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十四年秋,合肥的城墙染着血污,吴营的火把映着焦虑,交州的椰风裹着游说的言辞。孙权的十万大军在城下铩羽,蒋济的一封伪信搅动军心;周瑜的美人计藏着联盟的算计,孙尚香的剑影透着江东的刚猛;吕莫言的脚步踏遍交州郡县,却不知荆州的棋局已添了新子。乱世的联盟,从来系于利益,而英雄的命运,总在“取舍”与“算计”中沉浮。
一、合肥攻坚:十万吴兵围皖城 张辽张绣守危城
合肥城头,张辽身披铠甲,手按腰间长刀,目光扫过城下密密麻麻的吴营。孙权亲率十万大军来攻,已围了合肥三日——云梯架过城头,撞车撞得城门“嗡嗡”作响,吴兵的喊杀声震得城砖都在颤抖,可张辽与张绣的守军却死战不退。
“文远将军,”张绣拄着长枪,肩头缠着绷带——昨日他率军登城御敌,被吴兵的流矢擦伤,“吴兵太多,我们只有三万守军,再守下去,恐怕撑不住!”
张辽点头,却语气坚定:“合肥是淮南门户,丢了合肥,许昌就暴露在东吴兵锋之下,我们必须守住!传我令,再调一千精兵守城门,用滚木礌石砸退吴兵的攻城梯!”
城下的吴营中,孙权看着久攻不下的合肥,焦躁地踱步。身边的吕蒙道:“主公,张辽、张绣都是猛将,合肥城坚粮足,硬攻伤亡太大,不如派细作潜入城中,烧其粮草?”
孙权刚要应允,斥候突然来报:“主公!不好了!曹操派夏侯渊率五万大军来援合肥,已过寿春,明日便可抵达!”
孙权大惊:“什么?曹操竟增兵如此之快!”他本就因赤壁新败,兵力尚未完全恢复,十万大军已是倾巢而出,若再遇夏侯渊的援军,必陷入重围。
“主公,不如撤兵!”吕蒙急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若被曹军前后夹击,我军必败!”
孙权咬着牙,看着合肥城头的“曹”字旗,眼中满是不甘——他筹划半年的合肥之战,竟要如此草草收场?就在此时,帐外传来蒋济(曹操派来的参军)的声音:“主公,末将有一计,可让孙权安心撤兵,还能保住我军颜面!”
二、伪信退敌:蒋济巧作援军书 孙权焚械撤合肥
张辽的营帐内,蒋济手持一封书信,笑道:“将军,我们可伪造一封‘夏侯渊致张辽’的书信,说‘四万援军已至三十里外,明日午时与城内夹击吴兵’,再故意让吴兵截获——孙权本就忌惮援军,见信后定会撤兵。”
张绣道:“此计虽妙,可若孙权不信,反而强攻怎么办?”
“他定会信!”蒋济胸有成竹,“孙权新败赤壁,本就心虚,且夏侯渊的援军确实在路上,只是不足五万——这封书信半真半假,他不得不信!”
张辽点头:“好!就依蒋参军之计!”当即让人模仿夏侯渊的笔迹,写了封援军信,又故意让一个“被俘”的吴兵“偷”走书信。
果然,傍晚时分,书信送到了孙权手中。孙权展开一看,只见信中写道:“文远兄,某率四万精兵已过寿春,明日午时抵达合肥城外,届时与兄夹击吴兵,必破之!”落款是“夏侯渊”,印章也模仿得惟妙惟肖。
“不好!”孙权一拍案几,“夏侯渊竟已到寿春,明日若内外夹击,我军必败!撤!立刻撤兵!”
吕蒙道:“主公,撤兵前需烧毁攻城器械,不能留给曹军!”
“好!”孙权咬牙下令,“三更时分,点燃云梯、撞车,全军撤退!”
三更时分,合肥城外燃起熊熊大火,吴兵的攻城器械尽数被烧。张辽站在城头,看着吴兵撤退的背影,对蒋济笑道:“蒋参军之计,可比十万雄兵!”蒋济拱手:“此乃将军坚守之功,末将只是略尽绵力。”
合肥之战虽未血流成河,却拉开了吴魏围绕淮南长期争夺的序幕——此后数十年,合肥成了双方反复拉锯的战场,烽火不息。
三、吴营谋策:公瑾忧刘献美计 尚香舞剑显英姿
东吴的柴桑主营内,周瑜看着合肥撤兵的军报,眉头紧锁。帐内坐着孙权、鲁肃、吕范等人,气氛沉重。
“合肥未取,曹操又增兵淮南,我们兵力本就薄弱,再难北上。”周瑜沉声道,“可刘备却在荆南日渐壮大,若不加以约束,日后必成江东大患。”
鲁肃道:“公瑾,孙刘联盟不可破——曹操尚强,若我们与刘备反目,必被曹操各个击破。”
“子敬所言极是,”周瑜点头,“所以我有一计:以‘联姻’巩固联盟,再邀刘备共攻江陵——既借刘备之力取江陵,又能以联姻牵制刘备,可谓一举两得。”
孙权眼中一亮:“联姻?以谁为媒?”
“主公的妹妹,尚香小姐。”周瑜道,“尚香小姐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若嫁与刘备,既能显江东诚意,又能让她在刘备身边‘监视’其动向,一举两得。”
孙权沉吟片刻:“尚香性子刚烈,恐不愿做政治联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