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岔”三个字,如同在林墨脑海中点燃了一座烽火台,照亮了前路,也映出了周遭密布的荆棘。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赵队长那双冰冷的眼睛,如同高精度雷达,时刻扫描着园区的每一个角落。大扫除时潜入图书室的行为,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随时可能被发现。
他必须尽快将坐标传递给李静,并商讨下一步计划。但赵队长明显加强了监控,任何直接接触都可能成为引爆的导火索。他们需要一种新的、更隐蔽的通信方式。
机会来自于一次突发的设备故障。A组工作区一台用于存储部分客户资料的旧电脑硬盘彻底崩溃,导致大量数据无法读取,影响了几个正在进行的“项目”。技术部门的人来看过后,摇头表示修复需要时间,而且可能无法完全恢复。
强哥对此大为光火,在晨会上将林墨狠狠训斥了一顿,责令他必须想办法减少损失,并暗示如果影响业绩,后果自负。
压力如同实质般压在林墨肩上,但他却从中看到了一丝缝隙。他召集小组开会,商讨数据补救方案。会议气氛沉闷,阿斌依旧魂不守舍,王德发唉声叹气,孙浩低着头不敢说话。
“那台电脑太老了,很多底层日志和临时文件可能还残存在内存或者一些缓存里,如果能做低级数据恢复,或许能捞回一点。”李静在会议尾声时,突然开口,声音平静无波,仿佛在陈述一个与技术无关的事实。
低级数据恢复?这需要专业的工具和权限。林墨心中一动,看向李静。她的目光与他有瞬间的交汇,平静之下,似乎隐藏着某种深意。
“这是个思路。”林墨顺着她的话说,“我会向上面申请试试。不过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先把能手动补录的信息整理出来,尽量减少损失。李静,你负责核对和整理我们组内部通讯服务器上可能存在的相关操作日志,看看有没有线索。阿斌,王德发,你们……”
他快速分配着任务,将每个人的注意力引向具体工作。会议结束后,众人散去,只有李静留在原地,开始操作那台内部通讯服务器。
林墨回到自己工位,心脏微微加速。李静提到了“底层日志”、“缓存”,这是在暗示什么?难道内部通讯服务器的日志或缓存里,有他们可以利用的通信通道?
他耐心等待着。下午,李静将一份整理好的、关于数据丢失事件的操作日志报告提交给了他。报告内容详实,记录了硬盘崩溃前一段时间内,所有访问过该电脑的用户和操作记录,看起来毫无异常。
但林墨注意到,在报告附件的一个数据表格里,有一个记录着服务器缓存文件清理时间戳的字段,其中几个时间点的秒数部分,被极其轻微地加粗了,不仔细看根本无法察觉。那几个时间点分别是:14:23:07, 14:25:22, 14:27:15。
秒数:07, 22, 15。
林墨的瞳孔猛地收缩!这串数字!是那信号数字的一部分!1 - 7 - 22 - 5 - 18 - 15 中的 7, 22, 15!
李静在用它确认坐标!并且告诉他,可以利用服务器缓存机制进行通信!园区内部的通讯服务器为了性能,会暂时缓存一些数据传输记录,这些缓存通常定期自动清理,监控可能相对宽松,如果操作极其小心,或许能在被覆盖前,留下极其短暂的信息!
这是一个极其狭窄且危险的窗口!但却是目前唯一的希望!
他需要回应,需要告诉李静他收到了,并且同意这个方案。他同样需要利用缓存机制。
他等到临近服务器设定的缓存清理时间前几分钟,借口检查数据恢复进度,登录了内部通讯服务器的管理界面(他作为小组长有低级别权限)。他快速浏览着系统状态,然后在某个记录着临时网络连接状态的缓存文件里,找到了一条属于李静工位IP的、看似无关的“设备心跳”记录。
他在那条记录一个用于标识状态的备注字段里,用十六进制代码(一种在IT日志中常见的编码)极其快速地输入了三个字符:AGV。这是他将坐标数字 1-7-22 按字母表转换后的前三个字母(A=1, G=7, V=22)!这是一个确认和回执!
操作在几秒钟内完成,他立刻退出界面。几乎就在他退出的同时,系统日志显示缓存清理任务开始运行。他输入的信息,如同写在沙滩上的字,很快就会被潮水般的系统数据覆盖抹去。
完成了!一次无声的、在监控眼皮底下的、利用系统本身机制完成的危险信息交换!
林墨靠在椅背上,感觉后背已经完全湿透。他和李静,就像两个在雷区里用摩斯电码交流的士兵,每一次敲击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现在,他们确认了彼此掌握了坐标,并找到了一个极其脆弱的通信渠道。下一步,就是如何利用这个坐标,如何突破这座围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