑辞”掩盖着隐忍的智谋,吕蒙的白衣下藏着偷袭的利刃;而庐江的吕莫言望着淮南的烽火,只能眼睁睁看着吴蜀联盟的裂痕彻底崩塌——乱世的盟约,终究抵不过地盘的诱惑,英雄的荣耀,也常栽在“轻敌”的陷阱里。
一、水淹七军:地利天助成绝杀 洪涛卷甲覆曹军
樊城以北的罾口川,是一片东西狭长的河谷地带,汉水支流在此蜿蜒而过,两岸地势低洼,曹军七军的营寨便扎在河谷中央。连日的暴雨让汉水水位暴涨,浑浊的江水漫过了河岸,营寨外的积水已没过脚踝,士兵们正忙着搬运沙袋堵水,个个面带焦虑。
“将军,再这么下下去,营寨早晚要被淹了!”亲兵向于禁汇报。
于禁望着瓢泼大雨,眉头紧锁:“庞德呢?让他立刻率军移营到高处!”
可此时的庞德正在帐中擦拭大刀,听闻移营的命令,却摇头道:“雨势虽大,却未必会淹营;若贸然移营,关羽定会趁机来攻——再等等!”他固执地认为,关羽中箭未愈,不足为惧,却不知死神已随着洪水悄然逼近。
蜀军大营内,关羽站在高处,望着罾口川的方向,雨水打湿了他的战袍,却挡不住眼中的精光。“廖化,堤坝准备好了吗?”
“将军,上游三道堤坝已蓄满水,只待您一声令下!”
关羽抬手一挥:“决堤!”
随着三声炮响,上游的堤坝轰然倒塌,滔天的洪水如脱缰的野马,顺着河谷直冲曹军大营。“不好!洪水来了!”曹军士兵惊呼着四散奔逃,营寨的帐篷、粮草被洪水卷走,士兵们被冲得人仰马翻,哭喊声、呼救声淹没在洪涛之中。
于禁在亲兵的保护下爬上一棵大树,望着脚下的汪洋,面如死灰;庞德则率少数士兵登上小船,试图组织抵抗,却被蜀军的战船包围。
“庞德,投降吧!”关羽站在战船上,青龙偃月刀直指庞德。
庞德怒喝:“我乃曹魏大将,岂会投降你这匹夫!”他挥刀跳上蜀军战船,与关羽死战,却因寡不敌众,被关羽生擒。
于禁见大势已去,只得放下武器投降。此一战,曹军七军全军覆没,关羽威震华夏。
二、许都惊惶:孟德议迁群臣争 仲达献策联东吴
水淹七军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的头风病再次发作,他捂着额头,对群臣道:“关羽势大,樊城危在旦夕,若他再攻破许昌,孤该如何是好?不如迁都邺城,暂避其锋芒。”
立刻有大臣附和:“魏王所言极是,许昌靠近荆州,恐难守住,迁都为上策。”
司马懿却站出来反对:“魏王不可!迁都只会动摇民心,让关羽更加嚣张。臣有一计,可解樊城之围。”
曹操强撑着头痛:“仲达有何妙计?”
司马懿道:“孙权与关羽素有矛盾,关羽占据荆州,孙权早已不满;若我们派人联络孙权,许以荆州之地,诱其偷袭关羽后方,樊城之围自解。”
蒋济也道:“仲达之计甚妙!孙权虽与刘备结盟,却实则各怀鬼胎,定不会放过这个夺取荆州的机会。”
曹操点头:“好!便派使者前往江东,联络孙权,共击关羽!”
使者带着曹操的书信抵达建业,孙权拆开一看,信中写道:“若吴侯能袭取荆州,孤愿将荆州南部划归东吴,共分荆州之地。”孙权心中大喜,召来吕蒙、陆逊议事。
“曹操许我荆州南部,正是夺取荆州的良机!”孙权道。
吕蒙道:“吴侯英明!关羽北伐,荆州空虚,正是偷袭的好时机。但关羽警惕性高,需设计让他放松警惕,调走荆州守军。”
此时,陆逊出列道:“末将有一计,可让关羽调兵北上。”
三、陆逊装病:书生献媚骄云长 卑辞暗藏夺城计
孙权采纳陆逊之计,当即下令:吕蒙“病重”,由陆逊接替其大都督之位,驻守陆口。消息传到荆州,关羽听闻陆逊是个二十多岁的书生,不禁笑道:“孙权无人可用,竟派一个书生来守陆口,不足为惧!”
不久后,陆逊派人给关羽送来一封信,信中写道:“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倘明注仰,有以察之。”信中极尽赞美之词,称关羽“威震华夏”,自己“书生无能”,愿与关羽交好。
关羽读完信,更加骄傲:“陆逊这书生,倒也识趣。”他对左右道:“东吴有陆逊这等人物,不足为惧,可再调一万荆州兵北上,支援樊城!”
廖化劝阻:“将军,荆州乃根本之地,不可再调兵,恐生变故。”
关羽不耐烦道:“我意已决,不必多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