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雨水终于落了下来,豆大的雨点砸在热带丛林的阔叶上,噼啪作响,很快就连成一片白茫茫的水幕。这雨水对于刚刚逃出“凯盛”园区的林墨和李静而言,既是掩护,也是折磨。
雨水冲刷掉了他们留下的部分气味和痕迹,增加了追兵追踪的难度。但同时也迅速带走了他们本就不多的体温,湿透的衣服紧紧贴在皮肤上,又冷又重。脚下的泥土变得湿滑泥泞,每一步都异常艰难,裸露的皮肤被带刺的藤蔓和锋利的叶片划出一道道血痕,混合着雨水和泥浆,火辣辣地疼。
两人没有任何交流,只是凭借着求生的本能和之前确定的“哀牢岔”方向,在能见度极低的雨林中深一脚浅一脚地狂奔。肺部如同风箱般剧烈起伏,灼热的空气混合着雨水灌入喉咙,带来撕裂般的痛感。身后,园区那巨大的阴影早已被层层叠叠的树木吞没,但那种被无形目光锁定的惊悸感,却如影随形。
林墨的大脑在飞速运转。赵队长绝不会善罢甘休,追捕可能已经展开。他们不能停留,必须尽可能远离园区,在天黑前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藏身之所。他对缅北山地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基础的地理知识和“陈默”这个身份应有的认知,在这片真正的原始丛林里,他和李静都只是两只懵懂的猎物。
李静的状态比他稍好一些,她的呼吸虽然急促,但步伐依旧稳定,那双总是隐藏在帽檐下的眼睛,此刻在雨幕中闪烁着狼一般的警惕和锐利。她手中依然紧握着那把磨损的军用匕首,不时用它劈开挡路的藤蔓。
不知跑了多久,雨势渐渐小了一些,天色也愈发昏暗。林墨感觉自己的体力已经到了极限,双腿如同灌了铅,每抬一次都无比艰难。他靠在一棵巨大的榕树气根上,剧烈地喘息着,雨水顺着头发流进眼睛,一片模糊。
“必须……必须找个地方……过夜。”他喘着粗气,对同样靠在对面树干上调整呼吸的李静说道。这是他们逃出来后第一次开口说话,声音沙哑干涩。
李静点了点头,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目光扫视着四周。这里已经深入山林,植被更加茂密,光线昏暗。“不能生火。”她言简意赅地补充了一句,声音同样低沉。
生火会暴露位置,这是常识。但在这样潮湿寒冷的环境下,没有火源,一夜下来很可能失温。
最终,他们找到了一处由几块巨大岩石形成的天然凹陷,上方有茂密的树冠遮挡,相对干燥一些。空间狭小,仅能勉强容纳两人蜷缩其中。
挤在冰冷的岩石缝隙里,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和不知名夜行动物的窸窣声,两人都沉默着。劫后余生的庆幸早已被现实的残酷所取代——饥饿、寒冷、疲惫、无处不在的危险,以及对前路的茫然。
林墨从湿透的口袋里摸出那台老旧的收音机,幸运的是,它被塑料布简单包裹着,似乎没有完全进水。但他不敢开机,现在的他,连捕捉那微弱信号的勇气都没有。
“那把刀……”林墨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显得有些突兀,“你怎么会……”
“防身。”李静的回答依旧简短,没有任何解释的意思。她将匕首横放在膝上,闭着眼睛,仿佛在休息,但林墨能感觉到她全身肌肉依旧紧绷,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林墨不再追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尤其是在这种地方。他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活下去,如何抵达“哀牢岔”。
他从另一只口袋里掏出一小块用油纸包裹、已经被雨水浸透压扁的干粮,这是他从食堂偷偷积攒下来以备不时之需的。他将其分成两半,将稍大的一块递给李静。
李静睁开眼,看了看他手中的干粮,没有客气,接过去默默咀嚼起来。
两人分食了这点可怜的食物,胃里的灼烧感稍微缓解,但饥饿依旧。冰冷的湿气无孔不入,牙齿开始不受控制地打颤。
“我们不能直接去‘哀牢岔’。”林墨靠在冰冷的石壁上,低声分析,“赵队长肯定能猜到我们的目标。那条路太危险。”
李静“嗯”了一声,表示同意。
“需要绕路。而且,我们需要食物,需要确定更精确的位置。”林墨继续说道,像是在对自己说,也像是在寻求李静的认同。他摊开手心,用指尖在布满水汽的岩石上粗略地画着,“哀牢山范围很大,‘岔’可能指任何一个河谷、山路的岔口。我们只知道方向,没有具体坐标。”
“信号。”李静忽然开口。
林墨一愣,随即明白过来。是的,那个信标!如果“哀牢岔”是信标指向的位置,那么理论上,越靠近那里,信号应该越强,或者有其他的识别特征。那台收音机,或许是他们唯一的导航工具。
但在这里开机,风险同样巨大。无线电信号也可能被探测到。
“明天……找个制高点,短暂开机试试。”林墨做出了决定。这是冒险,但似乎也是唯一的方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