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十四年夏,许昌的宫墙下飘着《让县自明本志令》的誊抄稿,合肥的城头新增了张绣的凉州兵,而零陵的江风中,藏着吕子戎失忆的秘密。曹操用政令缝合赤壁的伤口,吕子戎用剑守护恩公的故郡,当刘备的旌旗遇上失忆的旧部,当恩义与忠义在剑刃上碰撞,荆南的棋局,终于揭开了最动人的一段往事。
一、许昌定策:孟德双令安内外 张绣提兵援合肥
许昌的丞相府内,曹操伏案疾书,案上摊着两份文稿。左右文武肃立,大气不敢出——赤壁新败的阴霾尚未散尽,朝野流言四起,有的说“曹操欲篡汉自立”,有的说“军心涣散,难守淮南”,所有人都在等曹操拿主意。
“来人,将这两份文稿誊抄百份,遍发各州郡!”曹操掷下笔,声音沉稳。
- 第一份是《存恤吏士家室令》:“诸将出征,阵亡者家室无依,由官府供给衣食;伤残者免徭役五年;将士家属有困厄者,郡县需优先赈济。”此令一出,意在安抚前线将士,稳定军心。
- 第二份是《让县自明本志令》:“孤本欲为郡守,除残去秽;后讨董卓、平黄巾,志在为汉除贼,非有篡逆之心。今愿将阳夏、柘、苦三县还予朝廷,以明孤心。”此令专为驳斥“篡汉”流言,缓解内部压力。
令文传下,许昌城内的流言渐渐平息,前线将士得知家室有靠,士气也为之一振。程昱上前道:“丞相双令安内外,实乃高见!如今张绣已归降,兵力恢复,合肥方向东吴蠢蠢欲动,可派张绣率五千凉州兵增援张辽,巩固淮南。”
曹操点头:“就依仲德之计!张绣,你率部即刻出发,归张辽节制,务必守住合肥——若能破敌,孤封你为破羌将军!”
张绣躬身领命:“末将遵令!”他心中感慨——蒋欲川的担保果然不假,曹操不仅既往不咎,还委以重任,这让他彻底放下了“典韦之死”的芥蒂。
三日后,张绣的凉州兵踏上前往合肥的路途。许昌的城楼上,曹操望着队伍远去的背影,对身边的蒋欲川道:“欲川,你说吕子戎在零陵阻拦刘备,他若能为我所用,该多好?”
蒋欲川攥紧环首刀:“丞相若有意,末将愿去零陵劝降吕子戎!”
曹操摇头:“不必急,先看他与刘备的周旋——若他与刘备反目,我们再出手不迟。”
二、子戎往事:长坂断后跳大江 道荣救起失前尘
零陵城外的江边,吕子戎坐在一块礁石上,手中摩挲着一柄“寒铁剑”——剑鞘斑驳,剑身却寒光凛冽,这是他唯一记得的“旧物”。他看着江水,脑海中闪过零碎的片段:长坂坡的尘土、刘备的嘱托、汹涌的江水……却怎么也拼不完整。
这一切,要从长坂坡说起——
建安十三年秋,刘备携民渡江往江陵,被曹操的轻骑追上。危急时刻,吕子戎主动请命:“主公,我愿断后,为您争取撤退时间!”刘备含泪道:“子戎,保重!”
吕子戎率三百士兵,在长坂桥边列阵。曹操的大军赶到,他单骑出阵,对着曹操喊道:“丞相,我曾效力于您,知您重‘义’——若您肯延兵三日追击,我便束手就擒,绝不抵抗!”
曹操认出吕子戎——当年他在兖州时,吕子戎曾为他帐下校尉,后因“不认同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投刘备。见他愿以自身换刘备撤退时间,曹操沉吟片刻:“好!我信你一次!三日之内,不追刘备!”
吕子戎拱手致谢,转身看着刘备的队伍远去,突然策马冲入旁边的汉江——他不愿束手就擒,也不愿再与曹操为敌,唯有跳江,才能既守承诺,又保自身。
江水湍急,吕子戎被浪头打翻,寒铁剑脱手,人也昏了过去。不知漂了多久,他被一个渔夫救起——正是零陵人邢道荣。邢道荣是个朴实的猎户,见他昏迷不醒,便将他带回零陵的家中照料。
三日后,吕子戎醒来,却什么都不记得了——忘了自己是谁,忘了长坂坡的事,忘了刘备和曹操,只记得那柄被江水冲上岸的寒铁剑。邢道荣也不问他的来历,只说:“你既然忘了,就先住我家,等想起再说。”
此后半年,吕子戎便跟着邢道荣打猎、捕鱼,两人情同兄弟。邢道荣常说:“零陵是我的根,太守刘度虽不才,却也没害过百姓,若有人要打零陵的主意,我拼了命也要护着。”这句话,深深印在了吕子戎的心里。
直到一月前,他听说“刘备要取荆南四郡,零陵也在其中”,便对邢道荣说:“恩公,我虽忘了过去,却知你护零陵的心——我愿为你拦住刘备的兵马!”
于是,便有了他独战张飞、赵云的一幕。
三、零陵对峙:玄德亲至问旧部 子戎执剑护恩公
刘备带着诸葛亮、关羽、黄忠赶到零陵时,吕子戎正守在官道上,寒铁剑横在身前。刘备勒住马,看着那熟悉的银白劲装,声音颤抖:“子戎!是我啊!我是刘备!你不记得了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