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十七年春,建业的夯土垒起了帝王的雏形,邺城的朝堂冷待了献图的谋士,葭萌的军帐酝酿了取蜀的良策。钟山的龙脉护着东吴的新城,秦淮河的流水载着隐秘的情意;曹操的傲慢推开了益州的大门,刘备的耐心织就了夺蜀的罗网;荆州的刀枪守着联盟的根基,西川的地图藏着乱世的变局。三国的棋局,在城池、人心与计谋的交织中,愈发扑朔迷离。
一、建业雄姿:钟山虎踞开新局 石城龙蟠显帝气
建业的朝阳刚跃过钟山,整座新城已沐浴在金光之中。吕莫言陪着大乔、小乔登上石头城的城楼,俯瞰这座正在崛起的都城——孙权迁都半载,建业已从秣陵的旧基上,蜕变成一座兼具防御与气象的雄城,处处透着“帝王之气”。
建业城的布局,暗藏玄机:
- 龙脉为基:以钟山为靠背,钟山形如卧龙,自东向西蜿蜒,护住城的北侧;石头山临江而立,状如猛虎蹲伏,扼守长江渡口,正是诸葛亮所言“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的格局。
- 三重城防:外城以青石为墙,周长十五里,设六门,门楼上筑箭楼,可了望江内外动静;内城为宫城与府衙所在,墙高四丈,设“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门,规制仿洛阳皇城;石头城为军事要塞,单独矗立在长江边,与外城形成犄角,内储粮草、兵器,可独立坚守三月。
- 水系穿城:秦淮河自南向北穿城而过,既为百姓提供水源,又可作为内城的天然屏障;城外挖凿护城河,引长江水注入,与秦淮河相通,形成“水绕三重城”的防御体系。
- 市井规划:外城设东、西两市,商铺林立,从京口迁来的商户已在此扎根;内城东侧设“贤士坊”,招揽天下名士;西侧设“军营巷”,吕蒙的水师、吕莫言的步骑在此驻扎,军民分居,井然有序。
“姐姐你看,那宫城的琉璃瓦,比吴郡的太守府亮多了。”小乔指着内城的宫殿,眼中满是好奇——她不懂风水格局,却能感受到新城的恢宏。
大乔扶着城楼的栏杆,目光落在钟山的龙形山脊上,轻声道:“吴侯迁都于此,怕不只是为了守江东,更是为了……争天下吧。”
吕莫言心中一动,接口道:“钟山为龙脉,石头城为虎隘,秦淮河为玉带——此城格局,本就是‘帝王之基’。吴侯虽未明说,却已在筑城时埋下了伏笔。”他看着大乔的侧脸,晨光中她的睫毛投下淡淡的阴影,昨夜“越礼”的愧疚又涌上心头——他既盼江东强盛,又怕孙权的猜忌最终会牵连自己与大乔。
小乔突然笑道:“莫言将军,你看那秦淮河上的画舫,以后我们是不是可以去游河?”
吕莫言回过神,勉强笑了笑:“待吴侯安定了江东,自会有闲心游河。只是如今曹操刚平西凉,刘备在益州驻军,我们仍需警惕。”
大乔轻轻握住他的手,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别太忧心,有我在。”指尖的温度,让吕莫言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
二、张松辱命:邺城堂前轻狂士 西川图卷藏山河
几乎在吕莫言等人登城望建业的同时,邺城的丞相府大堂内,气氛却冰冷如霜。益州别驾张松,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却背着一个硕大的行囊,站在曹操面前,神色倨傲——他奉刘璋之命来见曹操,本想献上西川地图,助曹操取蜀,顺便为自己谋个前程,却没料到会遭遇冷遇。
“你就是刘璋派来的使者?”曹操斜靠在榻上,连正眼都没看张松,语气带着轻蔑,“益州偏远,多年未入朝进贡,如今倒想起派使者来了?”
张松心中不悦,却仍强压怒火:“丞相平定西凉,威震天下,我主刘璋愿归附丞相,特命在下前来献上‘西川详图’,图中标注了益州的山川险要、府库钱粮、郡县布防,若丞相有意取蜀,此图可助一臂之力。”
说着,他解开行囊,就要展开地图。曹操却挥手打断:“不必了!我刚破马超,军威正盛,若要取蜀,何需借你一张图?你相貌丑陋,言语狂傲,不配与我议事——左右,将他带下去,好生‘招待’!”
两旁的侍卫上前,架起张松就往外拖。张松又气又急,大喊道:“曹操!你以貌取人,必失天下贤才!西川之地,你终将求而不得!”
曹操冷笑一声,根本不予理会。
大堂外的偏厅里,蒋欲川正陪着曹植、杨修等候——蒋欲川刚从樊城回邺城述职,曹植听闻张松来献图,特意拉着他和杨修来旁听。见张松被狼狈拖走,杨修笑道:“丞相也太性急了,张松虽丑,却有才学,那张西川图定是宝贝。”
曹植却摇头:“父亲以貌取人,确是不妥。张松敢当面顶撞,可见其有骨气,若能善待他,西川唾手可得。”
蒋欲川沉吟道:“公子所言极是。末将在樊城时,听闻刘备在葭萌关广收民心,若张松转投刘备,献上图卷,益州恐将归刘备所有,对我军不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