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省委党校的大礼堂,庄重肃穆。主席台上方悬挂着鲜艳的党旗,台下,坐满了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青年干部骨干。他们衣着整齐,神情专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积极向上又略带紧张的气息。这是沙瑞金到任后推动的“汉东省青年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的第一课,特意请来了老革命陈岩石作传统教育报告。其用意不言自明:在思想源头筑牢防线,为接下来的改革整顿凝聚“正能量”。
沙瑞金亲自主持开班仪式,并做了简短有力的动员讲话,强调青年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作风。他的话掷地有声,在礼堂里激起阵阵掌声。然而,细心人能注意到,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育良称有重要会议,并未到场,而另一位焦点人物——省公安厅长祁同伟,却出人意料地坐在了台下第一排正中央的位置。
祁同伟穿着一身常服,没有穿警礼服,显得不那么扎眼,但肩章上的警衔和第一排的位置,依然让他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之一。他坐姿端正,面前摊开着崭新的笔记本,手中握着钢笔,一副认真听讲、准备记录的模样。他的出现,让许多知悉当前汉东微妙政局的人暗自揣测。
灯光聚焦在主席台。陈岩石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走上讲台,他身形消瘦,背已微驼,但精神矍铄,眼神依旧清澈而坚定。沙瑞金亲自为他调整好话筒,态度恭敬。这一细节,被台下无数双眼睛捕捉到,传递着复杂的信号。
陈岩石没有讲稿,他用略带沙哑却充满感情的乡音,开始了他的讲述。他从战火纷飞的岁月讲起,讲战友的牺牲,讲革命的艰难,讲理想信念如何支撑他们走过最黑暗的时光。他的故事朴实无华,却因为亲历而显得格外真实、动人。台下,许多年轻干部听得心潮澎湃,眼眶湿润。这种纯粹的革命激情,对他们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在当今这个时代,具有一种强大的冲击力。
祁同伟始终保持着倾听的姿态,手中的笔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几句,字迹工整。他的表情庄重,带着对革命前辈应有的敬意。但若有人能凑近细看,会发现他记录的多是“艰苦奋斗”、“联系群众”这类原则性词汇,并无更多细节。他的眼神深处,是一片冷静的湖泊,陈岩石激情澎湃的讲述,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些许涟漪,却很快复归于平静。他在观察,不仅在听陈岩石讲什么,更在观察台下听众的反应,观察沙瑞金的神情,观察整个会场的氛围。
陈岩石讲着讲着,情绪愈发激动,话题自然而然地引向了当下。他谈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也谈到了一些他看不明白、甚至忧心忡忡的现象。他的语气变得沉重起来:
“……现在日子好了,条件好了,可我们有些干部,忘了本了!怕担责任,不愿做事,天天就想着怎么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怎么不得罪人!这怎么行?”老人家的手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响声,敲在不少人的心坎上。
“还有更严重的,就是以权谋私,贪赃枉法!”陈岩石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痛心疾首,“看到那些**分子,我就想起战争年代,那些经不起考验的叛徒!我们当初流血牺牲,是为了让这些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吗?”
礼堂里鸦雀无声,只有陈岩石激动的声音回荡。沙瑞金面色凝重地点头,表示赞同。不少年轻干部也露出了愤慨的神情。
陈岩石的目光扫过全场,仿佛在寻找知音,最终,他似乎是为了加强说服力,又一次提到了那个他引以为傲、也最为人称道的事迹:
“……说到考验,我常常想起当年。最艰难的时候,面对几乎必死的任务,需要人站出来,冲上去。命令下来,会场里黑压压一片人,大家都低着头,不敢喘大气。为什么?因为都知道,去了,九死一生。”老人的话语放缓,带着回忆的沧桑感。
“当时,我就坐在下面,心里也怕,谁不怕死呢?但我想,我们是革命者,我们不冲,谁冲?难道看着任务失败,看着同志们牺牲?”陈岩石的胸膛起伏着,情绪达到了一个**,“这个时候,上级问,谁愿意去?我,陈岩石!就只有我,一个人,举起了手!”
“只有我一个人举手!”他重复了一遍,声音铿锵,带着无比的自豪和不容置疑的正义感。
刹那间,礼堂里响起了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许多年轻干部用力鼓掌,脸上洋溢着对革命老前辈的崇敬。沙瑞金也带头鼓起掌来,眼神中充满了肯定。这个经典的故事,无论听多少遍,依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象征着忠诚、勇气和担当。
掌声中,祁同伟也跟着轻轻鼓掌,表情依旧敬重。然而,就在掌声稍歇,陈岩石还沉浸在自我感动的情绪中,会场气氛最为肃穆、所有人都被老前辈的崇高精神所感染的那一刻,祁同伟却微微侧过头,用不高不低、但足以让前后两三排人清晰听到的音量,仿佛是无意间对坐在他身旁的省委政策研究室一位年轻副主任发出的感慨,语气带着几分沉重的思考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